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科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神经精神科学相关领域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神经精神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成果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893

《神经科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青少年抑郁障碍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 下载:81 浏览:850
  • 尤丽瑞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都障碍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某高中一年级新生作为被试对象,对1000名初中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测量。在确诊为患有抑郁障碍的130名中学生中抽取50名为被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另外在没有抑郁障碍的高中生中抽取50名划分为对照组,以自编的社会学量表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家庭收入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估量表等对患者进行自我评估,同时运用心理疗法、药物疗法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结果: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中,诊断为抑郁症的130人,患病率为13.00%。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应激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结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青少年心理疾患,对其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要使其健康地成长起来。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下载:83 浏览:854
  • 王晓琳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精神障碍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的效果。方法:选择共计60例精神障碍(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2022.12月至2023.12月期间纳入,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发成两个组别护理,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各组30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精神症状(BPR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护理前结论P<0.05,护理前比较P>0.05;比较心理情绪可知护理前焦虑(SAS)和抑郁(SDS)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障碍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可调节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表现,提升治疗依从性,值得运用。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中无缝隙护理的实施效果 下载:83 浏览:849
  • 马海琦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应用无缝隙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抑郁症患者124例开展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12月,均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62)和研究组(n=62),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比较二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参照组也更低,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患者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可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全程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估 下载:82 浏览:852
  • 李滢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评估全程化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纳入时间范围即2022年4月-2023年3月,在单双数法的应用下,将其分成2组,分别为分析组和比较组,每组35例,护理方案分别采取全程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不良反应。结果:分析组护理后心理状态相比于比较组较为良好(P<0.05);比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分析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采取全程化护理,能够改善心理状态,促进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 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系统化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 下载:83 浏览:859
  • 单丽丽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探析在精神分裂症(SCH)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系统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从医院病历系统中筛选SCH患者样本,时间限制在2022.1至2024.1,总例数46,均行电休克治疗,随机分组,一组23,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2组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内的SCH患者经电休克疗法、心理护理后SF-36评分提高,表单内各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CH患者电休克治疗中运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可以进一步稳定患者心态,改善其精神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 浅析氟西汀联合奥沙西泮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及对低动力症状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870
  • 马晓珉 杨亚娣 陈文昌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研究氟西汀联合奥沙西泮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对低动力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选取了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单一氟西汀治疗,而观察组则接受氟西汀联合奥沙西泮的复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低动力症状评分、睡眠情况(里兹睡眠评估问卷LSEQ)。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抑郁情绪、工作与兴趣缺失、行动迟缓及性功能障碍等低动力症状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各维度LSE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西汀与奥沙西泮联合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低动力症状,并显著改善其睡眠质量,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策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 思维导图在精神科护理文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84 浏览:862
  • 吕琳霞 冯燕 黄惠珍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思维导图,在精神科电子护理病历书写中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精神科护士共25名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培训,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方法,比较培训前后护理文书理论考核、护理文书质量督查评价、核心能力量表。 结果 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护士文书质量督查评价、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与各维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思维导图突出大纲架构,使内容层次清晰、概括性强,可提升护士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及核心能力。
  • 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下载:83 浏览:875
  • 潘玉莲 宋德红 黄海彦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 摘要:
    目的:研究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和护理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一2023年12月于我院门诊初期诊断的抑郁症病人5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都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以 HAMD17为指标,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和4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4.6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神经科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92
访问量 160529
下载量 45892
总被引次数 682
影响因子 1.003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