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血红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 下载:29 浏览:123

冼科尔 《诊断医学》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血红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合并顽固性高血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接受血液透析滤过,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及血生化、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生化指标(Hb、HCT、SF、Hs-CRP)及肾功能指标(BUN、Cr、UA、TA)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生化、肾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法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并对纠正贫血、肾功能低下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效果 下载:74 浏览:469

林丽娟 郭诗音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情况进行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厦门市某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患者随机分入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18例)和常规肝素组(19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对治疗后的透析血流量、静脉压、导管堵塞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患者的血流量显著高于常规肝素组,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患者的静脉压和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常规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混合液封管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有临床意义。

体验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19 浏览:312

黄映玲 潘裕芬 李燕璇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探讨体验式营养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体验式营养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量表(MIS)评分、饮食依从态度与行为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与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验式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下载:48 浏览:313

唐利 蔡明玉 田淋 罗丽珍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并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所选研究对象中,发生医院感染41例(占33. 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5岁)、置管留置时间(≥2个月)、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间(> 10个月)、使用抗生素、自护水平低(<90分)。结论我院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体验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95

黄映玲 潘裕芬 李燕璇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体验式营养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体验式营养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量表(MIS)评分、饮食依从态度与行为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与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验式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下载:96 浏览:496

侯洁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MCHB)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76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MCHB。观察两组遵医程度,比较两组焦虑程度(SAS)、生活质量(SF-36)。结果试验组遵医程度高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SAS评分较低,SF-36评分较高(P <0. 05)。结论 IMCHB用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缓解焦虑情绪,提高遵医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下载:56 浏览:246

唐利 蔡明玉 田淋 罗丽珍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并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所选研究对象中,发生医院感染41例(占33. 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5岁)、置管留置时间(≥2个月)、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间(> 10个月)、使用抗生素、自护水平低(<90分)。结论我院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85 浏览:438

刘少平 易海飞 禤杏华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155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和自我感受负担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躯体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感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90 浏览:436

刘少平 易海飞 禤杏华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155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和自我感受负担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躯体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感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研 下载:136 浏览:1285

闵丹燕 申婷 金丽雯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BUN及Scr的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呈P<0.05),研究组比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向,不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多,而肠球菌与大肠埃希菌数量均较少,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毒素水平、D-乳酸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及TNF-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PAC-QOL的评分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微炎症状态及肠道屏障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协同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 下载:259 浏览:2735

李莉 张薇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利用协同护理模式相关策略加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6-2020.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协同护理模式,研究分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生活状态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治疗护理中的依从性,两组结合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前自我管理、生活质量、依从性情况均与对照组没有太大差别;观察组患者护理前自我管理指标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指标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依从性指标的治疗各项指标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利用协同护理模式策略进行护理干预,帮助调节患者心态,让患者积极配合,增强自我约束,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生活状态,可以借鉴。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的影响 下载:352 浏览:2382

亚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长期稳定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选取40例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获得硬币正面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指导,获得硬币背面的为观察组,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饮食护理指导前后营养状况、钙磷代谢水平。结果:饮食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MQSGA)、血钙、血磷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饮食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MQSGA评分分别为(10.13±5.15)分和(9.05±2.9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钙含量分别为(2.11±0.36)mmol/L和(2.61±0.14)mmol/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磷含量分别为(1.96±0.32)mmol/L和(1.69±0.11)mmol/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钙磷代谢,具有推广意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护理效果及对自护能力、遵医行为的影响 下载:146 浏览:1342

肖绿敏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护理效果及其对自护能力、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时间是2021年3月-2022年4月,共纳入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42例患者作为对比组,另外42例应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准确记录干预后的各项数据结果。结果:从护理能力评分看,实验组远远高于对比组(P<0.05);从遵医行为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从心理状态看,实验组SAS、SDS、HADS评分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良好,能够大幅度提高自护能力与遵医行为,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在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心理护理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168 浏览:1675

李妍 《心理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1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心理状态护理前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均有下降,且研究组更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提高其求生的意念和治疗的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研究 下载:15 浏览:369

唐秀芳 王春霞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从院内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患者中选取76例为探究对象,根据其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检测差异性分为两组,其中38例应用低通量透析治疗的为对照组,38例应用高通量透析治疗的为观察组。连续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钙水平较高,血磷水平较低(P<0.05);两组治疗后各肾功能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患者采取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于肾功能改善情况与低通量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别,但能够进一步改善钙磷代谢。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分析 下载:119 浏览:1512

唐秀芳1 毛文云2 王屏2 《国际护理学》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按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后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血透室护理工作满意率、高血压控制达标率、非透析时间急诊透析就诊率、内瘘堵塞率、血磷达标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强化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影响的效果观察 下载:176 浏览:2536

杨慧 《国际护理学》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强化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影响的效果。方法:拟定方案后选取了7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入组,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强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情绪。结果:观察组环境质量、操作质量和服务质量评分分别是(92.54±2.59)分、(93.17±2.66)分、(94.02±2.65)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较低,分别为(24.46±4.24)分、(27.13±3.02)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改善护理质量,让患者情绪得到缓解,值得使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原因分析及护理 下载:188 浏览:2307

赫云霞 赫月霞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0名,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未出现静脉内瘘失功,观察组对象选择出现静脉内瘘失功,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100),通过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查找导致持续性静脉透析治疗患者出现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并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静脉内瘘失功的临床发生风险。结果:低血压、感染、内瘘狭窄、内瘘血肿及血栓形成是影响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重要因素。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通过改善穿刺方法,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水平,进一步提升穿刺的成功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增强保护意识,使其可以做好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措施,指导患者压迫止血方法与时间,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率,确保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和质量的显著提升。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175 浏览:2035

李惠 阿迪拉·艾买提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选出本院在2022年1月到12月间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分组方式选择双盲抽签法,将80例病患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比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血管通路管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比较而言,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此外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理依从性、血管通路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血管硬结等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有益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营养不良相关性研究 下载:87 浏览:1054

叶梦瑶 谢芳 黎玉娥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经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肾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未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并对其营养状态进行检测,分析其与焦虑、抑郁状态及营养状态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29例患者中有20.69%出现营养不良;36名抑郁症患者中,有52.78%的患者出现了营养不良,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相关分析表明,Hb、Alb、TSF、MAMC与焦虑和抑郁评分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5, P<0.01)。结论: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更高,且与病人出现营养不良有明显的相关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