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目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中实施多维度协同护理后,就其应用价值进行观察。方法:此次研究主要对象为: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计80例;研究开展阶段处于: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依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均分患者于不同小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护理方案:常规术后疼痛管理;观察组护理方案:多维度协同护理。就其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指标数据(患者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发现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上述数据指标则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中实施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利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可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时应用序贯机械通气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01月-2023年12月抽取两组研究对象(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将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设为对照组,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设为观察组,围绕治疗效果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有创通气、总通气、肺炎症状消失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更短,VAP发生率更低,治疗后的各肺功能指标水平更高,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治疗后的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问题于临床中较多发,常规有创通气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然而并发症多,于恢复十分不利,与之相比,序贯机械通气技术能够缩短有创通气及总通气时长,在减轻炎症、改善肺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利于提高预后。
目的:探讨大豆小分子肽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对营养不良、抗氧化、抗炎和患足愈合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4年07月期间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加大豆小分子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氧化应激指标、炎症指标和足部愈合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治疗后表现出更好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增加、血红蛋白水平提高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增加。实验组的氧化应激指标,如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而抗氧化指标,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加。此外,实验组的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最重要的是,在治疗结束时,实验组的足部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大豆小分子肽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具有改善营养不良、抗氧化、抗炎和促进患足愈合的作用。
目的:分析针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予以噻托溴铵粉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纳入医院于2024年5月至2025年5间医院接收的8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41,仅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研究组(n=41,接受噻托溴铵粉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进行系统比对。结果: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偏高,P<0.05;肺功能指标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较高,P<0.05。结论:采取噻托溴铵粉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对临床疗效的提升及肺功能改善有着积极影响,临床可借鉴。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6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7例),以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和研究的严谨性。 以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血管介入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长以及生活质量等多维度指标上的差异,进一步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与综合效益。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进一步优化其生活质量,因而具备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与应用前景。
大豆蛋白肽(Soy Protein Peptides, SPPs)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豆蛋白肽因其丰富的氨基酸组成和多种生物活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体外实验发现,大豆蛋白肽被证明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骨基质蛋白的合成,从而有助于骨形成。同时,大豆蛋白肽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因炎症引起的骨质疏松。目前大豆蛋白肽在分子水平上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体内动物实验显示,大豆蛋白肽可以通过调节骨代谢来改善骨密度。一些研究表明,补充大豆蛋白肽能够显著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此外,大豆蛋白肽可能通过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如增加降钙素和调节甲状旁腺激素,间接促进骨代谢的平衡。这些体外和体内实验的结果为大豆蛋白肽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大豆蛋白肽在临床上的研究仍然有限。目前,仅有少量的小规模临床试验探讨了大豆蛋白肽对绝经后女性骨健康的影响。包括临沂金锣医院开展的小分子肽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补充大豆蛋白肽可改善骨密度和骨强度,但由于样本量小、试验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此外,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开发含有大豆蛋白肽的功能性食品或营养补充剂,将其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本文主要综述了大豆蛋白肽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中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