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离子注入高分子材料的导电特性研究动态及应用 下载:368 浏览:2712

丁伯继 《新材料》 2022年6期

摘要:
离子注入聚合物因有望用于微电子、表面防护和光学等领域,备受各界的关注。目前,有不少离子注入聚合物的相关实验,从离子、聚合物二者的相互作用导致聚合物在结构、电学、力学和光学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本文将对离子注入高分子材料后的导电特性的研究进展和结果作一总结。

高分子材料在导电方面的推广及应用研究 下载:215 浏览:2280

张琳1 罗侃2 《材料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高分子材料的推广应用对导电方面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类技术手段利用和推广不彻底,那么在持续发展导电事业方面就会存在一定的障碍,造成相关技术手段与产品的供应不及时。该现象一旦发生,就有可能造成人们日常生活的混乱,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因而,高分子材料推广应用与导电方面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它的效果和效率。

新型防水材料及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下载:482 浏览:3480

倪波 《新材料》 2021年5期

摘要:
当今时代建筑行业逐步发展,并且人们对建筑的质量及功能要求不断提升,因而建筑领域逐步诞生了多种新型的技术及材料。在防水施工方面,新型防水材料及技术的应用预示着建筑行业正在向现代化方向逐步发展。为此,文章介绍了几种新型防水材料及施工技术,并对建筑施工当中这些材料及技术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而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旨在为建筑施工中新型防水材料及技术的应用起到有益参考。

高分子化工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载:200 浏览:2284

朱飞虎 《材料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由于经济发展,材料需求持续增加。有机高分子材料一直受到业界的认可,不但因为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生物、医学等,性能也十分优秀,比如多功能、稳定强等,这些都能够保障有机高分子材料更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高分子化工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探究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320 浏览:3237

张强1 张皙2 《应用化学学报》 2021年11期

摘要:
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化学法能够有效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文章首先阐述了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介绍了在环境监测中化学法的主要方法,同时提出了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途径,为提高化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适用性及精准度提供参考。

简述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290 浏览:2888

焉博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导热高分子材料产品得到了不断升级,应用也逐渐广泛,尤其在电子行业领域,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了更大的便利。对导热高分子材料进行不断研究,了解其导热的原理以及材料应用,能够进一步掌握导热高分子材料的作用价值,继而更好的优化材料性能,为后续的应用带来更可靠的参考。对此,本文进行了有关分析,以供参考。

高分子复合材料基础科学问题探索与实践 下载:280 浏览:2888

康文双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 由巨量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相对分子量大、具有重复结构单元的有机化合物。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很多,如蚕丝、棉、 麻、毛、玻璃、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是当前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与其它材料复合制备高分子复合材料是实现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与功能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就高分子复合材料基础科学问题展开讨论,为其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工基础》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下载:456 浏览:3474

李洪彦 刘洪丽 魏冬青 李海明 郑英晗 《新材料》 2021年4期

摘要:
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化工基础》有别于《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等理论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高分子材料化工合成中的“三传一反”过程,处处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是后续高分子加工与成型、高分子建筑材料等方向专业课学习的重要的先修课程。课程建设以“理论教学-信息资源-实践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为主线,将夯实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意识、深化实践思想、提升创新能力、搭建实验平台、建设实习基地、产学研结合等内容贯穿于主线内,以期通过本课程体系的学习与实践,深化学生对于高分子材料化工合成的理论与实践深度,培养实践能力,拓展创新视野。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下载:230 浏览:2399

文正 《材料科学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高分子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和其他领域。然而,在某些领域,由于阻燃性能力薄弱,这些标准的适用受到限制。为了满足某些领域的需要,必须在增加阻燃剂。研究了聚合物材料中使用的无卤阻燃剂,包括磷、氮和硅阻燃剂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它们的阻燃机制,并指出了今后的阻燃趋势。

高分子材料在现代农业种子处理中的运用 下载:302 浏览:1261

王强 《农业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在农业种子的处理环节中,可以使用的技术方法有很多。本文当中主要介绍的是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化学技术、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处理思路,并尝试在工作中推广使用高分子材料,旨在推动农业种子处理工作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进步,降低种子处理难度、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最终顺利解决种子的病虫害防治难题,全面满足现代化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需求。

医学检验中微生物相关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下载:105 浏览:1182

唐金凤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传统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局限性,强调了加速检测过程的紧迫性。本研究探讨了一系列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方法和生化传感器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有效应用 下载:99 浏览:1249

陈小凤 罗银莉 《医学研究前沿》 2023年2期

摘要:
上世纪末,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日益成熟的克隆技术引领人类社会进入后遗传时代,随之而来的分子诊断技术的普及注定要在遗传学、检验、诊断和疾病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医疗检测中,分子检测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本文就目前在医学检测中所使用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论述,就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发展前景展开分析,希望能对医学检验领域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提供帮助。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下载:212 浏览:2891

徐成海 《当代中医药》 2022年10期

摘要:
中药不仅仅是医学行业不断发展生成的瑰宝,同时也是文化传承介质。近年来,中药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们针对中药分子药性学采取不同方式加以命名。基于此,文章围绕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进行探讨。首先对药性学命题做出简单介绍,之后深入分析药性学和药理学之间的存在的关系,最后从不同角度切入探究中药分子药性学。希望下述论述内容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进而加快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进程。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医学基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283 浏览:2269

王淑敏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现代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及其表达产物蛋白质的结构、功能、遗传、调控、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自从1953年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以来,分子生物学在短短五十年时间里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飞速发展,渗透到医学每一个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人类探索生命活动的行为将会寸步难行。因此本文将简要分析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医学的应用。

低分子肝素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 下载:369 浏览:1759

孙莹1 孙传亮2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72例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6),对照组以肝素钠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疾病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各项治疗相关治疗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经过计算后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急性加重期的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能够对临床症状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治疗方案。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下载:132 浏览:1551

王尧 《当代中医药》 2022年1期

摘要:
针对中药分子药性学医学领域已经提出多种命题方式,这对我国中药行业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不断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对于药性学的出现要站在不同角度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基因功能,概念内涵等多方面的内容。中药分子药性学包括从疗效推基历,中药成分、基因变化情况以及个体基因存在的差异性等,基于此文章对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进行分析探究,以便推动我国中药行业发展。

黄颜木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主客体络合行为研究 下载:225 浏览:1068

梅燕飞1 周所鸾2 陶欣2 胡承诺2 钟雯雯1 马水仙(通讯作者)2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6期

摘要:
以天然药物黄颜木素(FT)为客体,β-环糊精衍生物(HP-β-CD)为主体,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FT//HP-β-CD包合物。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FT/HP-β-CD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分析FT/HP-β-CD的包合比。采用核磁共振(1H-NMR、2D-NMR)及分子对接模拟等方法推测FT/HP-β-CD的包合模式。结果显示,包合物FT/HP-β-CD制备成功,包合比为1:1,其络合常数为1.6082×104 L/mol,FT从HP-β-CD的小口端H5端进入空腔内部,主客体之间主要以氢键作用力形成。本文为天然药物FT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