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针灸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73 浏览:776

郁萍 张吉玲 《老龄研究进展》 2025年2期

摘要:
分析针灸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的86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为两组。对照组服用多奈哌齐,观察组联合采取针灸疗法。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MOCA评分、Barthel 指数和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评分、MOCA评分、Barthel 指数和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MOCA评分、Barthel 指数和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活动能力、语言功能、面部表情、精神状况和自理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活动能力、语言功能、面部表情、精神状况和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活动能力、语言功能、面部表情、精神状况和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下载:98 浏览:536

王林海1 卢健棋2 黄舒培1 庞延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5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认为,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西药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但其不良反应一直备受临床关注。祖国医学宝库中,天然他汀类中药及针灸疗法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从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及中医药优势发挥提供参考。

温针灸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症状评分及效果的影响分析 下载:135 浏览:1357

廉黎炜1 关敏2*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分析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温针灸疗法治疗对胃肠症状评分以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设置为样本来进行研究,样本例数控制在90例,在随机数字表法指导下将这9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等两个不同组别,其中常规组内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内的45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温针灸疗法治疗,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胃肠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胃动力功能、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以及心理状态等指标。结果:经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与82.22%(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肠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升(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动力功能得到显著提升(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得到有效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来说,应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温针灸疗法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心理状态、胃动力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对降低患者胃肠症状评分以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糖尿病性便秘中医外治疗法的研究进展 下载:240 浏览:2362

1邓宝菊 2王霞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糖尿病性便秘指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的便秘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中医辨证包括脾虚湿阻、肾虚不运、气滞血瘀等证候,根据辨证施以不同的外治疗法效果明确。本文将对糖尿病性便秘的中医外治法给予分析,针对中医外治疗法的几种方法进行合理阐述及总结,希望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提供切实的临床依据。

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康复护理阐述 下载:221 浏览:2270

李洁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中风也叫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两种,而中风其实也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学统称。中风发病急骤,进展快速,而且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以老年人为主,容易复发,并发症多,这些特点都导致其成为老年人晚期“杀手”之一,成为冠心病、癌症同等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型。中风(中经络)与西医某些可导致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的疾病类似,比如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发病后患者会有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及肢体麻木,而最主要的特征是无意识障碍,但进展出意识障碍,则属于中风中脏腑范畴。中医治疗重视辨证论治,而中医将中风(中经络)辨证分为五种类型,除了提出辨证治疗,还认为需辩证施护,且配合有效的中医康复护理,才能更好地改善预后。本文就中风(中经络)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进行了阐述,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借鉴。

心理护理结合针灸疗法对脑卒中康复期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下载:352 浏览:2446

黄菊 陈玉霖 张墨研 《中国中医药》 2023年11期

摘要:
分析脑卒中康复期采取心理护理结合针灸疗法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从本医院抽取脑卒中康复期患者60例,利用双盲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针灸疗法,考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参比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前,考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参比组,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考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参比组,有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针灸疗法应用在脑卒中康复期有利于促进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提高康复速度。

浅谈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对颈部疼痛康复的疗效 下载:100 浏览:1066

张娟娟 《当代中医药》 2024年8期

摘要:
颈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传统医学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等,但并不总是有效,而且可能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病人寻求替代治疗方法,其中中医针灸疗法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中医针灸疗法在颈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总结了中医针灸疗法的潜在疗效机制,旨在促进中医针灸疗法在颈部疼痛康复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止咳散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下载:625 浏览:1552

蓝金琳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针对临床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对其采取止咳散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按照慢性支气管炎为诊断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均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内收治入本院,将其按照住院号顺序,在计算机内予以随机选取的形式展开分组,每组各自按照40例患者选取,对照组所涉及的患者均采纳科室常规的药物予以治疗,观察组所涉及的患者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纳止咳散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炎性因子指标数据。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均经过治疗措施后显示其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经过治疗后得到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数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均在治疗前的各炎性因子指标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治疗后显示观察组患者的IL-2检测数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L-6、PCT检测数值显示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出现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对其采取止咳散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手段后,可以得到较高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率,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值得应用于临床。

腰椎牵引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下载:356 浏览:3606

向国佳 《中国中医药》 2022年4期

摘要:
研究腰椎牵引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腰椎牵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以1周为一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下肢功能。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2.5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感觉PRI评分、感情PRI评分、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而直腿抬高角度均扩大,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牵引温针灸联合推拿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针罐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 下载:105 浏览:3137

王晓军 《当代中医药》 2021年1期

摘要:
观察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30例为治疗组,口服迪皿(左旋西替利嗪)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率为26.7%,总有效率为6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行,并能有效地控制其复发,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