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云南贫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调查分析 下载:53 浏览:498

李盖启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当前,地方政府机构为农村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多的是参考执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并没有较好地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因而其效率比较低下。事实上,各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常住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个人素养等因素就是农村最大的实际,任何时候分析村民的文化需求都应当以此为基本参照。

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浅析——基于广西昭平县的案例分析 下载:78 浏览:509

陈巧文 李月芳 张婕 庞玉梅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试图以广西深度贫困县昭平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为例,剖析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视角为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寻求可行之路。

致贫理论视阈下高等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基于CHNS2015数据库的分析 下载:36 浏览:438

赵红霞 王文凤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7期

摘要:
本研究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和转换矩阵分析,揭示了我国城乡贫困代际传递和教育流动性的现状,以及高等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贫困结构的主体正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贫困代际传递的城乡差异明显;贫困代际传递家庭子辈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低,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较弱;高等教育具有促进代际收入分配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高等教育扶贫应从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构建多元帮扶体系;提升受教育意愿,增设地方特色专业;普及高等教育,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等方面着手。

论精准助学贫困大学生:贫困生成机理及助学行动导向 下载:78 浏览:506

薄存旭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理论梳理和实际调查发现,资源匮乏(物质匮乏、机会被剥夺和文化资源不良)是大学生贫困的基础性诱发力量,素质欠缺(能力欠缺、心理脆弱和手段低效)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内在主体性力量,体制性阻碍(组织失序和制度障碍)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潜隐力量。精准助学应针对贫困产生的系统机理,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援助,包括借助大数据平台,落实监督问责机制,破除不公平利益传输机制;将育人作为助学根本目的,建立素养、资源、体制之间的联接机制;培育精准助学的内部生态系统等。

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建议 下载:62 浏览:406

罗谦1 吴晓蓉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课题组深入我国西南深度贫困地区进行调研后发现,贫困家庭不愿为教育投资的现象依旧大量存在。基于可行能力理论,该现象集中于教育投资可行能力转化的第一阶段,即"自由的准备阶段"。这反映了贫困家庭对教育功能性活动的价值选择取向。这种选择取向主要受制于公共舆论和社会交往,具体表征为:贫困地区错误的公共舆论导向,使贫困家庭"婉拒"教育投资;充斥着传统与现代观念冲突的社会交往,使贫困家庭抗拒教育投资。据此,本文提出"推进贫困家庭价值观念现代化"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变革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将个体所掌握的资源和权利转化为教育投资的可行能力,从而引导贫困家庭愿意参与教育功能性的活动,促进贫困家庭成员享有受教育的实质权利。

论针灸推拿专业贫困生创业能力教育 下载:71 浏览:430

潘雯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贫困大学生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一直以来政府制定了多项经济资助政策,高校努力建立并完善经济资助体系,社会也在高校设立了一些助困基金,贫困大学生工作围绕经济扶贫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实中贫困大学生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而且除了经济问题以外,各种思想、心理问题、发展问题等也同样是困扰贫困大学生的重要因素,除了资助我们更应当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因此,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刻不容缓。针对针灸推拿专业贫困生,应结合针灸推拿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近年来,教学规模扩大导致技能水平下降、开展培训困难等客观因素。从而思考了一种将专业特点和创业教育相结合,以推拿模拟诊室开放为依托的针灸推拿专业贫困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老年数字贫困的韧性治理研究 下载:63 浏览:374

潘君豪1 杨一帆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数字技术在提升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贫困形式发生了改变。现有的制度保障体系和非数字配套机制与技术变革进程不相匹配,使得弱势群体面临着巨大的数字鸿沟,进而陷入数字贫困的陷阱中。从剖析老年数字贫困现象入手,针对数字技术快速变革带来的不稳定性和破坏性,基于韧性理论并提出四个关键维度,对老年数字贫困治理进行分析。

西部地区老年人贫困问题研究——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甘肃省数据 下载:93 浏览:495

王兆花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以西部地区老年人贫困问题为主题,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甘肃省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甘肃省老年人贫困问题进行多维度实证研究,呈现了西部地区老年人贫困的基本状况,并试图探讨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在控制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慢性病患病情况与从事有收入工作的情况对老年人的社会贫困有显著影响;子女数量增加特别是儿子数量增加,会使老年人陷入经济贫困的可能性增大;患病的老年人、未从事有收入工作的老年人更容易陷入经济贫困状态。

土地退化危害性理论及认知 下载:88 浏览:676

张海欧 王迎国 郭振 《中国土壤》 2024年8期

摘要:
土地退化向题是当前全球性面临的挑战,其广泛性、联动性,已经在全球范围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已然成为人类必须面临而又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了土地退化危害性理论,探讨了土地退化与粮食安全、地区贫困、气候变化的关系,最后呼吁社会对土地退化危害性的认知。全面深入认识土地退化的危害性是有效的控制土地退化的前提,对缓解人口、粮食、土地、经济和环境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及基本经验 下载:148 浏览:1767

安凤娇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8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确立了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反贫困目标,指明了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反贫困路径,明确了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发挥人民群众创造性作用的反贫困条件,为无产阶级反贫困斗争指引了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推翻剥削阶级制度到实现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从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到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巨大变革,从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炼出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反贫困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反贫困的根本、发展是反贫困的保障、精准是反贫困的关键等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佐科时期经济建设的理想和现实 下载:183 浏览:1758

黄佳琪 《中国经济》 2023年9期

摘要:
印尼“平民”总统佐科的上台和继任被印尼民众寄予深厚的期盼,然而其 上任后的雄心壮志在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是否得以实现?本文通过对比佐科总统两届任期所设下的目标和每年的实际经济数据,深入探索佐科政府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把握印尼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分析发现,佐科时期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理想照进了现实,但是在经济增长和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上未能得偿所愿。

植根儒家传统文化,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下载:170 浏览:2156

邱伟伟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8期

摘要: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心和解决好贫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给予多元化物质资助,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植根我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助其精神脱贫,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立自强、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视域下 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天长市为例 下载:184 浏览:2141

瞿磊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实,对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共同富裕思想理论溯源、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关系和安徽省天长市高质量发展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新疆深度贫困区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策研究 下载:262 浏览:2698

刘楞 《当代畜牧兽医》 2021年8期

摘要:
新疆深度贫困区坚持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力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但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并分析其成因,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这对推进新疆深度贫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电子商务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研究 下载:89 浏览:1687

田乐 李佳军 褚世洋 《电子商务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商务逐渐的走向大家的生活之中,伴随着我国对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计建设,贫困地区的电子商务也慢慢的发展起来,在贫困地区的发展中,电子商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着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贫困地区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我国扶贫脱贫战略的实施。

差别化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及减贫效应研究 下载:118 浏览:1524

刘珊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3年6期

摘要:
土地整治对于地区扶贫工作的效果,既与土地整治的数量有关,又与土地整治方式的差异性有关。因此,要正确把握土地整治减贫效果及实现途径的区域差异性,制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差别化土地整治扶贫政策和土地脱贫路径,对我国实施减贫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土壤生态环保政策对原贫困县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下载:152 浏览:2060

张卫华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2年12期

摘要:
2020年,我国原有的832个国家级原贫困县已完成脱贫。但这些原贫困县多处于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因为地势地形限制导致土壤生态环保较为脆弱,保护脱贫攻坚成果的压力依然较大。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可靠的土壤生态环保政策。定期对该类地区的山地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土壤生态环保政策对原贫困县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此制定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巩固脱贫致富成果的目标。对此本文主要浅谈土壤生态环保政策对原贫困县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阐述了原贫困县地区农业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以此提出了土壤生态环保政策对原贫困县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乡村振兴战略背境下贫困地区教师发展研究 下载:516 浏览:3553

罗仕坤 《中国城镇》 2021年1期

摘要:
乡村教育的高水平发展有赖于乡村教师质量的不断提升,而如何提升乡村教师质量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十分关注的议题。乡村教师质量的高低是乡村教育能否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但是乡村教师发展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乡村教师自身,还受制于其所处的时空情境以及社会结构性因素的约束。乡村教师对自身定位、所实施之权力的理性化解释,以及在日常行动中所表现出的抗拒、怠惰、“混日子”等行为方式往往与社会结构本身及隐伏其后的制度紧密相连。因此,乡村教师发展既有赖于其能动性的发挥,超越乡村时空情境的限制,更有赖于通过赋权,重建其生产与再生产的规则与资源。

贫困山区信息化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下载:286 浏览:2894

罗慧颖 《环境科学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教育就在其中。在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把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相融合,发挥科技的力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成为了教师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贫困山区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使用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期望对于贫困山区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起到一定的实际意义。

浅谈大兴安岭创新冰雪绘画在贫困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文化助力作用 下载:254 浏览:2679

陈战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3期

摘要:
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画作为民间美术创新绘画形式,在自身发展传承的基础上,要积极发挥文化价值,承载社会功能,在大兴安岭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时期,积极融入乡村的田间地头,用接地气的方式助力乡村文化,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实地落户省级贫困村,经过实践,验证了通过创新冰雪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在大兴安岭想乡村振兴战略中确实发挥推动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