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下载:123 浏览:1066

熊紫娟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应用效果以及影响。方法:样本时间选择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2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管理)和研究组(非营养性吸吮管理)各100例,比较组间干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管理后,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等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疼痛管理中应该非营养性吸吮可以有效控制疼痛,且效果明显,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新生儿科临床教学中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策略探索 下载:86 浏览:813

彭娅梅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科临床教学中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策略。方法:选择2022年04月~2023年04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实习的64名临床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名,对照组临床教学中采取传统教学法,试验组临床教学中采取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方法,观察两组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考核成绩。结果:经对试验组实习生自我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评分及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加以统计,统计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经对试验组实习生出科时的专业理论知识、病例分析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考核成绩加以统计,统计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生(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

新生儿脐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 下载:116 浏览:1048

马桂香 王霞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新生儿脐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不同季节脐血25-(OH)D水平变化,探讨孕期补充维生素D与新生儿期维生素D缺乏的关系。【方法】 选择足月分娩的正常新生儿4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脐血3ml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按照分娩季节分为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和冬季组。【结果 】 新生儿脐血25-羟基维生素D平均浓度11.94±5.04ng/ml。其中339例(68.90%)为维生素D缺乏;127例(25.81%)为维生素D不足,26例为维生素D充足(5.28%)。新生儿出生在不同季节维生素D缺乏发病率有差异性,春季组维生素D缺乏发病率最高,为84.37%;秋季组维生素D缺乏发病率最低,为47%。在不同季节出生的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孕妇补充维生素D组其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高于未补充组,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差异性(P<0.01)。【结论 】 足月新生儿脐血25-(OH)D浓度普遍偏低。孕妇在孕期补充维生素D能够提高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改善新生儿期维生素D缺乏情况。

新生儿常见急症的救治和临床方法探究 下载:129 浏览:1156

马宁1 陈锐2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婴幼儿的脏器生长发育不健全,适应性差,对抗传染病的功能较弱,容易患上各类传染病,而且病情发展迅速。婴幼儿期的病症包括产科、儿科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基因、免疫性、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其中以急症最为普遍,患病率也较高,在婴儿死亡率中占据首位,因此,新生儿期是提升人口素质,减低婴儿死亡率的时期。医生们清楚认知和熟练掌握新生儿期常用急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减低新生儿死亡率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助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19 浏览:1637

莫小君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是为了探讨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死亡率防治中的作用及效果。研究方法:70名孕妇,分为三十五名,分别为研究组和接生护理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辅导员为辅助护理。结果:新生儿护理水平、产程时间、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还有新生儿的窒息情况。结果:助产护理组的护理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爱丁堡地区,在两个对照组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爱丁堡地区的患者在接受过护理后,其抑郁症得分、心容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且存在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助产护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产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产护理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助产的效果,提高产妇的情绪,减轻产道阻塞,缩短分娩周期,降低分娩总流量。

浅谈新生儿科护理差错隐患及防范对策 下载:165 浏览:1610

李筱月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在医疗工作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的情况下,每个部门的工作都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新生儿科这样一个特殊的科室,因为其本身的特点,新生儿的年纪还很小,各方面的发育还不完善,护理人员工作中一个疏忽,都会给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做好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文章重点探讨了在新生儿科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护理差错,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与DR检查分析 下载:301 浏览:1972

曾敏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DR检查对于HMD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应用分析与呈像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MD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32例,以及同期收治的其他肺部疾病患儿32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标准条件的HMD患儿设置为观察组,其他肺部疾病患儿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收DR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DR检查胸片结果,分析两组患儿肺部成像区别以及表现征象。结果:分析两组患儿肺部成像区别以及表现征象可见,其他肺部疾病患儿中肺纹理粗糙率81.25%,HMD患儿肺纹理粗糙率40.63%;其他肺疾病患儿毛玻璃样成影率15.63%,HMD患儿84.38%;其他肺疾病患儿白肺率3.13%,HMD患儿白肺率21.88%;其他肺疾病患儿支气管充气征率3.13%,HMD患儿白肺率53.13%;其他肺疾病患儿与HMD患儿肺出血率均为6.25%;其他肺疾病患儿斑点样成影率71.88%,HMD患儿白肺率43.75%;其他肺疾病患儿细小颗粒网状成影率3.13%,HMD患儿白肺率46.88%;分析可见HMD患儿较为典型的肺部征象有毛玻璃样成影、白肺、支气管充气征以及细小颗粒网状成影四项(P<0.05)。结论:使用DR检查诊断HMD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具有应用价值,DR检查胸片表现一般可见毛玻璃样成影、白肺、支气管充气征以及细小颗粒网状成影的现象,但仍需配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最终诊断。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下载:335 浏览:3532

任旭然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安全、健康和法律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深化医疗改革,提升医院的医疗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要考虑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本文研究分析了新生儿护理的不确定因素和预防措施。

母婴床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 下载:315 浏览:3556

周树红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11期

摘要:
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接收的剖宫产初产妇8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A组和B组,A组产妇40例,B组产妇41例,A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方式,B组采取常规母婴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A组产妇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B组,母婴基础知识评分和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B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分析 下载:173 浏览:1996

吴德明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6期

摘要:
通过药品合成工艺和研究实验,对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制作工艺、药剂质量和检测情况进行研究,旨在寻找出最佳、最优质的药品合成方式。方法:先对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制造方法和工艺做了判断,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罗红霉素分散片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生产条件下的罗红霉素分散片质量基本达标,能在2分钟之内完成药物溶解,从数据上进行分析其药效较好,也说明高效液相色谱法适合罗红霉素分散片质量检验。结论:罗红霉素分散片制备工艺必须要科学、合理,检测措施要符合制备标准和需要。

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256 浏览:2726

巴桑央拉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合理应用,对缓解新生儿身体病痛,提高新生儿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对疼痛护理干预方法、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疼痛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来验证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期望对提高疼痛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有所帮助。

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的效果观察 下载:243 浏览:2811

施耿利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日常护理中结合新生儿早教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健康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主体。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生儿早教护理。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新生儿NBNA评分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提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2<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早教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和新生儿NBNA评分,促进新生儿潜能开发。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使用推广。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53 浏览:653

廖徐莉1 郑婉霓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探讨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入院的66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33例)采用股静脉穿刺进行采血,试验组(33例)采用外周动脉采血,观察两种采血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新生儿穿刺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且穿刺后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两组研究对象数据间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外周动脉采血,可以更好地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穿刺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缓解穿刺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

新生儿科护理采取优质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723

付小婷1 郑婉霓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科护理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04-2023.12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护理单元收治新生儿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分数、家长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时间、患儿病症有效缓解耗时、患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环境质量、护理操作、专业性、衣着整齐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认知满意度、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理想;显著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加速患儿康复。

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49 浏览:608

王琳 付小婷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方法,分析PDCA模式在此过程中应用,为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 选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88例。以数学随机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者为对照组(44例);实施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者为观察组(44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护理后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结论 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帮助新生儿营养状态,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使家长满意度提高。

新生儿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研究 下载:46 浏览:667

郑婉霓1 付小婷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探析护理标识用于新生儿手术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纳入需要手术的新生儿70例,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35例。比较常规护理、基于护理标识的手术室风险护理实施后,患儿的护理结局。结果: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实验组家长评价新生儿的住院环境与护理专业技能评分较高(P<0.05)。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评分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5);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手术期间,采用基于护理标识的风险管理,能有效缩短新生儿的手术与住院时间,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的护理专业性和住院环境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压力,为新生儿能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