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下载:325 浏览:3246

刘娜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深入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8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哮喘患者中任意选取88例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两个治疗小组,每个小组44例儿童哮喘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对照组儿童哮喘患者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为观察组儿童哮喘患者选择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儿童哮喘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儿童哮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75%,观察组儿童哮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3.2%,两组儿童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孟鲁司特钠用于儿童哮喘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有效治疗率,缓解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56 浏览:2429

王春霞 唐艳(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探究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儿科收入并治疗的88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护理干预组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6.8%)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31.8%);比较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护理干预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康复,进而保护新生儿生命健康。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69 浏览:3280

王春霞 唐艳(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研究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出生的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后,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依从性的高低、新生儿风险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优质护理组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良好,依从性较高;优质护理组出现1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2%,常规对照组出现5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11%;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吸痰管加热护理对患儿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251 浏览:3236

石磊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研究吸痰管加热护理对患儿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应用吸痰管加热处理)和对照组(n=50例,应用常规吸痰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以及家属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吸痰阻力轻度、中度、重度阻力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黏膜损伤率为8%(4/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9/50)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2%(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8/50),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吸痰管进行加热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吸痰阻力和黏膜损伤率,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危重症专职护理措施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96 浏览:3286

邓春燕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措施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施以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情况、家长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措施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 下载:296 浏览:2993

胡晓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常见危险因素,开展循证医学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我院儿科住院部留置PICC到导管治疗的新生儿为分析对象,研究病例收集时间于2019年2月6日至2020年4月6日,共计20例,采用循证医学对PICC导管相关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开展预见性护理指导,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所选患儿经由预见性护理对策,均无PICC导管相关感染病例出现,患儿监护人对临床护理服务持非常满意18例,持基本满意态度2例,总满意度100%。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留置期间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开展有效的应对护理措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新生儿黄疸真的令你“谈黄色变”吗? 下载:321 浏览:3245

高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问题,具体是指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异常而造成堆积,从而使得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此时则会有黏膜、皮肤及巩膜黄染的表现,情况严重的患儿则会造成神经受损。对于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患儿是能够自行消退的。

心理护理在电神经肌肉刺激治疗阴道口闭合不全的必要性 下载:290 浏览:3015

​唐群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电神经肌肉刺激治疗阴道口闭合不全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54例阴道口闭合不全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心理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未应用心理护理)与实验组(27例: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Frankl依从量表4分个体所占比例(44.44%)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电神经肌肉刺激治疗的阴道口闭合不全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对临床诊疗干预的抗拒。

探讨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影像学图像及诊断价值 下载:328 浏览:3264

高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肺炎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影像学图像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4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研究。观察患儿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的影像学图像特征,结合患儿其他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等。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胸部X线平片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儿胸部X线平片检查表现多样化,多层螺旋CT检查表现具有针对性。结论:多层螺旋CT及胸部X线平片对患儿进行检查,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肺炎诊断率,其中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325 浏览:3745

刘娜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对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T细胞免疫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所收治的8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剂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以及T 淋巴细胞及亚群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在肺功能指标以及T 淋巴细胞及亚群水平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十分突出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提升T淋巴细胞及亚群水平,临床价值较高,可予以推广应用。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MRI特点及临床价值 下载:298 浏览:3056

高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MRI的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将2020年3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41例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患儿作为研究,设为观察组,43例新生儿低血糖无脑损伤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MRI的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最低血糖、低血糖持续时间、24h后血糖水平及48h后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MRI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灵敏度为92.7%,特异性为90.6%,准确度为91.7%。结论:MRI对新生儿低血糖脑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对其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289 浏览:3079

曹钰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下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对比具可比性,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观察 下载:320 浏览:3269

马超凡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探讨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方法:抽选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作为分析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的25例患儿被纳入对照组,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25例患儿被纳入研究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00%,与对照组的52.00%相比有显著提升,差异显著(P<0.05)。经对比两组患儿的数值可见,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过程中,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临床效果尤为明显,可有效缓解患儿不良反应,快速恢复患儿胃肠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细节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的应用价值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评价 下载:321 浏览:3782

王春霞 田芬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分析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6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选择,观察组予以细节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将二组患儿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改善了各项临床指标,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效果满意。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 下载:364 浏览:3556

孙小玲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76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76例患者进行分析,感染部分分别是肺部、血液、口腔、皮肤、结膜、尿路等,百分比分别是19.7%、18.4%、13.1%、10.7%、19.7%、18.4%。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分别是基础疾病,出生体重低、羊水粪染和胎膜早破及母亲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考虑到具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感染因素的进一步分析,只有了解感染的特点之后,才能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时进行治疗。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403 浏览:4061

杨涵涵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研究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05月--2020年01月我科收治的98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鸟巢式护理),各49例。结果:研究组体质量增长速度、体温波动幅度、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长、出暖箱时间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有助于新生儿预后改善,促使其良好发育、成长。

超声对新生儿肺炎诊断价值你了解多少 下载:412 浏览:4394

周青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超声属于一种医学诊断技术,主要利用超声波对患者肌肉或者内脏器官进行医学检查,了解肌肉或者内脏器官的大小、结构以及病灶,且可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将诊断结果视觉化,可供医疗人员和患者更加明确的了解诊断结果。

婴幼儿通过标准化儿童保健对早期发育的价值研究 下载:358 浏览:4238

陈群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2期

摘要:
分析婴幼儿通过标准化儿童保健对早期发育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市分娩的60例婴幼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普通儿童保健,一组为实验组采取标准化儿童保健。对婴儿保健后的发育指标和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婴幼儿的发育指标中的智力发育指数(113.2±3.2)、心理运动发育指数(114.5±4.3)、体重(8.6±1.5)和身长(75.3±2.5)均优于的对照组的发育指标(101.3±4.5),(102.4±5.2),(7.2±0.7),(70.1±1.4)t=11.80,9.82,4.63,9.94,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婴幼儿的疾病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疾病发生率(26.66%),X2=4.3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标准化儿童保健对婴幼儿进行保健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婴幼儿的发育指标提升,降低婴幼儿的疾病发生率,标准化儿童保健在临床对婴幼儿的治疗保健中具有推广价值。

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290 浏览:2928

高岩 《肿瘤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评估1.5T磁共振诊断和鉴别乳腺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总计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随机分组,观察组(n=15)予以1.5T磁共振诊断,对照组实施常规磁共振诊断,对比经不同诊断方式后两组乳腺肿瘤患者的磁共振作用下的表现(IH-MRS指标),确诊率及敏感度。结果:观察组的各项IH-MRS指标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确诊率及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可更好的提高乳腺肿瘤确诊率,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卵巢癌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升高意味着什么 下载:291 浏览:3046

王丽君 《肿瘤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有人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由于女性不注意卫生清洁、不重视轻微的病症、抵抗力低下等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各个方面的因素。虽然现在的科技比较发达并且卫生保健知识不断普及,但是也没有真正可以预防卵巢癌的方法,女性发生卵巢癌的概率仍旧很高,所以我们要重视卵巢癌。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女性卵巢癌治疗后肿瘤标志物升高意味着什么。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