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血清NSE、S100β、IL-6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生率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39 浏览:443

李康 刘博 段颖 张怡 伏晓琳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白介素-6(IL-6)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生率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者设为发生组,将未发生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者设为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血清NSE、S100β、IL-6水平,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上述血清因子水平。结果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生率为21.54%,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1.54%。发生组患者血清NSE、S100β、IL-6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预后不良患者血清NSE、S100β、IL-6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者血清NSE、S100β和IL-6水平均高于未发生者,预后不良患者血清NSE、S100β和IL-6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建议动态监测3项指标变化以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ICU期间治疗方法对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下载:341 浏览:3591

李三伟 苏兰 李纪阳 李俊杰 肖永健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0期

摘要:
ICU老年脑出血病人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后对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进行住院医治的的110名ICU老年脑出血病人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如下的治疗方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对ICU病人给予不同治疗方法后发现,给予病人早期的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给予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对病人使用重组活化因子进行治疗,给予病人机械通气,对病人使用泮托拉唑药物,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CU老年脑出血病人来说,医生可对其给予早期的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术后的营养支持,使用重组活化因子进行治疗,病人机械通气,使用泮托拉唑药物,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在临床治疗中起显著作用。

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245 浏览:2476

马前玉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研讨输卵管妊娠予以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治疗的效果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在我院确诊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确诊日期的先后分为两组。前25例确诊的病人纳入参照组,后25例确诊的病人纳入线形切开组。参照组对象接受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线形切开组对象接受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治疗。统计两组对象治疗后的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相比,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与参照组对象相比,线形切开组对象治疗后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再发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输卵管妊娠的治疗中,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更适用于具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但未来的异位妊娠再发率也明显更高,需根据患者的需求确定手术方案。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面神经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87 浏览:919

赖观香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价值。方法:以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为样本量,360例面神经炎患者参与本次分析。记录各项差异结果。结果:360例患者中,BR波形缺失96例、面神经F波异常率94.00%、面肌针极EMG异常率85.00%、面神经M波异常率68.00%。其中BR异常率和F波无差异性(P>0.05)。BR异常率同F波、EMG、M波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面神经炎诊断中,BR、F波诊断阳性率更高,EMG则和病程有联系性。

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超声内镜治疗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295 浏览:3030

李霞清 彭美红 《肿瘤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超声内镜治疗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市医院消化科经过超声内镜治疗后的胰腺癌患者共85例,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比较。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Cg组,患者人数为42例。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的设定为Kf组。患者人数为43例。在治疗过程中对比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通过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超声内镜治疗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通过此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E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109 浏览:1089

唐棠 单慧中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对EICU机械通气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展开探究和验证。方法 研究对象为75例E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组,一般组(n=38)和研究组(n=37);机械通气期间,一般组以常规化护理干预为主导,研究组以集束化护理干预为主导;观察、对比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合规性,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7月-2022年7月。结果 研究组较之一般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干预后,血气指标更优;治疗时间更短,护理合规性更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治疗中,辅以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有积极意义,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切实保证患者康复效果。

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03 浏览:1109

赵瑞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2年1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划定为常规组,所有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检验患者活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原蛋白(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六项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指标情况。根据患者指标异常情况,将少于三个指标比正常人标准超过或者降低30%的人划归为研究A组,将三个及以上指标高于或者低于正常人的30%的患者划为研究B组,研究两组患者不同时期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APTT、PT、TT、D-D指标水平高于常规组,AT-Ⅲ、FIB水平与常规组相比较低;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良好患者的AT-Ⅲ、FIB水平高于病残患者,且其他指标低于病残者(P<0.05);研究A组出血6、24小时期间的PT、AT-Ⅲ指标水平高于研究B组,D-D比研究组较低,且研究A组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与研究B组相比较低。结论 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于凝血功能正常患者,可证明凝血功能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判断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95 浏览:1069

李宁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护理时,选择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以子宫肌瘤患者为例,分析相关临床指标。方法:在本次研究开展时,研究人员将实验时段设置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在该时段内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特需国际医疗部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患者护理时,采用手术期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在护理完成后,护理人员记录患者不同时期的体温变化状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分析体温差异值。结果:在本次研究完成后,患者均在手术后10分钟左右苏醒,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9.25±0.25min,同时针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体温变化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手术护理时,护理人员选择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对于改善患者的低体温状况以及缩短患者的手术后苏醒时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行推广。

个性化联合循证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1057

朱映芝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个性化联合循证护理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其的应用价值。方法 为了顺利开展本次研究,现选取100例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平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在对对照组当中的肝胆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单纯应用个性化护理,在对观察组当中的肝胆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为联合应用个性化护理以及循证护理,随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与对比。结果 本次研究中,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情绪以及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各项评分显著于对照组之上(p<0.0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98%,而对照组患者的分别为20%、72%,可见观察组患者不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对照组少,其护理满意度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肝胆外科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个性化联合循证护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十分显著的推广价值。

透析前慢性肾脏病(CKD)管理对透析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分析 下载:101 浏览:1061

余小龙 周解玲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透析前慢性肾脏病管理对透析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9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而研究组患者接受透析前慢性肾脏管理,对比组间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活动能力、康复情况以及肾功能指标。结果:采取透析前慢性肾脏管理模式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有且只有1例患者死亡,而对照组有8例;研究组患者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研究组患者康复情况相比对照组更好;研究组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相比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检验,各项对比结果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透析前慢性肾脏管理模式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效果,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因此建议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改善评价 下载:99 浏览:1056

王立会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改善。方法 研究对象为96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04月-2022年10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术后自理能力评分提高;心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护理满意度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效果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不仅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舒适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下载:181 浏览:2492

夏慧忠 史生萍 《国际护理学》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1:1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在不同小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开展组间对比。结果:接受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Brunnstrom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舒适护理来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服务,可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预后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输血对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究 下载:211 浏览:2143

王清云 《诊断医学》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输血对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76例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将接受输血的3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未接受输血的38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患者是否输血与患者的OS、PFS均无显著关系,不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使用沙利度胺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说,输血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沙利度胺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术前营养风险评估与干预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356 浏览:3722

王微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估与干预对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一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1例胃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5)两组。观察组术前采用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评估表给予营养风险筛查,根据患者的筛查结果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计划;对照组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包括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过程的变化(包括患者肛门排气、经口进食所需的时间及患者的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显示对于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针对性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态,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125 浏览:1489

马前玉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研讨输卵管妊娠予以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治疗的效果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在我院确诊的输卵管妊娠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确诊日期的先后分为两组。前25例确诊的病人纳入参照组,后25例确诊的病人纳入线形切开组。参照组对象接受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线形切开组对象接受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治疗。统计两组对象治疗后的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相比,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与参照组对象相比,线形切开组对象治疗后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再发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输卵管妊娠的治疗中,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更适用于具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但未来的异位妊娠再发率也明显更高,需根据患者的需求确定手术方案。

针灸科人性化护理管理改善脑中风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365 浏览:3582

张伊湄 吴英 程小丽 《中国中医药》 2023年11期

摘要:
探讨发生脑中风时针灸科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针灸科接受治疗的脑中风患者(5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25例),观察组(人性化护理,25例),分析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抗感染药物给药时间对败血症患者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下载:139 浏览:1389

冯娟 杨帆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针对临床收治的败血症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给药时间对患者预后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3.3-2024.2期间收治到院接受败血症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所有患者均为在患者接诊入院后的6小时内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针对败血症患者抗感染药物给药时间对患者预后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急诊入院后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回顾,患者平均抗感染药物的给药时间为2.1±0.3h,而且在败血症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要在6小时时间内为患者用药。结果显示,在败血症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时间每延迟一个小时,相关的绝对死亡率会增加0.29%(94.33%CI,0.01-0.56%;P=0.03),同时每位患者延迟使用抗感染药物一小时,会导致患者有0.39%的概率发生严重败血病(94.29%CI,0.1-0.8;P=0.01),同时患者会增加1.79%的休克发生概率(94.98%CI,0.8-3.0%;P=0.001)。结论 对于败血症患者而言,在为患者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越早使用抗感染药物行临床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就会越好。所以在为败血症患者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建议在患者入院后要尽早为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行临床治疗,尽可能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的发生概率。

分析整体性护理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 下载:146 浏览:1232

肖晨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探究整体性护理针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对其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按照患者情况随机抽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急诊科就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医疗措施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人数、病史、并发症、类型、人数等指标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渡过危险阶段后异常风险发生概率、基本生命体征、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该阶段异常风险发生状况较之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该阶段护理效果整体上较之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优势,其基本整体上生命体征更加正常,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针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可有效改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在基本生命体征、并发症、不良反应上发生风险,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656

范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CCU(冠状动脉监护病房)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后接受心肺复苏(CPR)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对比实施专门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的效果,探讨优化CCU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CCU接受CPR的180名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患者分为干预组(90名)和对照组(90名)。干预组接受个性化的CCU护理方案,包括实时生理监测、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CCU护理。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通过6个月的跟踪评估。结果:干预组的30天内生存率为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P<0.05)。此外,干预组在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个月的跟踪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总体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CCU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心脏骤停后进行CPR的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和长期生活质量。本研究强调在CCU中实施综合护理策略的重要性,为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有力证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下载:49 浏览:605

范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至2023年在某院急诊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套标准化的术后护理方案,包括心脏监测、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采集数据包括患者的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对比30%,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较短(平均7天对比10天,P<0.01)。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的介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分从70提高到85,P<0.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后实施标准化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将此护理方案推广应用于类似患者群体,以优化治疗成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