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围产医学中心模式下早产儿母乳喂养研究进展 下载:241 浏览:1856

史甜 杜玉林(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据WHO统计,2020年有1340万早产儿出生,占所有活产儿的4-16%%,2019年约有90万儿童死于早产并发症。早产儿面临着多种健康风险,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视网膜病变、感染等,不仅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和社会经济负担[1]。为了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和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围产医学中心模式(perinatal center model)被提出并广泛应用。围产医学中心是一种以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为服务对象,以区域化为组织形式,以多学科协作为工作模式,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的医疗保健体系,其核心是实施个体化、家庭中心化和持续性的护理,促进母婴亲密接触和母乳喂养[2]。

研究早期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下载:181 浏览:1714

张婷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探讨早期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产妇和新生儿,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做好保暖护理、预防护理等,早期袋鼠式护理纳入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鼓励母亲在 KMC 时进行母乳喂养。比较两组7天母乳喂养率及达到纯母乳喂养的天数。结果:观察组的7天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到纯母乳喂养的天数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袋鼠式护理用于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确切,这种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前纯母乳喂养的时间,因此,临床可推荐将早期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以便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围产医学中心模式下早产儿母乳喂养研究进展 下载:368 浏览:3238

史甜 杜玉林(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据WHO统计,2020年有1340万早产儿出生,占所有活产儿的4-16%%,2019年约有90万儿童死于早产并发症。早产儿面临着多种健康风险,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视网膜病变、感染等,不仅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和社会经济负担[1]。为了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和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围产医学中心模式(perinatal center model)被提出并广泛应用。围产医学中心是一种以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为服务对象,以区域化为组织形式,以多学科协作为工作模式,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的医疗保健体系,其核心是实施个体化、家庭中心化和持续性的护理,促进母婴亲密接触和母乳喂养[2]。

呼吸干预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的临床观察 下载:321 浏览:2405

李子平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观察分析呼吸干预对于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吸吮-吞咽-呼吸能力改善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开展人工经口喂养困难的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经口喂养困难的患儿采取常规喂养方式,即喂奶吞咽诱导训练,将其头部抬高,轻拍其背部的方法。观察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干预措施,即进行呼吸抗阻训练、进食时呼吸干预等,比较两组喂养效果。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进行呼吸干预后,其喂养成效、吸吮速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次数以及最低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经口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采用呼吸干预方法,能够有效协调其吸吮、吞咽以及呼吸能力,进而实现安全经口喂养效果,帮助新生儿建立良好的胃肠营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评价 下载:81 浏览:834

徐锡娟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实施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进行随机有效抽取,最终纳入92例,利用数字随机表法加以规范化分组处理,施以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则实施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产后第3d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但观察组产后第4d、5d的统计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1月、3月、6月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更高(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母乳喂养时间更长、泌乳始动时间更早(P<0.05)。产后第3d,两组泌乳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第4d、第5d统计结果中均显示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产后3d、1个月的BSE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后续母乳喂养率,此外还能够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营养不良对儿童健康教育发育的影响 下载:263 浏览:2435

张国莲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研究营养不良对儿童健康教育发育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营养不良患儿作研究对象,通过收集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100例营养不良患儿的发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对患儿的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进行诊断,通过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的评分,结果用发育商表示,对患儿的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其社会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其中营养不良的100例患儿中,评价发育商值低于正常儿童的水平,二者对比,存在差异性意义,p<0.05,各区发育情况均低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发现,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并且,造成营养不良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喂养不当导致的,因此,要加强产后妈妈的哺乳方面和儿童饮食的健康指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喂养方式的观察 下载:263 浏览:2440

徐菲 谢小群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黄疸采取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护理组和观察护理组,各40例。对照护理组给予常规化护理,观察护理组开展综合性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接近,P>0.05;护理后观察护理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优于对照护理组,P<0.05。观察护理组黄疸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对照护理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监测值,加速黄疸消失,减少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喂养方式的观察 下载:352 浏览:2338

徐银 姚海燕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喂养方式。方法:甄选2019-2至2020-3我院61例生理性黄疸患儿为A组,选择同期61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B组:停止对患儿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实施蓝光照射,开展光照疗法等措施。结果:B组在消退时间、胎盘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低于A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情况进行观察,并开展相对应护理措施,更改喂养方式,可快速消退机体黄疸情况,控制相关不良反应出现,确保新生儿机体健康发育。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的应用 下载:255 浏览:2717

陈永芝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探讨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应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鼻胃管喂养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比较两组经口喂养效果,以及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经口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干预,可缩短禁食时间,促进其更快完全经口喂养,减少住院时间,并提高经口喂养效果,值得应用。

母乳强化剂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多中心研究 下载:258 浏览:2985

范颖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采取预见性研究手段,探讨在对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时使用母乳强化剂可产生的临床成效。方法:从2017年2月~2019年12月出生并接受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中选取138例,以喂养方式区别分为两组,每组69例。采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归为观察组,该组早产儿研究全程使用母乳,并使用早产配方奶作为母乳补充,保证喂养过程中母乳超过50%。全程使用配方奶、无母乳干预的早产儿归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基础表现,分析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区别,比较早产儿合并症表现,观察两组早产儿发育情况。结果:从符合研究要求的早产儿中选取138例,对照组69例,观察组69例。观察组早产儿平均体重(1431.03±198.35)g,对照组早产儿平均体重(1433.12±187.96)g,该项以及早产儿其他基础信息无可比性(P>0.05)。7d肠内营养对比,观察组为26kcal/kg,对照组为49kcal/kg,观察组较低。2w检测早产儿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差异无可比性(P>0.05)。两组早产儿同期实现奶量150mL/(kg·d),同期实现总热卡120kcal/kg。对照组15d奶量实现120mL/(kg·d),观察组19天实现该指标。对照组14d实现总热卡100kcal/kg,观察组16天实现该指标。全面进行胃肠喂养之后,日均蛋白质摄入两组指标存在差异,但是无可对比性。体重恢复出生水平时,两组早产儿机体发育速度无明显差别,观察组日均体重增长17.13g,头围周变化0.72cm,身高周变化1.23cm;对照组日均体重增长15.82g,头围周变化0.59cm,身高周变化0.88cm,差别无可比性(P>0.05)。对照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与NEC情况,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不耐受发生次数相对较低,病症维持时间也相对较短。结论:使用母乳强化剂和未使用母乳强化剂进行早产儿喂养时,生长速度差别不明显,与正常胎儿在母体内生长的速度可持平,但使用母乳强化剂进行母乳喂养时(即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有所降低,早产儿喂养中的不耐受情况持续时间缩短,早产儿NEC出现概率也未提升。

细节优化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康复及抑郁的护理效果研究 下载:276 浏览:2835

​张晨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 细节优化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康复及抑郁的护理效果研究。分娩是胎儿作为独立的个体于产妇子宫内娩出的一个过程,在其期间,产妇经历了宫口扩张、胎儿娩出、胎盘娩出等,对于其精力及体力均为较大的消耗。对于初产妇而言,因缺乏分娩经验,对于分娩不适、产后角色转换未能良好适应,易致产后抑郁,并影响到母乳分泌、子宫复旧等康复情况。细节优化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指的是在综合评估产妇心理、生理等基础上施以多方面护理服务的优化,以促使良好护理效果的获取。本文即以本院所遴选部分初产妇施以细节优化护理,针对其效果展开分析,并汇总报告如下。

互联网+护理模式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母乳喂养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下载:114 浏览:1283

张宁 胡艳 杨赛萍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互联网+护理模式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德宏州人民医院产科68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为前半年孕产妇,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后半年孕产妇,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互联网+护理模式,两组均为34例,依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后42d、180d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后42d的纯母乳喂养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1.76%(P<0.05);观察组产后180d为70.59%,高于对照组的44.12%(P<0.05)。结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产妇采用互联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180d内纯母乳喂养率。

探讨母乳喂养护理对产妇泌乳量、母乳喂养技能的干预效果 下载:174 浏览:2494

陈玉玲 《国际护理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护理对产妇泌乳量、母乳喂养技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3日-11月3日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围产期护理;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母乳喂养护理。统计对比两组产妇泌乳量、母乳喂养技能。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72h的泌乳量为[(15.30±3.20)ml]、[(25.09±6.50)ml]、[(40.19±10.98)ml],高于对照组的[(11.75±1.88)ml]、[(20.33±1.75)ml]、[(30.88±8.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Latches量表评分[(32.19±3.89)分]高于对照组的[(25.30±2.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护理有效的增加了产妇泌乳量,提高了母乳喂养技能。

个性化健康宣教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喂养方式引导价值 下载:185 浏览:2619

计佳音 《国际护理学》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宣教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喂养方式引导价值。方法:将我院80例初产妇,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喂养方式知识认知评分。结果:实验组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喂养方式知识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效果确切,可减轻产妇的抑郁程度,提高其对新生儿护理能力及喂养方式认知,提高母乳喂养率。

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效果 下载:365 浏览:3682

吴莹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中心医院160例神经重症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将所选患者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所选80例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所选患者在充分分析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耐受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所选80例患者中肠内营养喂养耐受良好及一般的人数共计72人,占组内所选患者人数的比例为90.00%,实验组对应人数为78人,占比为97.50%,分析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耐受情况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1.4±5.2)分,(90.7±4.8)分为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分析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护理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产前、产后全程护理干预对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765

郭艳梅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2期

摘要:
研究产科护理门诊通过产前、产后全程护理干预对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接受常规产检、自愿接受产科护理门诊全程护理干预且在我院生产的32例乳头缺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产科护理门诊进行产前、产后(住院期间、出院后6个月)母乳喂养宣教及乳头缺陷个性化护理干预,实行专人管理、建立微信交流平台等,干预6个月后,研究产妇在产后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经过产科护理门诊产前、产后全程护理干预,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产前,其中产后自我效能总维度,技能维度评分明显高于产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28%、50%乳头缺陷产妇乳头好转及纠正;乳头缺陷产妇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达59%、53%,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达81%、75%;13例乳头凹陷产妇产后4个月、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54%、38%,母乳喂养率为77%、69%。结论:产科护理门诊的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率,同时能拓展及丰富产科护理门诊工作内涵。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 下载:296 浏览:2885

耿桂琴 刘涛 《中国医学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母亲在分娩后会面临许多问题,并且可能会出现心理抑郁症,这会对身体机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并最终影响母乳喂养的顺畅度。因此,本文探讨了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我院产科分娩的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对照组产妇施以常规检查与护理,对观察组产妇施以延续性护理模式加以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和母乳喂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更高,母乳喂养时间更长(P<0.05)。结论: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从而促进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