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菊苣与葛根、金银花、蒲公英相互配伍后糖类成分变化研究 下载:68 浏览:463

王斌 张腾霄 孙红梅 王双侠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6期

摘要:
研究比较了菊苣、葛根、金银花、蒲公英配伍前后糖类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开发上述4种食药同源药物的保健品提供理论支持。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配伍前菊苣中总糖、多糖含量最高,蒲公英中总糖含量最低,葛根中多糖含量最低;配伍后葛根与金银花中总糖含量最高,蒲公英与金银花中总糖含量最低;配伍后葛根与菊苣中多糖含量最高,葛根与金银花、葛根与蒲公英中多糖含量最低。通过对配伍后糖类物质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分析,配伍后各样品中总糖、多糖、可溶性多糖含量实测值明显高出理论值,各样品中还原糖含量实测值低于理论值。研究所采用测定总糖、还原糖、多糖的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阿昔洛韦与咪达唑仑存在配伍禁忌 下载:54 浏览:491

李奇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对2019年4月9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药物试验。结果显示两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建议阿昔洛韦与咪达唑仑同时使用时,应分别用不同的静脉通路输入,避免发生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医痰症用药配伍规律研究 下载:77 浏览:383

马宁 白金牛 邢俊凤 郭静霞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算法,结合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药物作用,分析中医痰症核心药物用药配伍规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方剂子网,根据方剂中药物作用构建中药方剂复杂网络模型;其次,改进PageRank算法确立药物核心度,并使用改进COPRA算法挖掘用药规律;最后,搜集中医痰症经典方剂使用该方法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对比,该方法可发现更多基于核心药物的用药配伍规律,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聚类、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揭示用药配伍规律的内隐性,是研究总结方剂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七与黄连配伍时三七中3个有效成分溶出率变化规律研 下载:78 浏览:479

贾明璐1 王静2 田会东3 陈雪平4 王瑞5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三七-黄连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三七中3个有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溶出率的影响。方法:三七与黄连分别按1∶0、4∶1、3∶1、2∶1、1∶1、1∶2、1∶3、1∶4和0∶1共9个比例配伍,乙醇回流,制得供试品,在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计算溶出率,然后考察溶出率与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三七-黄连最佳配比。结果:随着三七-黄莲药对中黄连比例的增加,3个活性成分的溶出率先升高后降低,当三七-黄连配伍比例为2∶1时,3个成分的总溶出率最高。结论:三七与黄连配伍后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溶出率的变化规律可为两药配伍提供科学依据。

组分配伍四逆汤对被动型Heymann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下载:77 浏览:519

叶文冲 王艳 王瑞忠 曾桐春 李国艳 裴妙荣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组分配伍四逆汤对被动型Heymann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兔皮内多次免疫制备兔抗鼠Fx1A抗血清,然后大鼠尾静脉注射Fx1A抗血清,建立被动型Heymann肾炎(PHN)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为正常组、模型组、肾衰宁组和组分配伍四逆汤组。造模成功后,每天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给药治疗,持续8周。第8周末收集各组大鼠尿液用于检测大鼠24h尿蛋白。给药治疗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的血清用于检测血清中的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取肾脏,进行HE染色,观察组分配伍四逆汤对PHN大鼠病理损伤的影响。结果:连续灌胃8周后,组分配伍四逆汤可以明显降低PHN大鼠24h尿蛋白含量(P<0.01),显著降低PHN大鼠血清Scr(P<0.01)、BUN(P<0.05)、TC(P<0.01)以及TG(P<0.01)水平,并显著升高PHN模型大鼠血清Alb(P<0.01);HE染色结果表明,组分配伍四逆汤能减轻PHN模型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组分配伍四逆汤对被动型Heymann肾炎大鼠具有改善作用。

基于药物剂量及作用的方剂核心用药配伍规律复杂网络算法的构建 下载:75 浏览:499

马宁1 郝秀霞2 白金牛1 邢俊凤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算法,结合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药物作用及剂量,构建一种基于药物剂量及作用的方剂核心用药配伍规律的新算法。通过构建方剂子网,根据方剂中药物作用及剂量确定核心药物及其权重;基于药物核心度权重构建中药方剂复杂网络模型;改进复杂网络标签传递算法对相关方剂的核心用药配伍规律进行挖掘。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产后中风方剂及用药为例,收集相关方剂143首,频次>20的药物16味,支持度>10、置信度>80的关联规则组合88个,构建包含74个节点、1245条边的产后中风治疗用药复杂网络模型,利用复杂网络算法发现药物聚类组合结果51个。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中医治疗产后中风用药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益气血为主,同时对改进的标签传递算法与传统的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比较,认为改进复杂网络标签传递算法可得出一些围绕核心药物的新颖且更有针对性的药物组合结果。

于系统药理学层面以“大黄-黄连”治疗胃溃疡为例诠释中医配伍的意义 下载:59 浏览:476

黎瑩1 吴承芳1 陈保霖1 朱永苹1,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由于中药"多因、多效、多靶点"的特点,中药治疗疾病的具体原因难以被阐明,以"大黄-黄连"为例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从系统水平研究中药成分,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中医配伍的意义。方法检索中医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并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药物相似性(DL)筛选出大黄、黄连的有效化学成分并经过DrugBank数据库确认其靶点,挖掘CTD、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与胃溃疡相关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大黄-黄连"药对的蛋白互作网络图、化合物靶点图并通过计算拓扑学参数筛选出"大黄-黄连"药对中关键的作用靶点和化合物;利用David数据库对"大黄-黄连"药对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大黄-黄连"药对活性成分30个,活性成分靶点100个;作用于胃溃疡的靶点37个;GO分析得到11个生物学过程、5个细胞组成和5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得到37条信号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结直肠癌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信号通路、沙门氏菌感染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中医配伍的意义,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为下一步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中药有效成分及配伍抗缺血性脑损伤诱导的神经血管单元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下载:81 浏览:472

韦克克 张琛 王雅婷 朱慧渊 《中国中医药》 2019年2期

摘要: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一种病理现象,是包含了神经元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胶质细胞损伤、血管损伤等的综合体。随着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CIRI在临床治疗和试验研究上也从单一结构走过渡到了整体。旨在对以往文献的整理、分类、汇总、归纳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对中药有效成分在CIRI引起的NVU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吸取以往研究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用药规律研究 下载:81 浏览:510

王世博1 张晓艳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治疗银屑病方剂的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收录治疗银屑病方剂,采用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方剂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327首治疗银屑病方剂,涉及中药240味,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药为生地黄(204次);聚类数目为9类时较好,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赤芍、甘草、牡丹皮、当归、土茯苓、丹参、白鲜皮、紫草、白花蛇舌草等;关联分析显示,当归配伍川芎、生地黄配伍水牛角、桃仁配伍红花为已知常用药对。结论:治疗银屑病处方多以清热、凉血、解毒、滋阴、活血化瘀法为主,而生地黄→板蓝根、生地黄→白茅根以及藤类药、虫类药的使用值得进行进一步讨论,进而为中医方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益气解毒活络中药组分配伍对高糖高脂环境下人肾小球细系膜细胞NF-κB蛋白表达影响 下载:89 浏览:527

辛彩虹1 李峥2 李敬林2 旷劲松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活络中药组分配伍对高糖高脂环境下人肾小球细系膜细胞NF-κB蛋白表达影响,探究益气解毒活络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高脂模型组、中药组(第1组、第2组、第3组);Western Blot法检测0、15、30、60、90 min高糖高脂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60、90 min 5组NF-κB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核转运。结果:(1)模型组第90 min NF-κB蛋白表达达到峰值。(2)各中药配伍组中第3组下调60 min NF-κB蛋白表达效果最佳;第1组下调90 min NF-κB蛋白表达效果最佳。(3)各组60、90 min NF-κB核转运比较发现:细胞免疫荧光显示,正常对照组p65主要分布在细胞质部分,模型对照组p65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部分,各中药配伍组p65明显分布在细胞质内,提示各中药配伍组60、90 min的NF-κB核转运作用被抑制。结论:益气解毒活络中药组分配伍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途径来保护受损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从而起到减缓DN病程进展,保护受损肾脏的作用。

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及我院使用状况分析 下载:284 浏览:3230

孙明娟1 王昭2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了解中药和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减少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通过文献和资料查询,搜集整理中药和西药不合理配伍的相关知识。结果: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应用,不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毒副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导致药源性疾病。结论:了解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油田化学剂在沉积物产出环节中的影响研究 下载:162 浏览:1761

董晓通 王景平 周兆院 周海刚 王炳升 《化学研究前沿》 2022年12期

摘要:
采出液沉积物是目前油田实现绿色开发必须攻克的环保难题,阳离子型油田化学剂的使用是采出液沉积物产出的重要来源,某些产品的使用甚至会造成采出液悬浮固体含量增加达215%。通过对油田化学剂产品质量检测及评价中增加“与采出液配伍性”指标,确定与采出液配伍性指标为“目测无絮凝、变浑浊或沉淀”,可以有效限制油田化学剂在采出液处理环节中造成的沉积物产量。

中药配伍对化学成分相互影响及药效变化的研究 下载:120 浏览:1229

朴志昂 《中国中医药》 2024年6期

摘要:
中药配伍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增效减毒、调和药性、扩大治疗范围等目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配伍对化学成分相互影响及药效变化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配伍方式下中药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这些变化对药效的潜在影响。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为中药配伍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观察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 下载:165 浏览:3680

陈玉腕 《中国中医药》 2024年4期

摘要:
分析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选取本院收治12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为63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夏枯草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牛黄降压丸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压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4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分析可知二者具有对比行(P<0.05);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血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较低。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光辉治疗滑胎中药配伍规律研究 下载:321 浏览:3562

张焕珍 《中国中医药》 2023年10期

摘要:
研究名老中医王光辉治疗滑胎中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王光辉教授门诊治疗滑胎病例处方,应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2020年1月至 2022年12月期间50例滑胎病例,搜集处方108首,用药71种,累计用药频次1362次。使用频次前5位药物为白芍(77频次)、桑寄生(64 频次)、菟丝子(64 频次)、续断(64频次)、炙甘草(59频次);常用药对菟丝子-桑寄生、桑寄生-续断、续断-杜仲等药对;常用药物聚类组合3组。结论:王光辉教授临床辨治滑胎分为未孕时补肾活血,孕后及时补肾健脾益气固胎,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

带状疱疹患者中药饮片配伍规律分析及药学监护服务策略探讨 下载:781 浏览:1517

江廷华 黄仁彬(通讯作者)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患者中药饮片配伍规律,并探究药学监护服务策略。方法:选取350例中药饮片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药物处方,统计分析不同中药的使用频率、用量以及功效,并分析药物组合以及关联规则。结果:纳入350份处方包含中药190种,使用频率达到10%的中药40种,药物功效主要是以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等为主;常用中药组合有40种,关联规则16对,大多数关联规则属于临床常用药对。结论:带状疱疹治疗中根据中医证型使用合理处方治疗能够发挥显著效果,肝郁化火患者可使用柴胡清肝汤,肝经郁热患者可使用龙胆泻肝汤,血虚寒凝患者可使用当归四逆汤。

中药方剂配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下载:203 浏览:2350

彭少敏 《中国中医药》 2022年5期

摘要: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尚在探索之中,本文就此问题与同道探讨。

中药饮片与中成药合用中的配伍禁忌研究 下载:145 浏览:2262

张伟 《当代中医药》 2022年1期

摘要:
分析同时使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中可能会发生的配伍禁忌并加以论述,最后得出对应的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