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论广告传播中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以OLAY《梦想无惧年龄》广告为例 下载:57 浏览:442

刘梦楚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摘要:
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行为,在我们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本文以OLAY《梦想无惧年龄》系列广告为例,通过分析广告内容和表达方式,探究其传播中的价值观和生活观。

北平社会调查所与1920年代的生活费调查研究 下载:74 浏览:365

王亚奇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前期,我国国内有关生活费的调查便已有所展开,但规模尚小且不完善。1926年社会调查部(1929年改称北平社会调查所)成立后,迅速成为近代社会调查的主要推动机关。作为一个专业调查研究机构,北平社会调查所在创办初期即以劳工生活费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取得了丰硕的调查研究成果,留下大量可资利用的调查资料,同时在具体调查方法的推介和生活费指数的编制问题上,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在政府相关调查统计尚未开展的情况下,调查所通过生活费调查,进而根据其结果编制生活费指数,为了解劳工生活、解决劳资纠纷提供了重要参考。

《居家必备》的编纂和社会生活史价值研究 下载:82 浏览:397

孙新梅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明代张一栋编纂的丛书《居家必备》收录与居家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其编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民众提供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应急之法和解决之道。与专类居家文献相比,《居家必备》涉及的生活范围更为广泛,涵盖了教化、占卜、治生、饮食、养生、娱乐等诸多方面,可谓一部居家百科全书。同时它也全方位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面貌。

问题与问题意识:近现代中国乡村日常生活史研究路径探讨 下载:402 浏览:443

高思峰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日常生活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形式。从"社会生活"转向"日常生活"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特色,在近现代乡村领域成果斐然。生活史研究的核心要义在于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及对人的价值的关注,目前相关研究对此关切尚有欠缺。因此,有必要从梳理乡村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学术脉络和问题意识入手,以明晰研究路径,进而推进基于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价值考量的"本土化"话语体系,助力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诉讼标的概念之厘清、转化与过度扩大危险之防止 下载:68 浏览:377

刘明生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如何界定,将深深影响诉讼标的特定之方式、法院阐明义务之形态、是否违反重复起诉禁止之要求、是否构成客观诉之合并、是否构成客观诉之变更与追加,并影响既判力客观范围之大小,其为民事诉讼法甚为重要之课题。本论文主要乃在探讨相关重要之诉讼标的理论学说,其次评析相关理论之优、缺点,并分别区分不同之具体案例类型,来比较与分析不同诉讼标的理论运用之状况。本论文主要在厘清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探讨有无从旧诉讼标的理论转化为两个构成要素理论之必要性,并提示民事诉讼诉讼标的概念过度扩大界定之危险性。本文之目的乃在使现今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更加明确化,勾勒出未来民事诉讼诉讼标的概念在发展上之方向,并凸显未来诉讼标的理论发展上过度扩大诉讼标的概念之危险性。

“我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艾青的战时“中国风景”抒写 下载:56 浏览:383

马正锋 《中国文学》 2020年8期

摘要:
从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到1 941年3月抵达延安之间,一幅幅战时"中国风景"出现在艾青的诗笔下。其中,艾青在湖南西南山区的诗歌写作,通过对"中国风景"的"观看""静听""体味"与"分担","中国化"程度明显加深。与此同时,艾青将其富有现代感的艺术探索与国家实际情况、个人情感历程等融为一炉,使得诗歌中个人的"中国风景"与集体的"中国风景"达到了较高程度的融合,印证了诗人的自我说明——"我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

大学生体育生活空间调查与分析 下载:25 浏览:227

王淑荣1 张健2 《体育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从在校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习惯,从而得到更多有利的数据推动大学生科学的生活与学习。本文创新立意从大学生的体育生活空间入手,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方法,最终使得在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更为科学和合理,使大学生更加阳光的成长。

穆时英教育背景考——以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所藏资料为中心 下载:57 浏览:351

王贺 《中国文学》 2019年11期

摘要:
作为中国现代主义的先驱作家,穆时英的生平事迹如教育背景、经历等,已有若干研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利用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资料,重新探究穆时英在光华附中、大学及圣约翰大学等校的从学经历,对部分疑点再行予以考证、辨析,填补其间的空白之处,并澄清目前研究、叙述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以为学界提供关于穆时英教育背景的较为系统、全面、准确的知识。

信息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实现途径研究——以微信为例 下载:61 浏览:290

彭晓倩 严志仙 葛芳方 《体育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体育生活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体育的客观需要与主观需求的统一。目前人类正处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微信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软件,微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开展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体育锻炼频率、时间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对运用微信实现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职业体验:一种链接生活的课程 下载:68 浏览:397

屈玲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摘要:
职业体验课程是一种链接生活的课程形态,旨在引导儿童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职业体验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依靠真实或仿真工作情境体验职业以获取职业知识和技能,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对接。这种体验式学习活动课程,不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对学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蕴。基于职业体验课程的实施要求,提出了建构教学团队发展模式、创建职业体验课程基地、丰富职业体验课程资源、建构职业体验活动样态四个实施策略。

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作用的纵向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13 浏览:166

刘明矾1,2 徐娅婷2 彭丹丹2 武厚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设计,对女性的气郁体质、抑郁、冗思及生活应激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可以显著预测女性一年后的抑郁水平;冗思在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的影响中起纵向中介作用;生活应激事件调节了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的纵向中介调节模型成立,这提示气郁体质的女性可以通过减少冗思,优化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式来改善抑郁。

逃亡即抗争:立体战与《火》三部曲的日常生活书写 下载:46 浏览:399

王琦 《中国文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火》三部曲中的"空袭"不仅具有"题材"的意义,也意味着作家对抗战作为一场"现代战争"的重新想象。具体来说,"空袭"增加了敌我之间"空""地"对峙的垂直向度,进而形成了一个立体战争的空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消泯了"前线"与"后方"、"平民"和"战士"的界限。也只有在这种"处处皆是前线"的战争空间里,作为"平民"的作家巴金才能把自己叙述成战争的亲历者,才能把"逃亡"这样的日常生活塑造为具有"反抗"意义的斗争实践,进而把原本属于个人的"求生行为"升华到"民族生存"的崇高层面。

意义疗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基于存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下载:82 浏览:381

张荣伟1,2 连榕3 李丹4 Pual T.P.Wong2,5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意义疗法是以存在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构建个体生命意义为目的,实现生活正负两极性的动态平衡,从而解决其心理困扰获得心理治愈与成长的一种整合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起源于Frankl意义学说的意义疗法是通往人类美好生活的路径,它源于对苦难生活所隐含意义的本质认识。在理论上,意义疗法以意义定向看世界为中心,以意义管理理论和双系统模型为支架;在方法上,为保障意义获得,应遵循8个基本问题和12条原则,充分发挥意义源的作用,实现意义获得的双路径统一;在技术上,灵活采用趋向性(PURE)策略、回避性(ABCDE)策略、以及双视角双通道策略或其它策略的整合。意义疗法因包含了精神成分而超越了心理动力学和个体心理学等传统心理治疗方式。未来研究还需明确意义疗法整合了哪些流派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细化意义疗法主要的技术与策略的操作步骤,考察成熟幸福感量表在中国文化下的适用性,以及充分整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检验意义疗法在中国的适用性。

童年期创伤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和负性生活事件的作用 下载:41 浏览:314

秦红霞1,2 许燕2 史慧玥2 蒋奖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考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负性生活事件在童年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间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Young图式问卷短版中文修订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14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童年期创伤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也可以通过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中的分离和拒绝、自主性及能力受损两大图式类别间接地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负性生活事件调节了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以微信公共平台为载体的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模式的构建 下载:83 浏览:496

张学庆 《中国体育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应用最为广泛的社交软件,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快速发展,搭建了大学生教育教学新平台,在未来必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以微信公共平台为载体搭建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模式的可行性,最后对构建以微信公共平台为载体的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模式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究,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模式在大学生生活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养。

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的中介作用 下载:21 浏览:268

张旭东1 庞诗萍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主观幸福感和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心理生活质量评价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人生意义感量表"对广东省581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施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人生意义和心理生活质量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能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人生意义;人生意义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3)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中小幼教师心理生活质量影响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

“思乡的蛊惑”与“生活之艺术”——周氏兄弟与现代中国散文 下载:41 浏览:396

陈平原 《中国文学》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乃周氏兄弟为人为文的对读,从其人生道路选择之异同,进入对其散文以"思乡""生活的艺术"等主题为中心的写作之异同的关注,凸显现代散文的本质,揭示现代散文两大不同写作路径"杂文"和"小品"的来去缘由。

互联网时代辽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下载:89 浏览:512

杨洋1 刘海燕2 矫祯玉3 《中国体育科学》 2018年4期

摘要:
网络世界的虚拟环境凭借其多元性的特点正迅速吸引着广大高校大学生,成为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及主要生活方式。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互联网时代下辽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着眼于努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保证当代高校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进而为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大学生体育事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变动与坚守:生计方式转型与白族女性日常生活节奏的个案考察 下载:62 浏览:388

苏醒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日常生活节奏"逐渐成为分析少数民族传统生计方式转变中社区适应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云南大理N村白族社区传统是井盐制售的社区,历史上依据雨量多少、围绕井盐生产"旺平淡空"4个周期而安排,现在逐渐转变为现今根据旅游淡旺季并以"游客需求第一"为原则而规划的日常生活节奏。然而无论在何种生计方式下,传统性别文化中"勤"这一道德取向始终是当地女性日常生活节奏的主导,为之所持久坚守并通过社会性别分工、女性教育、社会舆论的双向强化等途径内化成为一种"惯习"。正是由于这种对优秀传统道德理念的坚守,使白族女性在面对生计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时非但没有因调适不良而陷入生存困境,相反还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

知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于新文科建设之内在逻辑的思考 下载:79 浏览:473

操太圣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新文科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但理论界对其内涵的解读和相应建设策略的思考还不够清晰,多关注如何利用新技术和多学科交融等手段促进其知识生产,以及强调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性"等。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政策的背景和文科发展的轨迹,讨论了文科在知识经济潮流中遭遇的冲击。认为新文科是知识生产与教人成人的结合体,其焦点在于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均需回归人的生活世界。通过对全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生活世界的分析,文章讨论了新文科在聚焦中国实践、进行主体性阐述和基于自身特质的国际对话等方面的建设之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