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治疗脑积水时,不同手术路径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80例患者,分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额角穿刺路径和枕角穿刺路径。记录效果。结果 对比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观察组较优,p<0.05。结论 脑积水患者在治疗时,经侧脑室额角穿刺路径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更加,可改善患者炎症因子,临床价值高。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选取本院确诊单纯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设为单一组与合并组,均实施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期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合并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水平均高于单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后,血压水平显著升高,患者的血液昼夜节律差明显更高,需临床高度关注,积极进行针对性治疗。
摘要: 目的:分析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312例医院收诊疑为糖尿病患者,入选患者均行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诊断标准,本组312例患者中有300例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其余12例非糖尿病。生化检验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1%、98.7%、83.3%;而常规检验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4%、93.3%和76.7%,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检验,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肺炎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心功能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肺炎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后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大价值,值得推广。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选取在本院住院的6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提升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分析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以来我院诊治6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33例选择常规治疗方案的纳入常规组,余下33例患者选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拉贝洛尔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比常规组(78.79%)更高,p<0.05;研究组出现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的几率更低,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拉贝洛尔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效果及方法。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的选取主要以2019年7月-2020年7月这段时间为主,以来我院体验的70例健康者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70例体检者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细胞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谈论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措施。结果:放置时间在6小时和3小时的血液样本指标与放置时间在30分钟时的指标对比有差异性,准确性降低,p<0.05;稀释比例在1:5000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值明显更低于1:10000,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血压检验质量的控制,进一步提升检验准确性。
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应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选取在本院进行血脂生化检验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血样后,经患者同意后,依次进行传统拉网式检验(设为对照组)、分级检验方法(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及阳性率。结果:两种检验方法检出的TC、TG及HDL-C水平、检出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LDL-C、ApoB、ApoA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检出阳性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应用分级检验法,可提升血脂指标的检测水平准确性,可提高血脂指标的检出阳性率。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本院收治的102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观念(主要包括胃炎知识、科学饮食、健康作息、运动锻炼)。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4.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观念,从胃炎知识、科学饮食、健康作息、运动锻炼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应用中,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方法:以入本院收治的126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63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积极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摘要: 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小儿腹泻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的价值。小儿腹泻在儿科的发生率较高。此病的临床症状为腹泻、呕吐以及发热,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现象。小儿腹泻极易引发患儿营养不良,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对此病开展及时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在护理方面,相关研究已证实,CNP对于小儿腹泻可实现积极的护理效果,能够使患儿症状得到极大减轻,住院天数得以减少,同时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对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从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在24个月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例,随机的把这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0人,对照组也有40人,对40名观察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疗法,而对照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疗法,然后把这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当中,有26例显效,有11例有效,有3例无效,康复护理疗法的有效率达到92. 5%;而对照组的40名脑卒中患者当中,有19名悲者显效,有9名患者有效,11名悲者无效,康复护理疗法的有效率有72.5%。 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康复护理法来治疗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比采用常规护理疗法,这种方法有效率高,值得推广临床使用。
摘要: 目的:选取某院心力衰竭患者实例,并结合医疗档案,进行分析急诊救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某院实际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急诊救治过程及就诊治疗记录进行分析,并观察其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缓解期间的心率情况、血压情况等。结果:本文50例案例中,在经过急诊救治后心率恢复到(76.5±6.3)次/min、收缩压(123.1±13.4)mmHg、舒张压(76.5±12.4)mmHg/k。此外,患者经过急诊救治后,临床症状评分为(1.76±0.58)分、呼吸困难评分为(2.85±0.57)分。以上诊疗数据明显改善于救治前,治疗前的心率为(108.0±8.3)次/min、收缩压为(165.2±63.4)mmHg、舒张压为(101.0±16.5),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为(1.47±0.58)分,呼吸困难评分为(2.49±0.44)分。结论:对于急性心率衰竭患者进行就及时的救治,可以及时的缓解患者病情,并时刻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以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时诊治对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明显的诊治意义,可以大为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也可以较大限度的限制患者病情恶化,急诊救治对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为积极的良性意义,可以将其大范围的应用到,临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弥散功能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入选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2例无性别和年龄差异的正常人进行研究,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人员进行进行肺及弥散功能检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及弥散功能差异。结果:对照组组FEV1、PEF、MMEF、RV、TLC分别为(93.25±7.15)%、(81.25±14.63)%、(39.24±3.47)%、(116.35±25.84)%、(98.23±10.25)%,观察组分别为(43.25±6.98)%、(38.13±11.21)%、(16.25±4.22)%、(216.32±11.25)%、(118.36±12.36)%,观察组患者肺容量和弥散功能指标比对照组差,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及弥散功能指标可以用来诊断肺癌疾病。
摘要: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消化内科治疗优势进行分析,探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4人,以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消化内科治疗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干预后的治疗有效率,论证治疗效果。结果:在不同治疗干预下,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控制,但是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5(94.59%),对照组为29(78.37%),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优异,能够对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治疗结果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治疗后,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的病情恶化,提高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使患者体内高白蛋白含量升高。
摘要: 目的:结合某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资料,研究了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和措施。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临床治疗为例,通过实验对比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所;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卢比格雷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无论是LVEDD、LVESD、LVPWT还是心功能指标,观察组的效果都非常明显,且总体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采用联合运用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康复效率,值得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可视无痛人流术与常规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110例人工流产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无痛人流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下可视无痛人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吸宫不全、胎盘残留、宫颈粘连、凝血功能粘连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27%均低于对照组34.55%(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可视无痛人流术与常规无痛人流术均能应用于临床中,但采用超声引导下可视无痛人流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患者子宫内部结构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 目的:探究补肾泻浊方加减辅治慢性肾脏病3期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方法:将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本次研究人数共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补肾泻浊方加减治疗,并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泻浊方加减辅治慢性肾脏病3期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能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研究和推广。
摘要: 脑卒中,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多发疾病,以脑血管意外的形式出现,这种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一旦发病由于错过治疗最佳时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这对于患病的患者来说,无疑是心理上的打击,不利于病症的康复。我国中医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脑卒中问题,中医认为人体是由腑脏和经络构成,其中腑脏是中心,而经络的作用是将各个腑脏连接起来,使腑脏能够正常运行,而脑卒中疾病的产生不仅仅包括人的大脑,还涉及到身体的其他腑脏,因此,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方案,该文主要从这一点出发,研究其具体进展情况。探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 为患者的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2例肺粘液上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种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总结2例手术确诊肺粘液上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等资料,并总结、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肺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可有咳嗽、咳痰、咯血等阻塞性肺炎相关症状,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后根据患者病理类型进行不同的术后治疗。结论:肺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根据恶性程度不同可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二者临床预后具有差异,临床医师需对高危组患者仔细甄别,加强术后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