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高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
职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比例,但是职高院校的教学和普通教育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无论是从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的发展方向来看,职高院校远远不只是在基础理论教育上的提升,更是对同学们实践应用技能的有效培养。因此,职高院校的所有课程开展,必须要朝着专业技能的发展前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职高院校的音乐课程在当前的开展当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而且职高院校的音乐课程开展也应该朝着普通教育的音乐发展方向靠拢,如果过于注重其他课程的专业性技能发展,而忽略了同学们日常生活兴趣的发掘,反而会让同学们的实践技能很难达到拥有的水平。因此,为了让同学们的实践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可以在音乐课程当中进行实践技能的挖掘,以音乐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也是进行课程延伸和活动延伸的有效途径,更能符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基本目标。
2职业高中音乐课教学策略
2.1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职高院校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首先要在教师的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习积极性。强调课堂中的主体性,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次数,缩短老师的授课时长。比如说,当你听了一曲之后,你就不必着急去解释它的出处了,而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己学。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学,又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开始思考的时候,教师就把这首歌的感人内容说了一遍,那就没有必要去想了。教师应强化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时效,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加大对问题的发问,增加学生回答的次数。
2.2合理选择音乐教育方式,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
职高院校的音乐课,如何正确地运用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音乐教育中,包含了大量的乐理,在此基础上,学生必须具备识别曲目、歌唱、弹奏和鉴赏等方面的技能。每个音乐技巧的学习都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职高生的心理特点,从学习的愿望出发,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并主动投入到课堂中去,从而促进课堂气氛的形成。教师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性,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索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不断的改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实践,并能够运用语言的巧妙运用来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从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正确运用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位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这既是对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也是对德智美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3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校的同学们总是喜欢哼唱流行的流行歌,虽然没有老师,但每个人都会唱歌,有时候,在上音乐节之前,他们就会走进教室,从窗户里传来一首非常流利的流行歌,而且发音非常标准。每次我进入课堂,把新课程的内容介绍给他们,他们就会立刻产生一种特殊的"失望"和“扫兴"的情绪。每当我碰到这样的情况时,都会想,到底是课本上的知识不够,或者老师的教学不够?
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在准备和安排课堂之前,对同学们做了一定的考察和理解。例如:心理需求、知识面掌握的水平以及对哪些事物的兴趣等。有了以上的预备,课堂中可以有目标地安排课堂的授课,并指导同学们找到学习的突破口。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渊博。喜欢语言的同学都认识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鲁迅,高尔基;喜欢数学和物理的同学,他们把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作为他们的偶像;爱好艺术的同学们对达芬奇,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都有一定的认识。在我们的音乐界中,有多少位伟大的音乐家?每次上音乐节,我都会把巴赫舒伯特,贝多芬,施特劳斯,聂耳,洗星海这些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都会被推荐给大家。介绍古典音乐、浪漫音乐、民族音乐、现代音乐四大音乐类型。同时也让同学们认识各种不同的民族和西方的乐器,让他们走进音乐的天地,增加对他们的音乐的认识。
在我们的很多音乐教育和实践中,学生的审美品质、协作精神、宽容精神、创造精神和怜悯精神等素质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古人荀子曾说过:“人之声,皆有之,而其所为,也可为之所擒。"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与普通的物质生产技术是有区别的,这必然与人的素质和素养息息相关。
2.4组织学生到自然中去歌唱
职业学校音乐老师通过对音乐课程的了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基本原理,通过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在听懂的基础上记忆、掌握音乐旋律、音阶、节拍等,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音乐课上采用生活教育的方式,不但能让学生与课程同步,而且能消除对音乐的枯燥,慢慢地对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也能专心听讲,全神贯注。在课堂上,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应注意采用生活教育的方式,即在讲授课时,安排同学到大自然中去歌唱,让他们一边唱,一边感受着音乐动听的旋律,既陶冶情操.又使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体会到音乐与生活相关,进而主动思考音乐蕴含的情感以及旋律的特点,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引导同学们到自然中去感受,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2.5结合生活实践对词句内涵的浸入
在音乐课中,老师要转变灌输的方式,首先要转变灌输的方式,主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把生活与音乐相联系,把握歌曲与生活的关系,让音乐风格更具独特性,引起人们产生共鸣,并深入生活渗透歌词的内涵,促使学生快速理解歌词的内涵,促使学生快速理解歌词大意,进而扎实记住歌曲的风格、内涵、旋律等,同时,在生活化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总结音乐知识,归纳知识点,使音乐风格更具独特色,引起人们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歌曲之所以广为流传,主要在于歌词贴近生活,引起学生主动思考。
结语
职高音乐教育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视"引导型"的教育,把"生活"与“教学"结合,创造一个生动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能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表达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风格旋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喜欢听,喜欢学,因此老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同学们欣赏和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拜秀峰.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职高音乐课堂上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39):181.
[2]高静.创设良好音乐情境 优化职高音乐教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9(2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