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更多围绕着写作技能,将文章结构、修辞手法作为重点,却忽视了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其模式较为固化,未能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满足应试要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往往偏高、偏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对于写作的自信心。
(二)模板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模板化较为严重,更加重视作文成绩的提升,而非写作能力的进步。教师往往会根据语文考试的相关规律,将作文简单总结成为几种模板,有着固定的文本结构,套用与“诚实守信”“热爱自然”“生活趣事”等方面的素材作为事例,引用名人名言,句式雷同,观点陈旧。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模板,文章内容较为空乏,大多是空洞的议论,缺少真情实感。写作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模板化的写作却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其内容缺乏生活气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并无帮助,同时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僵化、机械的思维定式,学生难以在写作中寻找乐趣。
(三)学生缺少阅读积累
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打好坚实的基础,不能盲目地追求速成。在写作时,学生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开拓思维,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技巧,在作文中描绘人物、记叙事件以及抒发情感。该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知识基础,需要长期、持续的积累。但是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同时缺少阅读积累,主要通过教材了解一些历史典故、名人事迹以及名言警句,反复、多次运用到写作中,导致作文的模式化,作文内容空洞、乏味。另外,脱离生活实际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让学生对于人和事物的认知更加局限。学生对于相关素材的掌握,更多的是理论层面上的认知,未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二、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爱好,应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写作兴趣的培养,并将其作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开展写作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不盲目追求近期效益。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具体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中。将多媒体设备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丰富教学的形式,将文字与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图片展示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动物,或是播放介绍名人事迹、英雄故事的视频,均可以作为写作的主题。学生将观看后的感受,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表达,抒发其真情实感,对于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锻炼其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开拓思维
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改变模板化的写作方式,侧重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写作练习中,不再设置固定的命题,而是设定一个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拟题目进行写作。该过程中,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从中寻找写作的乐趣,进而激发其对于写作的热情。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围绕着写作对象,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开拓其思维,从中获得全新的认识,让作文内容更加创新,避免形成模式化的写作,
(三)联系生活,积累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作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让学生在四季更替、家庭生活、传统节日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多观察、多思考,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感悟融入其中。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课外书籍,增加其阅读量,丰富其知识储备。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进行观察、思考,在作文中表达其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让作文更具有生活情趣,增加了作文训练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增加其学习兴趣。
三、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途径
(一)读写结合
应用读写结合的方式,通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为提高其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梳理,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作为借鉴,运用于写作当中。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并围绕其进行扩写、续写。该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开拓思维,充分想象,同时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每个人对于文章都有不同的理解,所期待的结局自然存在差异。
(二)课外创作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创作,将写作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将写作与课外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获取灵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写作教学中,组织文章鉴赏活动,进行课外创作的交流,教师能够给予指导和评价,并积极鼓励学生,增加其创作的信心。在课外创作中,学生有了更加宽松的创作空间,获得丰富的创作素材,不受题材的限制,以个人兴趣为主,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三)信息资源的拓展
新时期的语文作文教学,应该追求时代性、生活化的特点。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问题,往往会反复地套用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等。为了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需要进行信息资源的拓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文练习,基于教材内容,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生活是写作的信息库,能够从中不断地挖掘素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互联网、电视新闻收集信息资源,有助于开阔视野,增加其知识储备。以“感谢”为主题进行写作,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父母、朋友或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感激之情。给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写一封信时,需要学生了解人物的事迹,才能真实表达其看法与感受,教师可以提议选择运动员、航天英雄、抗疫医护人员、警察、解放军等人物作为对象,为学生打开思路。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了解职业运动员、抗疫英雄的故事,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医生、警察、消防员的日常工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其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历史名人事迹,指导学生选材,进行写作。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应该适时做出改变和调整,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生长的需求。在作文教学中,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标,并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予以改进和完善。本文围绕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展开讨论,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意义,结合现实情况的需要,提出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为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与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吕冰.关于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思考[J].教师,2021(3):51—52.
[2]张明玉.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感而发”[J].新课程导学,2020(27):25—26.
[3]李贞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方法研究初探[J].读写算,20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