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企业在线危机沟通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4 浏览:293

屈启兴1 齐佳音2 宋绍义3 孟祥花4 陈曦5 《当代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Web2.0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管理已经成为客户关系管理领域和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难点。然而目前大多数文献都是围绕企业或政府沟通策略与沟通效果的研究,极少涉及到在线回应内容因子并且缺少对危机沟通效果的衡量指标的研究。本文采用危机情境传播理论,从公众认知视角来衡量企业在线沟通效果,进而以危机情境传播理论模型为框架,从企业、危机UGC和企业在线回应内容三个层面开展了对企业在线危机沟通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从而挖掘影响企业在线沟通效果的关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对危机UGC越早回应,越能够获得好的沟通效果。另外,企业在线应对时的信息简洁度和信息发布频率均正向影响用户正向情感浓度。

品牌危机与品牌绩效——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探索 下载:51 浏览:438

周光1 余明阳1 薛可2 赵袁军3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品牌危机的不断涌现,品牌危机已经成为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尤其在互联网情境下,品牌危机类型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复杂。众所周知,企业和消费者是品牌危机中两个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两者的行为也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品牌绩效。为了探索这种影响,从关联度视角出发,基于报刊文章,采用扎根理论将品牌危机划分为高关联度品牌危机(产品/服务伤害型和理念伤害型)和低关联度品牌危机(道德型和环境型)。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品牌危机对品牌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产品/服务伤害型品牌危机和道德型品牌危机对品牌绩效存在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回应(速度、态度和程度)对主效应起到调节作用,公众不认可度对主效应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系统地界定了品牌危机关联度,刻画品牌危机的影响机理,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也为后期研究提供了参考。

危机品牌应对策略与危机类型对竞争品牌信任的影响研究 下载:86 浏览:374

余明阳1 陈晶晶1 薛可2 《管理与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重点考察了品牌的危机应对策略和危机类型对同行业其他竞争品牌的消费者信任的交互影响。研究采取实验法检验假设,结果显示,危机品牌的应对策略对竞争品牌信任的影响受到危机类型的调节,在能力型危机下,危机品牌采取道歉策略比否认或辩解策略带来更高的竞争品牌信任,而在道德型危机下,三种策略对竞争品牌的消费者信任影响无显著差别。研究还发现,消费者感知品牌差异对危机品牌道歉策略的效应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多品牌危机溢出的角度加深对品牌危机应对策略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指导。

不同说服意图下抢雷策略对消费者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下载:44 浏览:234

李林芷 余明阳 《管理与科学》 2019年3期

摘要:
有关品牌危机修复的现有研究侧重于危机信息被第三方曝光后企业被动应对的修复效果,较少关注企业在危机发生前自我揭露危机信息(即抢雷策略)产生的修复效果。鉴于此,主要研究抢雷策略对消费者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并考察了危机说服意图对抢雷策略修复效果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相对于不抢雷,当企业采取抢雷策略时,消费者感知品牌可信度会提高,进而增强消费者品牌购买意愿;(2)当企业的说服意图是隐性的(VS.显性的)时,抢雷策略会导致更强的品牌购买意愿。

社会阶层与品牌危机类型对品牌评价及购买意愿的影响探究 下载:56 浏览:333

韩冰 王良燕 余明阳 《当代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将社会阶层的心理认知成果延伸到品牌危机管理范畴,文章采用实验法探究了消费者的社会阶层和品牌危机类型对消费者品牌评价和购买意愿的影响。即面对道德型危机,与低社会阶层消费者相比,高社会阶层消费者对危机品牌的评价更高,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更高;对于能力型危机,高社会阶层和低社会阶层的消费者的品牌评价和购买意愿并无显著差异。在该效应中消费者的主体性——共享性导向起到了中介效用。文章结论扩展了社会阶层研究成果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完善了品牌危机领域相关理论,为企业应对品牌危机提供了积极的管理启示和实践意义。

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下载:52 浏览:469

杜勇 王婷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文章以我国2008—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烙印理论",考察了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的金融危机经历对其所在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该效应在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而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受财务困境的企业中受到明显抑制。拓展的研究表明,经历过金融危机的管理者持有金融资产的动机并不单一,但获利动机更强烈。最后文章还发现,管理者的获利动机和管理者自信可能是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关键作用机制。文章从企业微观层面拓展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并对企业管理者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金融危机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动态调整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326

谢桂标 许姣丽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以2000~2015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分析金融危机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动态调整的影响。静态视角下检验结果显示,危机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显著增加,波动率显著下降;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决定在危机前后发生结构性突变。动态视角下检验结果显示,危机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有所下降;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和国有上市公司的动态调整速度均在危机后下降;企业的价值在危机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调整效果不如危机前。虽然危机后企业更加积极管理其资产负债率,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波动性,以降低其财务风险,但危机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能力与危机前相比还是有所弱化。

基于汇率与股价联动变化规律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研究——金融危机前后分段计量 下载:46 浏览:379

孔仪方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以国内外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为分界点,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2005年汇改后至2016年5月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证A股指数日度数据进行分段计量。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前,汇率贬值预期是上证A股指数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因,二者呈反向变动;危机后,汇率中间价及贬值预期变动均是上证A股指数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因,中间价与之同向变动,贬值预期与之反向变动。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对新形势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

大学生公共理性危机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下载:40 浏览:449

马丽 张首先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大学生公共理性危机的现实表现,文章从经济全球化扩张与资本逻辑霸权、信息网络化生成与虚拟世界诱惑、价值虚无化迷茫与理想信念困境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公共理性危机的成因,并指出大学生公共理性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塑造良好社会心态的桥梁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逻辑必然,进而提出注重公共思维训练以增强大学生公共意识涵养、强化道德伦理知识传授以促进大学生公共美德养成、深化社会实践内容以推进大学生公共精神升华、构建公共合作共同体以扩展大学生公共交往时空等策略,以期培育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公共理性,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共享公共生活。

“佛系”现象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视角 下载:44 浏览:458

吴九君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佛系心理在大学生中流行的成因有时代特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教养因素和个体因素。高校应正确引导大学生辩证认识"佛系"现象下出现的各种佛系心理的功能与作用,剔除佛系心理的消极因素,预防使用不当带来的风险。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巧妙运用佛系心理"有也行,没有也行,随遇而安"缓解压力与焦虑;运用佛系心理"不放弃,不逃避,也不急功近利"化解心理痛苦;帮助大学生树立真正的人生目标,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乐趣;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找到生命中留恋的人或事;将"生有所苦,生无所恋"转化成"生有所乐,生有所恋",有效预防和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

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下载:62 浏览:693

王美寒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强调了该学科在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应对与预防心理危机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在门诊护理环境中,护理人员需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心理评估方法识别并满足患者多元化心理需求,同时通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及预防心理危机,以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改善就医体验。此外,强调了提升护士专业素养和持续学习培训在深化护理心理学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干预的策略研究 下载:72 浏览:427

刘康平 刘立华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8期

摘要: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与方法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干预提供了可行性。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干预,应采取加强专业化学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个案社会工作心理模式"的运用、"小组社会工作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和"学校、家庭资源整合模式"的运用等策略,从而有效促成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问题的解决。

疫情之下高校网络教育的价值回归与实践导向 下载:52 浏览:419

周自波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新冠疫情危机使得全球教育大规模受到影响,中国政府率先采取了"停课不停学"措施。各高校在开展在线教学活动过程中,遇到网络"卡顿"、平台"翻车"和网课"尴尬"等一系列挑战。通过调研疫情期间高校网络教育的运行状况,发现基于在线学习的网络教育技术平台、网络资源、支持服务等各环节都在正常运转,几乎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既没有停课,学生也没有停学,充分体现了疫情危机之下网络教育的应有价值。网络教育在疫情危机中的有效应对,给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导向。进入后疫情时代,普通高等教育必须向混合教学模式转变,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变革,重构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

教育哲学之学科认同危机及自我启蒙 下载:94 浏览:514

曹永国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9期

摘要:
教育哲学学科的认同危机表现为:学科属性不明导致独立性遭质疑;学科功能分歧招致认同分裂与学术社群割裂;学科制度与文化未竟生成认同隐忧。梳理教育哲学学科发展历史诸面相,学科认同危机有其历史逻辑根源,实为学科发展中的诸种两难困惑与冲突。面对社会文化和教育世界的时代变革,教育哲学学科的自我启蒙应建基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知识之上,在多种复杂关系中寻绎自身的独特性。

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350

凌燕 冯林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观察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术后血压控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对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可帮助其维持较为良好且平稳的身心状态,降低手术与康复风险。

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与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 下载:58 浏览:346

莫婉兰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分析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与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评分及应对方式。结果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心理危机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应对方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癌患者围术期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危机,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契机抑或危机──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培养审思 下载:81 浏览:507

樊华强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0期

摘要:
对师范院校而言,教师资格考试逐步改革为国家考试(简称教师资格国考),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其优点:有助于提高师范院校的教育质量;有利于凸显师范院校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改善师范院校的生源素质;有助于激发师范院校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可能带来以下问题:教师教育应试化倾向可能进一步加重;可能损害教师教育的独特性;可能导致教师教育边缘化;可能使教师教育面临解制主义的风险。师范院校有必要从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全面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化危机为契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与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 下载:22 浏览:337

莫婉兰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与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心理危机评分及应对方式。结果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心理危机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应对方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癌患者围术期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危机,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背景下教师的应然选择 下载:79 浏览:434

蔡文伯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命教育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作用。为正确引导学生重视公共卫生事件并珍惜生命,教师应完善自身核心素养体系,树立以人为本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关怀品质是生命教育的精神要旨、家国情怀是生命教育的思想升华等价值取向,习得生命教育的知识理念,培养生命教育担当意识,训练生命教育技能,切实提高知识敬畏素养、科学探究素养、教学信息素养、健康生活素养和劳动实践素养等生命教育所需的核心素养。

可行能力理论视角下化解居家失能老年人生存危机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下载:67 浏览:380

马健囡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加剧,居家失能老年人成为社区养老重点服务对象。社区养老服务在功能性活动和可行能力集的综合影响下实现供给。对福建省281位失能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和171个社区的居家照护服务状况的调查显示:失能老年人普遍经济能力不强,与子女分离,意外伤害高发,居住环境不佳;同时,针对居家失能老年人的救助政策目标指向性不足,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常规经营方式在社区难以为继。提出在社区内构建针对失能老年人的微型养护机构,将失能老年人作为特殊服务对象纳入医联体等对策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