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球囊扩张术联合低频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229 浏览:1548

徐迪 褚晓晴(通讯作者)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观察尿导管球囊扩张术联合低频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选取80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为期8周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尿导管球囊扩张术和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取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洼田饮水试验、摄食-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估。在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各评分均有效果,且观察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因此尿导管球囊扩张术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可以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进食情况,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CT与MRI对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216 浏览:1591

沈子翔 杨凯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关于MRI对于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率和CT相比较的优势。方法 选取医院于2020年9至12月接收的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50人,分别进行不同剂量扫查,对比两组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率和图像信噪比(SNR)。结果 MRI对于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率达到94%,CT对于膝关节损伤检出率达到74%,MRI与CT相比其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与CT组对膝关节损伤SNR值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RI对于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率有较大优势,MRI提高了信噪比,图像质量随之升高,加快图像采集的速度。波谱方面,MRI提高了分辨率,加大分辨能力,对于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标准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下载:95 浏览:827

吴丽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探究标准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82例(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1例给予标准化护理。对比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概率。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对比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更低的一组是研究组(P<0.05)。研究组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好,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组间对比更高的一组是研究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标准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价值高。

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183 浏览:1342

邓诗卓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随着交通、建筑与工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随之上升。急性颅脑损伤是意外事故中较为常见且危重的损伤类型,是指患者颅脑在外界暴力因素作用下出现骨折、出血、挫裂等各种损伤。而人体颅脑结构复杂且脆弱,一旦受损可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运转,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且治疗难度高。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与CT检查均能具有较高诊断率,但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更高,具体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对骨关节损伤患者的效果 下载:89 浏览:784

何琳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对骨关节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骨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BI、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BI、VA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骨关节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脊髓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评估的研究分析 下载:142 浏览:1393

安润 李黎明 张国锋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几几年居多的研究数据表示,核磁共振成像还可以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远期骨髓功能。最开始应用传统的核磁共振成像中比较直观的T1和T2来实施检查,之后应用定量核磁共振成像进入微观层面来体现患者损伤的程度。本次研究通过传统的核磁共振成像和定量核磁共振成像方面来叙述对骨髓损伤患者骨髓功能的评估情况。

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行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效果 下载:197 浏览:1540

陈文婷 雷剑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本文研究膝关节损伤诊断中行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择2019年2月到2021年11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以及100例非膝关节损伤志愿者。对所有患者分别予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不同检测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不同损伤类型检出率等数据。结果 核磁共振检查在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方面数据高于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准确度:197/200(98.50%),CT检查准确度:181/200(90.50%),P<0.05。核磁共振检查针对不同损伤类型准确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在针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工作中,为患者予以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数据,可以有效鉴别出不同膝关节损伤的具体情况,建议在实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予以推广使用。

预见性护理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 下载:153 浏览:1286

熊利 黄惠萍 谢凤珠 许信玉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9期

摘要:
针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观察该护理方式在其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在我院ICU患者中,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并在两组中使用不一致的护理措施,对两组间的压力性损伤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预见护理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4.00%,常规护理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46.00%,差异明显(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ICU患者中出现压力性损伤的几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下载:109 浏览:1528

汪天鹏 王紫琦 唐镜 韩雨珈 《当代中医药》 2023年4期

摘要:
长期大量饮酒还会诱发酒精性肝损伤,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转变,酒精性肝损伤患者的数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如何进行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也就成为了临床上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研究中发现,中药单体在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还具备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征,本文就中药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估观察 下载:136 浏览:1572

徐明国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院内收治10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2021年1月-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研究组50例而采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出现,临床价值明确。

股四头肌损伤白兔应用推拿滚法干预对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下载:541 浏览:2391

林睿媛 曾叶芝 朱雨洁 宋纪池 唐娟 苏家兴 曾多 向忠军 张伊敏(共同一作)艾珏萍(通讯作者)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股四头肌损伤白兔应用推拿滚法干预对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健康组、模型组、干预组3组,健康组实验动物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模型组实验动物用自制重力铅锤打击兔右后肢股四头肌肌腹中段,建立股四头肌损伤模型。干预组于造模后第8天开始,用推拿手法对家兔进行局部滚法治疗,每次操作3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共两次,共治疗3天。干预结束后取3组实验动物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和干预组股四头肌损伤白兔血清IL-1β、IL-6、IL-8、TNF-α、NO水平显著升高(P<0.05),推拿滚法干预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股四头肌损伤白兔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NO水平显著下降但仍较健康组升高(P<0.05)。结论 推拿滚法能通过调节IL-1β、IL-6、IL-8、TNF-α和NO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股四头肌炎症反应,改善受损股四头肌组织。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的应用初探 下载:221 浏览:2051

张维纳 《中国护理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探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的应用初探情况。方法 纳入2020.03-2021.03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时间进行分组,将2020.03-2020.09作为对照组,2020.10-2021.03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伤口造口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间的护理干预成效。结果 对照组中发生31例压力损伤情况,占比64.58%,观察组发生19例压力损伤情况,占比38.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对于压力性损伤知识掌握总分为(20.38±1.66)分,对照组为(15.93±1.71)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伤口创口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损伤情况,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浅谈6S管理法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绿色急救通道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92 浏览:3284

刘惠芳 《中国医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针对患有颅脑损伤的神经外科患者,在绿色急救通道应用6S管理方法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选某医院神经外科在2019年2月-2020年8月接诊的372例患有颅脑损伤病症的患者,分两组按照医院内所规定的常规流程与标准或者是应用6S管理法来展开绿色急救通道工作,各组人数均为166,分别为一般护理组和6S管理组,在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的检查与治疗阶段所消耗的时长以及总体护理满意度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S管理组患者在入院处置、特殊检查、急诊到手术、入院到手术等几个阶段的工作所消耗的时长要明显短于一般护理组,且其护理满意度要比一般护理组高出14.91个百分点。结论:对患有颅脑损伤的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绿色急救通道管理时,应用6S管理法来展开工作,可以实现抢救成功率的提升,让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救治,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观察优质护理应用在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下载:301 浏览:2991

肖仁香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研究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护理利用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7月-2020年3月选择某院收治的部分合适的6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分别进行普通护理和优质护理干预,研究中主要就病人护理之后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引发情况和满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护理中优势明显,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引发概率,值得推广。

观察保护性约束护理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04 浏览:2977

肖庆梅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针对神经外科躁动病人在进行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探讨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4月—2020年6月接受诊治的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躁动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自身的意愿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病人选择使用常规约束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保护性约束护理管理。针对约束相关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从研究期间获取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使用保护性约束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整体提高病人的疾病治疗效果提高病人对于护理质量的评分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病人和病人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在整体提升。结论:为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造成病人提供护理管理操作时,优先选择保护性约束护理模式,可以控制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整体提高巡视记录单填写资料,以及病人和病人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下载:277 浏览:2933

周红 何婕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探讨研究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于本院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出76例,以观察、对照形式分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镇痛、镇静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镇静镇痛护理,观察组选择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NRS评分、Ramasy评分、I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行颅脑损失术治疗患者术后配合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措施,能将药物的镇静、镇痛效果发挥至最佳水准,降低患者颅内压,值得推广。

针对性护理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298 浏览:2055

陈雪琴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科2018月3月~2020年3月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70)与对照组(n=70),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与护理前相比,GCS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对,实验组的评分更高(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减轻患者的昏迷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高效的运动损伤康复技术:从临床实践到科学研究 下载:113 浏览:1203

赵俊骥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本文针对运动损伤康复领域中康复技术存在的限制和挑战,探索了一种高效的运动损伤康复技术。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展示了高效的运动损伤康复技术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损伤的康复效果,并有望成为未来运动损伤康复的发展趋势。文章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推动运动损伤康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下载:51 浏览:602

王琪 罗家莉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探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且以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奇偶数分组,对照组施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两组各有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进程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中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 NDS)统计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消化道出血、喂养不耐受、肺部感染、压疮、DVT的案例数与占比。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少于对照组4h/5h/2d.4d。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NIHSS、NDS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1分、4分。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概率偏低,总概率为10%,对照组总概率为24%。(P<0.05)。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加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进程,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研究 下载:54 浏览:597

高姗 刘萌萌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对膝关节损伤的护理措施有许多种,但本篇要展示的是针灸推拿治疗和一般治疗对比后的成效。方法 以6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一半此半彼的方式,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人。观察组接受针灸推拿,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疼痛、肿胀和晨僵问题上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且在中医的评价维度如活动困难、关节痛楚、僵硬、腰背痛和乏力等方面,观察组的表现也更胜一筹(P<0.001)。就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高达97.1%,远超过对照组的82.4%(P=0.041)。结论 综合考量,针灸推拿疗法在对膝关节损伤的改善上,显示出了显而易见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举足轻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