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韧性、自我护理效能的影响 下载:165 浏览:1890

李冰 李燕云 汤青云 《心理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 讨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心理韧性、自我护理效能方面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2.01-2022.12的120例艾滋病患者,分作甲组(常规护理)、乙组(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干预),各60例,观察组间相关情况(包含心理韧性评分、自我护理效能评分),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工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凭据。结果 干预前组间自我效能评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乙组高于甲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组间生活质量平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以后乙组高于甲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的实施有助于增强患者心理韧性,提升自我护理效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是一种可靠的护理措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以及推广。

例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个案随访管理经验 下载:254 浏览:2444

李慧 谢小花 覃清华 覃黄娜 梁夏 宋玉美 彭容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探究有效的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的随访管理方法。方法:于我院展开实验研究,对2019-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满18月龄的HIV暴露儿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其发病特点,并以1例母婴传播的HIV感染儿童为例,对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及相关检测情况进行整理,并给予随访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定期指导用药、并监测随访,动态指导,在此过程中总结有效的追踪和管理方法,以便于为后续管理工作总结经验。结果:父母能够积极配合预防工作,认识较强,本例患儿健康,未发生感染,效果较好。结论:加强对艾滋病感染婴幼儿的随访管理,对降低HIV暴露儿童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降低广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保证婴幼儿健康,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人文关怀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进展研究 下载:85 浏览:924

熊梅 《国际护理学》 2024年7期

摘要:
艾滋病是人类目前无法战胜的疾病之一,其不良的预后和特殊的传播途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提高艾滋病患者的依从性,促进其心理健康,加速其回归社会,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是对人文关怀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运用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护理提供指导。

艾滋病门诊的护理管理模式及施行意义研究 下载:94 浏览:1006

牛银仙1 李艳艳2 《国际护理学》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艾滋病门诊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和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均从本院门诊收治的艾滋病患者中抽取,开展时间为2022年4月,结束时间为2024年4月,从中选取60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并采用“双盲选”法进行分组,两个小组各获得30例,一组是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另一组是研究组使用全面护理管理,记录结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优于参照组,依从性和认知程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艾滋病门诊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全面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可促进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个人档案管理与应用探讨 下载:139 浏览:1570

王晓辉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近年来,艾滋病在国内传播的速度、死亡的几率、艾滋病的发病率等都在持续增加。前几年,我国政府向社会各界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尽可能推行“四免一关怀”的政策,该政策如今已经成为我国防治艾滋病的核心政策。想要进一步遏制艾滋病在社会上的流行传播,就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为艾滋病感染者以及患者建立对应的个人档案,并且强化对患者档案的安全管理,根据这类群体的实际现状,有针对性地展开综合性档案管理。

护理干预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117 浏览:1529

陈巧可 《国际护理学》 2023年8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康复中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面临的心理问题,并阐述了护理干预在心理康复中的意义。随后,对护理干预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生活指导和知识宣教等方面。接着,论述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作用,如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信心和勇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和遵从性等。最后,文章介绍了护理干预的实施步骤和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践中,护士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社会资源进行联系和合作,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当前农村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情况分析 下载:123 浏览:1553

张瑞红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艾滋病病死率极高,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病。分析农村地区流行艾滋病的具体原因后,认为必须做好艾滋病的行为干预和宣教工作,端正人们对艾滋病的态度,约束人们相关的不安全行为。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农村有高危行为的村民自觉接受HIV检测。对于阳性村民提供免费的关怀救助和咨询服务,并做好相关的病毒治疗工作。这样才能降低艾滋病在农村地区的流行率。本文对我国农村的艾滋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预防控制进行了研究。

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下载:167 浏览:2082

李平静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究结核、艾滋病及乙肝等传染性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经筛查本院56例高危传染病人群纳入本次研究样本,采用病例末尾奇偶数进行分组,参照组(n=28)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n=28)则重点强调健康教育措施,观察各组干预疗效。结果:经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确诊传染性疾病率为3.57%较参照组28.57%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锻炼、饮食、药物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依从性较参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等高危人群在预防控制中重点强调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发生率,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改善分析 下载:177 浏览:2502

雷东鸣 《国际护理学》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临床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 双盲分组70例艾滋病病例,包含A组(n=35例)和B组(n=35例),B组进行常规方式护理,A组选择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在护理前后,对两组护理焦虑评分、服药依从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通过相关护理后,针对焦虑评分比较,A组稳定性更强。此外,针对服药依从性对比中,A组服药依从性更为优越,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艾滋病病例,在开展临床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临床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显著化提高,有机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下载:189 浏览:2558

刘建强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某地区6所高校的本科学生,采取分层抽样法于每所高校随机抽取2-3个系,之后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3015名大学生,使用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采用匿名方式于各校教室内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研究共发放3015份调查问卷且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3000份,有效问卷率为99.50%。结果:大学生对无保护性行为、血液、母婴以及与多人性交、共用注射器、戴安全套等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公用马桶、服用抗艾滋药物、治愈性病以及增强体质等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相比,在母婴传播、蚊虫叮咬、公用马桶、共同进餐、抗艾滋药物、治愈性病、戴安全套及增强体质八个方面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蚊虫叮咬、公用马桶、共同进餐、抗艾滋药物、戴安全套、增强体质六个方面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P<0.05),而在母婴传播、治愈性病两个方面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在无保护性行为、血液传播、与多人性交、共用注射器四个方面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较为全面,但不同性别大学生对不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对部分防治知识认知偏低,未来应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信念与态度。

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筛查HIV的结果比较 下载:165 浏览:1773

马慧娟 《应用化学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研究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筛查HIV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2月-2023年02月到本院筛查HIV有反应性的患者80例,引入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对艾滋病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97.50%高于酶联免疫法82.50%,P<0.05。结论:运用化学发光法筛查HIV,对艾滋病诊断价值较高,可运用。

利匹韦林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研究 下载:136 浏览:1619

李‬娜 哈燕 师培琼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利匹韦林是一种新型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衣壳中 HIV蛋白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由于利匹韦林的抗反转录病毒作用是通过与多种不同的机制同时作用于艾滋病病原体,因此,它可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研究发现利匹韦林对HIV-1感染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在美国每年有20~30万人接受利匹韦林治疗,但有10~20%的人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其中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有研究表明,利匹韦林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在治疗上可降低血液和粪便中病毒载量2~4倍。 现将利匹韦林治疗艾滋病相关不良反应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心理、认知、行为一体化护理对老年艾滋病服药依从性的的研究 下载:142 浏览:1656

陈青 《医学研究前沿》 2022年10期

摘要:
探究心理、认知、行为一体化护理对老年艾滋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老年艾滋病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24例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24例,运用心理、认知、行为一体化护理,两组护理后观察服药依从性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运用心理、认知、行为一体化护理,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该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探究人性化关怀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64 浏览:2704

陈青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
研究人性化关怀在艾滋病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艾滋病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43例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3例,运用人性化关怀的护理,两组护理后观察临床效果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运用人性化关怀的护理,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该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护理在艾滋病预防与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52 浏览:709

成玲1 李勇2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通过研究护理在艾滋病预防与干预中的作用,来了解护理介入是否能提高艾滋病的知晓率,增加安全套使用率,以及改善依从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 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方面,观察组在每一个知识点上的知晓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套使用率上,观察组的使用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20。在依从性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6.67%,显著高于干预前的80.00%,P=0.040。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护理在艾滋病预防与干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艾滋病的知晓率、增加安全套使用率以及改善依从性,为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护理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