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千层纸素A的药理作用及制剂开发的最新进展 下载:85 浏览:507

陈卫卫1,2,3 刘灵杰2 张自力1,3 卞勉励1,3 张峰1,3,4 王玲1,3 郑仕中1,3,4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0期

摘要:
千层纸素A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中药黄芩,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有效成分。由于黄芩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显著的药用价值,使得千层纸素A一经发现,就很快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现代研究表明,千层纸素A可以抗炎、抗肿瘤、保护血管与神经细胞、改善记忆障碍、抗病毒等。目前市场上千层纸素A的产品很少。随着千层纸素A提取或合成工艺的不断进步,也将会有更多的千层纸素A制剂产品问世。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研究 下载:82 浏览:508

黄适 刘鹏 林春 李林福旭 王松 雷力民 《中国中医药》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IBS大鼠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探讨安肠汤治疗肝郁脾虚型IBS的机制。方法:40只清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采用番泻叶+束缚应激法造模。造模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安肠汤煎剂及得舒特片2周,用腹部回缩反射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用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pPKCγ和ERK1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背根神经节中的pPKCγ和ERK1基因表达与另外3组对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西药组及中药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和中药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pPKCγ和ERK1的基因参与肝郁脾虚型IBS大鼠疼痛信号外周敏化机制;中药安肠汤可以有效调控pPKCγ和ERK1基因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从而达到缓解腹痛的临床效应机制。

基于系统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薤白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下载:83 浏览:506

赵阳1 郑景辉2 徐文华1 赵新望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对薤白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收集薤白的有效化合物;预测这些化合物对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PPI网络图的构建、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将这些化合物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薤白共收集到11个有效化合物,作用于30个冠心病相关靶点。PPI网络图显示ALB、ACE、REN、MMP9、MAPK1、NOS3、F2、MMP2、SELE、PPARG为10个联系最多的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出66个生物过程、22个分子功能、11个细胞成分,涉及雌激素反应、凝血、冠脉炎症、RAAS系统、抗氧化、稳定粥样斑块6个方面。KEGG通路注释分析显示出13条通路,其中6条通路与冠心病相关,分别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PAR signaling pathway、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Renin-angiotensin system、HIF-1 signaling pathway and TNF signaling pathway。330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233组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能通过抗凝血、稳斑块、抗氧化、抗炎症、降血脂、抑制RASS系统、增加NO保护、促进雌激素分泌8个方面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且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是薤白作用冠心病的最主要通路。

miRNA-146a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与血浆中浓度表达意义 下载:85 浏览:510

刘佳丽1 杨坤1 徐爱玲1 刘一东1 谷雪松1 孙平良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miRNA-146a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结肠组织及血浆中浓度表达意义。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采取病变结肠组织与血浆提取miRNA,并采用核酸测定仪测定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完整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溃疡性结肠炎miRNA-146a在组织及血浆中表达差异。结果模型组中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与血浆miRNA-146a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中组织核酸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示浓度、纯度及完整性较血浆好。结论 miRNA-146a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与血浆中呈低表达,并且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较血浆更具稳定性可作为UC诊断的指标之一。

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下载:98 浏览:525

王林海1 卢健棋2 黄舒培1 庞延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5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认为,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西药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但其不良反应一直备受临床关注。祖国医学宝库中,天然他汀类中药及针灸疗法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从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及中医药优势发挥提供参考。

磨盘草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下载:88 浏览:508

张昕1,2 陈勇2 魏江存3 《中国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以磨盘草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磨盘草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结果磨盘草石油醚部位,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并鉴定出了4个化合物,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了1个化合物。结论通过对磨盘草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为磨盘草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天然牛磺酸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92 浏览:510

王建超1 银艳桃1 文彬2 冉龙娇 2侯太渊1 邓鑫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天然牛磺酸(natural taurine,NT)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NT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T不同剂量组(0.3、0.6、0.9 g/d)。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模型组与NT各组大鼠均予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首次剂量5 mL,以后每次3 mL,2次/周,共注射6周;NT各组予NT灌胃治疗,正常组及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实验末,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IFN-γ水平以及肝组织TGF-β1、TGF-β3、SOD、MDA及GSH-Px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TGF-β3 mRNA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T可以有效降低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以及肝组织MDA、TGF-β1含量;NT可以有效促进肝纤维化大鼠血清IFN-γ及肝组织SOD、GSH-Px、TGF-β3分泌;NT可以下调肝纤维化组织TGF-β1 mRNA表达,促进TGF-β3 mRNA表达。结论 NT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肝脏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作用以及下调TGF-β1 mRNA表达和促进TGF-β3 mRNA表达相关。

中药水蛭对肾病血瘀证的研究及应用 下载:97 浏览:542

莫超1 史伟2 王夏青1 向长玉1 胡雯1 赵洁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总结归纳肾病血瘀证的中医探讨及水蛭干预治疗作用。方法:查找出近10年来肾病血瘀证的中医探讨及水蛭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总结得出结论。结果:肾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比较提示血瘀证患者肾脏病变更加严重,及其预后差的指标表达率更高,水蛭干预治疗后可以减少化验指标对其肾脏损害。结论:水蛭可以改善肾病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进展,保护肾脏。

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91 浏览:525

黎桂玉1 林基勇2 赵铁建3 彭岳3 段雪琳3 陈永欣3 马静3 《中国中医药》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评价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途径的安全性,为临床上该药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2016年7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应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评分,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2个,均为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的临床试验,共233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264例,对照组107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比值比OR值为0.44,95%CI[0.30,0.64],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001),治疗组(2.8%)<对照组(7.4%)。亚组分析:呼吸道感染疾病亚组(1.5%<6.7%)、2000—2005年亚组(2.0%<6.6%)和≥7岁亚组(3.3%<8.6%)、0~6岁亚组(2.0%<6.5%)、疗程<7d亚组(2.0%<6.0%)、疗程≥7d亚组(3.5%<9.6%)、抗病毒药对照用药亚组(3.8%<10.6%)、抗病毒药+抗生素对照用药亚组(1.7%<5.9%)和无合并用药亚组(1.5%<11.5%)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传染性疾病亚组、2006—2011年亚组、合并用药亚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在所有合并用药中,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0%),其次是西瓜霜喷剂(10%)。结论:莪术油注射液或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低于利巴韦林、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单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用药。莪术油注射液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所有联合用药中最高,其次是西瓜霜喷剂。而更为准确与综合性的结论还需更大样本、设计严谨的研究来实现。

中药复方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28

吴姗姗1 王振常2 黎妍1 杨芳华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利用中药复方本身具有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探讨壮肝逐瘀煎及其不同拆方组合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微循环的调控。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VEGF、PDGF的含量;应用超声微泡造影评估各组大鼠肝脏微循环、微血管血流状态和速度。结果①C组及不同组合分组和G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与G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模型组中各给药组对ET-1、NO、iNOS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P<0.01或P<0.05),肝纤维化程度越高,ET-1、NO、iNOS的含量越高;VEGF、PDGF的含量也越高;各用药组HVAT、HA-HVTT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1)。③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血清ET-1、NO、iNOS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C组(壮肝逐瘀煎全方组)下降最为明显;各用药组VEGF、PDGF的表达量均下降(P<0.05),而C组与G组(大黄■虫丸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各用药组HVAT、HA-HVTT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1),其中以C组明显。

TLR4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95 浏览:514

郑洋1 王佳慧1 梁天坚1 汪磊1 赵铁建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的各种方法,对TLR4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分析。方法依托生物信息学的各种软件,对TLR4基因启动子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TLR4基因只有一个启动子;TLR4蛋白属于亲水的不稳定蛋白,等电点为5.88;TLR4蛋白大多数位于膜外的分泌蛋白并且有信号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稳定可靠;N-糖基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各有10和4位;磷酸化的位点有Ser:21,Thr:6,Tyr:7;TLR4蛋白可以与10个蛋白发生作用。结论深入分析TLR4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其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意义。

CXCL12及其受体与肿瘤生物学关系研究 下载:104 浏览:556

李俊萱1 赵川2 韦燕飞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期

摘要:
近年愈多研究表明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在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CR4/CXCR7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信号转导通路与密切相关。就CXCL12及其特异性受体在不同恶性肿瘤中激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生物学特性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扶正化瘀膏联合雷火灸在肝癌射波刀治疗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325 浏览:3221

林燕妮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膏联合雷火灸在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满足诊断指标的病患106人,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病患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病患人数为54人,对照组病患人数为52人。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扶正化瘀膏联合雷火灸干预护理。两组均在出院之前的一周时间内采取不用程度的数字疼痛强度、总体幸福感、身体状况测量以及肿瘤病患生活质量等几个方面的数据评估。结果:对于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患者采取扶正化瘀膏联合雷火灸干预护理的观察组病患综合评分相对对照组较高,干预效果较好,ECOG评分出现了明显下降。GWB评分则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对照组干预之后形成的ECOG以及NRS评分也有所改善,但是相对观察组效果较弱。上述中两组干预之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扶正化瘀膏联合雷火灸干预护理能够更好的降低射波刀治疗对病患产生的疼痛感,有助于实现病患的机能恢复,病患自我护理水平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更加有助于病患总体幸福感提升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

水凝胶烫伤贴在中医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31 浏览:2340

王靖钧 覃丽雯 李冰冰 侯雨诗 王玥 李文卓 严雨丝 谢永杰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水凝胶烫伤贴是一种新型的烫伤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保湿性和舒适性。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凝胶烫伤贴在中医药治疗烫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机制,为临床上更好地运用中医药治疗烫伤提供理论依据。

临终关怀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90 浏览:884

徐小胶 王微 梁肃 桑树林 李昊阳 《肿瘤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最近几年,在医学治疗领域,尤其是对于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关怀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章通过探讨一些有关临终关怀的相关文献对临终关怀护理,国内国外临终关怀服务模式逐步发展的现状以及临终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发现了临终关怀护理的影响因素包括人们陈旧的思想等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相关国家法律等制度的不健全,护理相关知识、设施资源、人力资源等相关社会资源,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的角色缺失。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八角莲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下载:189 浏览:1715

米文静 霍丽妮 杨世林 《肿瘤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八角莲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获取八角莲活性成分及其疾病靶标,利用GeneCards和PubMed Gene数据库检索筛选肿瘤相关靶标;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成分-抗肿瘤靶标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靶标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利用分子对接软件SYBYL对主要活性成分与其核心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八角莲活性成分13个,涉及抗肿瘤靶标88个,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抗肿瘤靶标主要涉及蛋白质自磷酸化、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肽基丝氨酸磷酸化、肽基苏氨酸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调控粘着斑、PI3K-Akt、胶质瘤、ErbB等信号通路。结论:八角莲抗肿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八角莲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疫情背景下网络课堂教学实施与思考——以《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为例 下载:152 浏览:1966

蔡丽丽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本文依托新冠疫情背景,结合我校开展网络线上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主要针对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哲学与人生》课程,开展运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借助职教云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改革。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链接,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立体式全方位形成性评价机制,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适应并有效进行线上学习。

新型抗菌导热导电纳米石墨烯针灸针研制及性能研究 下载:141 浏览:3548

宋元博 《中国中医药》 2024年6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新型抗菌、导热、导电的纳米石墨烯针灸针,并探讨其在医学应用中的性能表现。纳米石墨烯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潜在的医学应用价值,通过优化针灸针的制备工艺,期望提升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不锈钢针表面包覆纳米石墨烯,并通过实验验证其物理化学性能及治疗效果。具体包括预处理不锈钢针、CVD制备石墨烯层、优化工艺参数,以及体内外实验评估等步骤。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导电性和导热性极佳的纳米石墨烯针针,其表面被石墨烯层均匀包裹。在体内实验中,小鼠的关节炎症状明显改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且差异较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透射电镜和RT-PCR的结果证实,在没有明显毒副作用的情况下,纳米针灸针在体内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形态和活力。结论:新型纳米石墨烯针灸针在抗菌、导热、导电等方面均表现出优越的性能,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已在小鼠模型中得到验证。这项研究为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研究应以验证其在人体内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为重点。

基层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亚健康中青年群体的开展现状 下载:162 浏览:4136

梁肃 徐小胶 《中国中医药》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在知网(知识元检索)相关主题词,万方相关热词得出:亚健康、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次健康状态、未病中、青年、青年、青壮年、基层医疗、基层护理、中医护理、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索近五年内文献整合分析。本文结合中青年群体亚健康研究现状与基层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开展现状,对基层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亚健康中青年群体的开展现状进行综述,发现中青年群体亚健康状态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但是基层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亚健康中青年群体的开展现状较差。希望为基层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亚健康中青年群体的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高校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构建体系及管理运营模式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为例 下载:352 浏览:2449

沈仰峰 张宇杰 《中国中医药》 2023年7期

摘要:
随着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建设逐渐形成体系,充分运用网络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交互性设计辅助高校构建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辅助高校构建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服务体系需要建立高效率的网络管理队伍,构建“1+1”服务模式体系,扩大吸引力,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事务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