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
《国学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国文研究、文献学与语言学、经学研究、国史研究、学术评论等文章。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国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332

《国学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浅谈高校书法教学 下载:42 浏览:503
  • 陈侃 《国学研究》 2025年4期
  • 摘要:
    书法作为一门典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学科,目前我国高校很少有专门的书法课,通过对书法课程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书法应代代相传,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一些高等院校对书法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书法课堂教学很难得到改进.因此,建立健全高校书法课堂教学与课程制度至关重要。
  • 关于楹联书法艺术的教学研究 下载:34 浏览:433
  • ​陈锋 《国学研究》 2025年4期
  • 摘要:
    楹联,又被称为——楹帖——对联——对子,由诗词形式演变而来,指的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楹联是书法和对联的有机结合,可谓是珠联璧合,是人们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凭借独具魅力的点画、章法、力度变化和快慢差异等,带给人们震撼心灵的感受,对于自历史发展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宝贵艺术财富——楹联进行书法艺术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艺术价值。
  • 当下书法研究的拓展与失衡 下载:37 浏览:430
  • 刘畅 《国学研究》 2025年4期
  • 摘要: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深厚的底蕴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着书法的研究。最大限度的以实践进行研究,从各类型、多角度的进行拓展,以一种更加能够深入解析书法的态势在当代进行研究。然而,对于书法的研究并不是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失衡,要求我们在进行书法研究时不能厚此薄彼。所以,对当下书法研究的拓展与失衡进行探讨,使得我们对书法的研究更加全方位是非常有必要的。
  • 书法艺术中的情感流露与技法的结合 下载:44 浏览:420
  • ​石恒宇 《国学研究》 2025年4期
  •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书法艺术中情感表达与技法运用的内在联系,分析书法家如何通过笔墨的运用来传达个人情感,以及这种情感流露如何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文章首先介绍了书法艺术中情感与技法的关系,接着深入探讨了情感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最后讨论了技法与情感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对书法艺术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的美学内涵。
  • 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 下载:47 浏览:475
  • 席银柱 《国学研究》 2025年4期
  •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中凝聚着的思想观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石,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书法文化交流是一种历史的、不断发展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有文化的作用,政治的作用,宗教的作用,传承的作用,审美的作用,教化的作用。中国的书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继承与创新中国的书法文化,对促进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国的书法文化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要注重消除某些产业中的弊端,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 书法创作中“情”“理”关系研究 下载:42 浏览:443
  • ​祝春雷 《国学研究》 2025年4期
  • 摘要:
    书法作为众多艺术门类的一种,也存在“情”“理”关系问题,即感性意识与理性思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无意于佳乃佳”中对创作过程和创作结果的考察,笔者发现书法艺术创作的核心在于技术的超越性实现,从而实现对人书相通的生命力的结果性体现。技术的超越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理性思维的超越,具体表现为超越的理性思维在书法创作中以“潜流”的方式呈现,作为沟通感性意识与理性思维的桥梁,最终体现为感性意识。无论历代书家、书论家无论是对感性意识的推崇,还是对“草稿”的偏爱,证明的是超越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意识的同一性。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国学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79
访问量 106258
下载量 11621
总被引次数 207
影响因子 0.37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