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老年失眠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85 浏览:1077

温艳妮 《当代中医药》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失眠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录于2022.8-2023.8,收治的90例老年失眠患者。通过抽签回顾性分为2组,每组分别纳入45例样本。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中医内科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中医内科护理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综合的方法来治疗老年失眠。通过调节情绪、调整饮食、规律生活习惯、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配合中医草药、针灸治疗,可以帮助老年失眠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和增加入睡时间。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体会 下载:114 浏览:1587

王蒲 《当代中医药》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临床上进行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病例数是30例,其研究时间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以随机原则给予分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中医内科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就治疗效果来看,对照组的概率较低,观察组的概率较高,组间对比的话P<0.05;就不良反应来看,对照组的发生几率较高,观察组的发生几率较低,组间对比的话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中医内科治疗之后可改善其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常用中药剂型在中医内科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下载:1834 浏览:541

赵静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用药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对西药所产生的质疑日益强烈,在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倾向于中药制剂,促使医学临床中,中药制剂应用越发广泛,中药制剂产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中药在我国已经有着上千年的漫长临床实践,中医药临床医生通过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来确定患者的病症,然后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药物耐受性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合的中药药剂应用。中药制剂在临床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优势,在各科室疾病治疗中均得以推广应用。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医内科临床中,对常用中药制剂型具体应用展开探究分析如下。

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507 浏览:2099

徐敏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针对老年失眠患者,分析使用中医内科护理的方法和价值。方法是选择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7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38例)。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研究组中,实施中医内科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指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是在进行护理之前,对比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研究组(4.96±3.4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41±2.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7%)显著比对照组(81.58%)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针对老年失眠患者,中医内科护理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438 浏览:1857

张新 杨娜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观察 下载:524 浏览:1718

杨娜 张新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关于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1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用通络扶正汤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两组对比发现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评分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生存质量。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探讨 下载:640 浏览:2134

胡建红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将中医内科治疗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9月,选取这个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研究组(中医内科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肺功能指标而言,研究组实验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较高且较对照组偏高,P<0.05;对于治疗满意度而言,研究组实验患者满意人数较多且整体治疗满意度较对照组偏高,P<0.05;对于各症状消失时间而言,研究组实验人员的各症状消失时间较短且整体较对照组偏短,P<0.05;对于炎性细胞因子改善水准而言,研究组实验治疗人员的炎性细胞因子改善水准较低且较对照组偏低,P<0.05。结论:将中医内科治疗应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之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短,治疗满意度高,肺功能恢复程度比较高,炎性细胞因子改善程度更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管理探讨 下载:316 浏览:2969

甘仲权 《当代中医药》 2021年11期

摘要:
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五个器官,心、肝、脾、肺、肾也是人体发病率最高的器官。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医学技术应用的频次也在临床中日益增加,同时,也在推动祖国医学的不断进步。当前而言,中医内科收治的患者多而杂,既患者多用药复杂。其中存在诸多用药问题,比如:临床医师中医药知识不足、忽视药物的使用、用药后缺乏跟踪及与患者的互动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造成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药物资源的浪费,二是患者耐药性的增加。因此,对于中医内科来说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是刻不容缓的,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因此,本文要根据中医内科的安全用药管理进行阐述。

从温病分类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医属性 下载:354 浏览:3294

孟启明 卢言琪(通讯作者) 《中国中医药》 2021年11期

摘要: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医属性。方法:以温病条辨的分类为线索,以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临床症状为依据,使用排除法寻找结果。结果:秋燥(燥邪)为新型冠状病毒最可能的中医属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医属性为燥邪。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253 浏览:344

蔡益 《中国中医药》 2021年9期

摘要:
分析在中医内科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时间点为2019年03月---2020年01月之间,将在我院中医内科展开治疗的患者105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中有53例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比组中有52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研究组中总有效率百分比为90.56%;对比组中总有效率百分比为63.47%。即对比组的有效率差低于研究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中患者的并发症百分比明显高于对比组数据,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即P<0.05。结论:将活血化瘀治疗法应用在中医内科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体征与症状展开相应的治疗,从而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可推广性。

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病因分析的研究 下载:206 浏览:2870

张慧文 《当代中医药》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眩晕的中医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吉安市人民医院中医科2020年全年75例眩晕患者病历,分析眩晕原因,并从中医内科角度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结果75例眩晕患者中60~69岁发病率最高,20~29岁发病率最低。病因分析表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高血压、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性眩晕、脑梗死是眩晕的主要病因,其中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最多,脑梗死最少。从中医角度看,眩晕分型中痰湿证数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果75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好转出院。结论眩晕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脑供血不足等疾病有关。从中医角度看,痰湿证占大多数。治疗应注意辨证论治。

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 下载:520 浏览:3270

石洪东 《中国中医药》 2021年6期

摘要:
讨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四君子汤,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患者中使用四君子汤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