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小学教师国际理解素养个案研究 下载:86 浏览:502

李才静1 张俊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6期

摘要:
"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发了教育界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关注,国际理解素养是其中一个重要关注点。要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首先需要培养教师自身的国际理解素养。笔者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访谈等搜集资料,对一小学语文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的内容构成、养成的动力来源及其影响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发现:该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对国际文化的理解;该教师缘于个人情怀、海外工作经历以及参与国际项目的经历等,逐渐养成了国际理解素养;该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于教师身份定位的转变、教学和班级管理理念及机制的更新、实施班级建设顶层设计等;学生也因教师的国际理解素养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时代记忆与社会性格 下载:83 浏览:453

于翠翠 车丽娜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开启了我国体制改革与社会建设的时代篇章。教育事业步入沉寂之后的恢复与发展阶段,教师的地位和声誉也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而得以正名。教师群体的荣光记忆形成于"两个尊重"的时代背景,在现实境遇扭转、社会风尚助推和正向身份体验的交互建构中逐步符号化。荣光与理想的社会记忆凝结着一代师者的主人翁精神,最终沉淀为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性格,其中的价值导向和建构思路对我们当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参照价值与借鉴意义。改革开放初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可以概括为:在宏观上立足系统的政策导向和社会支撑,培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加强整个社会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于细微处改善教师的生活境遇,强化"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景。当下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就要优化顶层设计,考虑教师的精神与文化需求,在完善显性的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同时,重视各个环节隐性支持系统及配套措施,体现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文化与人文价值,以合力形成教师正向的心态与体验,进而促进教师社会性格的培育。

全科与分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二元相持及并存之道 下载:85 浏览:460

李俊义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4期

摘要:
目前,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主要有全科模式和分科模式两种。二者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施结果、师资要求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从学科分化与融合、小学阶段的课程政策、地域发展差异及小学教育的特征分析,两种模式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无法从整体价值上区分二者的优劣。两种模式可各自坚守传统的办学思路相向而行、突出特色;也可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以共融、贯通、结合以及互补的方式来加以改进和优化。基于小学教师成长过程,应以教师不同素养不同阶段发展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和构建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最佳模式。

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干预策略述评 下载:73 浏览:389

刘慕霞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乡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主体,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适用于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干预的普遍策略主要有:提升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改变认知和归因方式,提高心理资本水平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营造自主发展的心理环境,学会放松和调整情绪的技巧。当前,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干预研究存在不足,有必要加强预防性手段研究,建立有统计学意义的乡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干预模型,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有必要重视个案研究和追踪研究,点面结合,从多个维度探讨,寻找适合干预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有效方法。

教师减负的路径探索——日本中小学教师减负述评 下载:58 浏览:495

王建梁 韩书亚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6期

摘要: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学校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教师减负便是其中之一。中小学教师超时工作已成为日本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为此,日本文部科学省积极提供政策指导,大力敦促各都道府县和政令指定都市的教育委员会制定相关行动方针,围绕清晰界定教师工作范围、有效管控教师工作时间、改善学校组织架构等内容,对学校工作方式进行改革。此项改革呈现出"多手段结合、多主体参与、多举措保障"等特点,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减负提供了如下启示:减少教师非教学性工作占比、优化学校人员配置、注重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协作。

“国考”背景下数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68 浏览:393

卢永翠 张廷艳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2期

摘要: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便是其中之一。该研究在率先参与"国考"试点的浙江省所在区域——华东地区,按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等不同层次,选取7所师范类高校为样本,对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当前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提出的新要求,对进一步完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具体建议:切实改变"大学语文""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缺位的状态;将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纳入必修课,并加强案例教学;开设《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短期课程,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个性化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下载:36 浏览:382

赵燕良1 薛正斌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4期

摘要:
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符合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促进其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但是在个性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中小学教师面临很大挑战,诸如强调教育统一性的观念严重、大班额问题严重、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等。基于此,中小学教师要加强对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中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能力。

立德树人理念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下载:28 浏览:291

黄菁菁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1期

摘要:
师德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师德建设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更新评价标准,坚持以人为本;更新合作模式,构建立德树人共同体;更新学习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论文写作规范与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思考——以华中师范大学合办学校为例 下载:76 浏览:179

涂丹霞1 涂世友2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学术论文写作作为一种表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载体,是中小学教师素养的重要体现。从学术论文规范的角度探讨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论文大赛提交的论文中存在中小学教师在论文写作中的常见格式问题与表述问题。其中一些论文写作规范表现良好的教师呈现出较强的科研意识,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而这些教师所在的学校则形成了以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氛围。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教师个人层面而言,要加强学习,提高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学校层面而言,要加强课题引领,形成科研立校的氛围与环境;从管理者层面而言,要开展教育科研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的科研指导。

中小学教师培训由“知”到“行”路径选择 下载:95 浏览:425

樊香兰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2期

摘要:
当下教师培训存在低效和失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小学教师在培训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体系、教学技能和方法,不能转化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跨越"知"与"行"之间的鸿沟,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正确的路径是:精准选择培训内容,防止培训信息错位;精熟学习培训内容,达到培训迁移;及时跟进培训,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建立完善的训后激励机制,完善跟进服务保障体系。

立足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小学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下载:57 浏览:554

徐玥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5年4期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肩负着教授基础知识的重任,还要为学生英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基础。因此,如何立足校本研修,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浅议小学教师教育哲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下载:118 浏览:1313

赵雨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小学教师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与教育哲学密切联系在一起,小学教师具备教育哲学素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方法论,使小学教师有利于引导塑造学生的发展。

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 下载:83 浏览:1087

王炜婷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变得至关重要。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更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选择。本文将探讨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浅析城乡小学教师结伴发展的策略 下载:259 浏览:2561

赵庆永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11期

摘要:
提高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让乡村教师与城镇教师无差别成长,需要在分析传统的专业发展策略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创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从乡村教师封闭式发展走向城乡教师结伴发展。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区域性教研策略探寻 下载:241 浏览:2727

刘鹏 於凤婉 李慧洁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10期

摘要:
当前国内对于小学教师区域性教研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对于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区域性教研的关注较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师作为义务教育学校的核心资源,是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所在。

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工作效能提升策略研究 下载:92 浏览:1742

赵鸿梅 《中国职业教育》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对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升其职业幸福感进行了探讨。中小学教师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重任,教师真切的体会到职业幸福感是保证教师持续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实现全面素质教育贡献力量的必要条件,因此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树立良好职业价值观、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注重身心健康发展”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微薄借鉴价值。

浅析职业中专班级管理的方法 下载:144 浏览:2152

闫淑梅 《中国职业教育》 2023年7期

摘要: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整体教育理念不断提升的同时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也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我国教育内涵,职业中专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关键部分,在近年来更是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大量的发展机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性人才,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教师培训的专门机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渠道,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方法变革的过程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班级管理效果是影响教育和办学质量的关键,立足于教育改革的新时期,要想切实提升职业中专教学质量,就要充分发挥职业中专管理者的作用,从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入手,支持职业中专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对职业中专班级管理方法进行探讨。

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下载:69 浏览:1721

杨艳珠 《中国职业教育》 2023年2期

摘要:
职业倦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并加以消除,是目前我国教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倦怠是一种对长期的工作压力做出响应的心理-生理综合症状,它的存在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组织、职业和个人。本文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减轻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浅谈新时代下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下载:123 浏览:2129

陈楚志 《中国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摘要: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在教职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新时代下如何抓住新契机,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值得关注和研究。

浅析中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下载:109 浏览:1052

周俊磊 《教学管理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对于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小学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各种安全风险层出不穷,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在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方面,我们不能仅仅把安全教育视为一堂普通的课程,而应该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规划中。学校应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足够的安全知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