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外部特征绑定的影响 下载:54 浏览:283

孙娜娜 吕晓蕾 李寿欣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插入客体特征辨别或视觉搜索次任务,探讨基于客体的注意和基于空间的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外部特征绑定表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单特征相比,两类次任务均对外部特征绑定的记忆成绩损耗更大。这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外部特征绑定的表征比单特征消耗更多基于客体的注意和更多基于空间的注意。

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419

李红利1 王文慧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记忆的生存加工优势主要指生存情景下的记忆成绩好于其他情景下记忆成绩的一种优势效应。实验1采用生存加工研究范式,结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测试方法,考察了生存加工在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表现。实验2结合不同的词语评估时间,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内隐记忆中没有表现出生存加工优势,但是在外显记忆中出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并且外显记忆中的生存加工优势会受到加工水平的影响。

三维图形的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存储时程研究 下载:90 浏览:448

吴文春1 谢宇琼1 陈俊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研究采用单探测变化检测范式,探讨了三维图形在视觉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时程。实验一的三维图形由不同颜色、形状组成,实验二的图形由不同颜色、图案组成。两个实验的结果均发现:被试的正确率随刺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客体工作记忆任务。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刺激消失后,不论是客体信息还是空间信息,均随间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退,且客体信息衰退的速度比空间信息快。总体来看,三维图形的客体和空间信息在视觉工作记忆满负荷条件下能保持大约3~5秒的时间。

连续报告任务中无效后线索对后线索效益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303

林毅辉 孟迎芳 刘童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采用连续报告任务,从非线索指示项目的角度入手,探讨无效后线索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后线索效应的产生,以此进一步了解"后线索效益"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无论采用空间后注意线索,还是非空间的颜色后注意线索,都产生了"后线索效益",即后线索确实提高了被试视觉工作记忆的表现。无效后线索的存在不会影响"后线索效益"的产生,该效益的理论解释符合优先提取说,即被试会利用后注意线索优先提取线索指示项目,产生更快和更准确的反应。

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自尊补偿与地位追求 下载:85 浏览:427

解晓娜1 石可2 郭永玉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负性事件频发,研究以补偿性消费理论为基础,考察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内因与外因。实验一通过比较高、低状态自尊条件下不同阶层被试的炫耀性消费倾向来考察自尊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受到其状态自尊的调节;实验二通过比较不同阶层被试对地位及非地位符号商品的支付意愿来考察商品符号价值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只有在商品具有地位符号价值时,才会表现出比高阶层大学生更强烈的炫耀性消费倾向。

贫困大学生个人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下载:51 浏览:299

陈么元1 李凯2 黄蕾3 郭永玉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贫困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考察贫困大学生个人目标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1以130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相关研究法探讨个人目标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2通过提供目标榜样,检验提升个人目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目标的各维度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提升个体个人目标,能够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二胎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胞关系:心理理论的中介作用 下载:22 浏览:184

郑治国1 廖华2 施怡君1 张慧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研究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788名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同胞关系以及心理理论的状况,探讨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对同胞关系的影响及心理理论作为中介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同胞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心理理论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与同胞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个体提高心理理论,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同胞关系。

意义疗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基于存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下载:82 浏览:389

张荣伟1,2 连榕3 李丹4 Pual T.P.Wong2,5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意义疗法是以存在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构建个体生命意义为目的,实现生活正负两极性的动态平衡,从而解决其心理困扰获得心理治愈与成长的一种整合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起源于Frankl意义学说的意义疗法是通往人类美好生活的路径,它源于对苦难生活所隐含意义的本质认识。在理论上,意义疗法以意义定向看世界为中心,以意义管理理论和双系统模型为支架;在方法上,为保障意义获得,应遵循8个基本问题和12条原则,充分发挥意义源的作用,实现意义获得的双路径统一;在技术上,灵活采用趋向性(PURE)策略、回避性(ABCDE)策略、以及双视角双通道策略或其它策略的整合。意义疗法因包含了精神成分而超越了心理动力学和个体心理学等传统心理治疗方式。未来研究还需明确意义疗法整合了哪些流派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细化意义疗法主要的技术与策略的操作步骤,考察成熟幸福感量表在中国文化下的适用性,以及充分整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检验意义疗法在中国的适用性。

理解心理学:历史形态、特征与评析 下载:12 浏览:212

万振东1 刘邦春2 王礼军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理解心理学是一种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倡导人特有研究方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达成对人及其心理生活本质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描述为目标的心理学流派、思想主张或形态。其发展先后呈现出知识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价值论(或生存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整合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致力于探究人的社会本性,构筑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样态。未来,理解心理学还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携手说明心理学共同推动心理学走向成熟。

时间压力和相似性对类比推理直觉加工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236

闵容1,2 胡竹菁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48名大学生为被试,在不同时间压力条件下对不同相似性言语类比推理题进行喜好度判断和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用图形类比推理题代替语义类比推理题,以56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时间压力下,对跨领域言语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2)时间压力下,低难度图形类比推理题的直觉加工效应显著高于逻辑加工效应。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图形类比推理的逻辑加工效应优势明显;(3)时间压力对类比推理的直觉加工和逻辑加工均有影响。

推理偏差:冲突察觉还是冲突抑制的失败? 下载:13 浏览:178

孙铁1 袁上清1 李艺2 肖风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双系统理论认为人类在推理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加工方式:一种为快速的、不受工作记忆资源影响的启发式加工;一种为慢速的、受认知资源限制的分析式加工。通过对这两种加工类型互相作用方式的深入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加工模型,意图解决核心问题——推理偏差产生的原因。本研究从双系统加工模型入手,结合最新的行为、训练以及神经机制的研究,对导致推理偏差的原因究竟是冲突察觉还是冲突抑制的失败进行详细分析。

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材料的编制及效度研究 下载:10 浏览:181

童丹丹1,2 禄鹏3 杨文静2 邱江2 杨东2 张庆林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收集的科学发明创造实例进行整理,测量,访谈,再测量,建立拥有多项指标的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材料库,以期为研究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提供有效的测试工具。在材料库的建立过程中,对问题提出中的原型启发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原型对创造性问题提出具有稳定的启发效应,并且这种启发效应在具有理科背景的个体上有更明显的效果。此外,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分数不仅与创造性成就倾向显著相关,且在企业环境中也显示出了对于不同创造力群体的有效鉴别。

概化理论预算限制下最佳样本量估计 下载:60 浏览:245

黎光明 《心理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概化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测评实践中。当有预算限制时,概化理论需要考虑如何设计一个测量可靠性相对较高且可行性也相对较强的测量程序,这就要求通过某些途径估计最佳样本量。拉格朗日乘法是概化理论预算限制下最佳样本量估计较为成熟的方法。探讨了概化理论预算限制下最佳样本量估计的一些影响因素,如受总预算舍入的影响等,也提出了一些后续改善的建议,如推导出拉格朗日乘法的统一公式等。

童年期创伤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和负性生活事件的作用 下载:41 浏览:320

秦红霞1,2 许燕2 史慧玥2 蒋奖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考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负性生活事件在童年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间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Young图式问卷短版中文修订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14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童年期创伤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也可以通过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中的分离和拒绝、自主性及能力受损两大图式类别间接地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负性生活事件调节了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刻板印象威胁来源对防御反应的影响 下载:20 浏览:352

陈清 赵玉芳 包燕 陈冰 刘来 陈琪 《心理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以多重威胁框架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刻板印象威胁来源对防御反应的影响。实验一和实验二选取了性别-数学刻板印象威胁,分别考察了自我概念威胁和群体概念威胁对女性防御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不管是自我概念威胁还是群体概念威胁,女性尝试数学题目数量都显著小于语文题目数量,表明产生了领域回避。两项研究共同说明,以自我为刻板印象威胁来源对防御反应产生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对医生角色行为的道德判断研究 下载:33 浏览:222

潘峰1,2 徐科朋3 许燕4 崔丽娟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2020年初,在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重大疫情,医生是战"疫"的重要角色,也是最受关注的职业群体。这次疫情是否改变了以往因医患矛盾而引发的大众对医生的道德判断?本研究采用徐科朋(2019)编制的道德判断材料,以非医护专业大学生为被试,用实验法分别比较了疫情前和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判断。结果发现:(1)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公平行为上的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中,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关爱、忠诚、权威行为上,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前。(2)在整体不道德行为上,疫情中大学生均对医生的评价比对照组严格。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背叛、颠覆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宽松。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伤害、背叛、堕落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严格。(3)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整体不道德行为和各维度不道德行为上的评价较疫情前均更加严格。

面向未来的理论心理学 下载:36 浏览:233

陈简 叶浩生 《心理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理论应当是任何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科的基础。相应的,理论心理学也应当是心理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下,心理学对于理论心理学缺乏重视,在这其中既有来自外部的原因也有来自理论心理学本身的问题。但总而言之,无论具体是何种原因,实际上都对理论心理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即着眼当下,放眼未来。理论心理学对于当下的介入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实时接收当代各思想话语的影响,用以武装整个心理学科并回应各思想话语提出的问题;二是对当下心理学中的各具体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讨论,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理论心理学要想在未来心理学的发展中大放异彩首先应当保持对当下的介入,只有这样才能凸显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并且为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发光发热。

和平心理学的三种理论模型 下载:33 浏览:215

刘邦春1 冯永辉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和平心理学把提升人的幸福与尊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世界和平作为终极研究目标。但在研究领域内部,不同流派存在的观点并不一致,也难以统一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关于和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模型:积极和平心理理论模型、和平文化心理理论模型、和平进化心理理论模型。以上三种研究模式都认同回归心理学的和平价值,挖掘个体和平潜能,建立星球公民责任感。未来的和平心理学需要克服现有人性观的片面性,树立全面的人性观;克服过分强调积极和平的倾向,建立全面的和平心理学研究观;超越零和思维,深入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推动我国和平心理学研究发展。

冲动特质对青少年认知控制的影响——基于双重认知控制理论 下载:61 浏览:319

向玲 王美霞 刘燕婷 胡竹菁 《心理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根据双重认知控制理论,抑制控制分为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为了探索冲动特质青少年究竟在哪个抑制控制成分存在不足,本研究用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选取了高冲动特质和低冲动特质青少年,并记录了他们在完成AX-CPT任务时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显示:与低冲动个体相比,高冲动个体在BX试次(主动性控制)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线索辨别力指数上的表现均差于低冲动个体,而在AY试次(反应性控制)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探测敏感性指标上的表现与低冲动个体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与低冲动特质青少年相比,高冲动特质青少年的反应性控制保存较好,但主动性控制能力表现出不足。

知觉与表象过程中不同线索表情的启动效应研究 下载:22 浏览:199

宋素涛1 李欣晶1 李润泽2 王荣1 魏淑华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探讨情绪性面孔的知觉和表象过程中,不同类型线索表情的启动效应,并关注不同类型表情表象难易的差异。选取NimStim数据库中20位演员的愉快、愤怒和中性表情作为启动刺激,随后呈现同一演员不同表情的图片,或通过颜色提示被试对不同表情进行表象,并同时进行表情类型判断。研究发现,情绪性面孔知觉与表象任务中均存在启动效应,之前呈现的线索面孔将会对接下来呈现的相同效价的面孔产生启动效应,对相反效价及中性面孔产生抑制;在平衡不同类型面孔可能存在的启动效应后,正性、负性及中性表情是同样易于表象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