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心理康复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98 浏览:969

安静 《国际护理学》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采取心理康复护理的效果,为制订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直肠癌造口患者共计110例。通过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心理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对比常规护理干预与心理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满意率及手术情况的变化。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理康复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5%(χ²=8.419,P<0.05),说明心理康复护理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实验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理康复护理有助于优化手术过程,减少并发症风险。结论 心理康复护理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护理满意率,并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因此,心理康复护理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见性护理对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107 浏览:1076

李颖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预见性护理对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参与本次研究的人为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的82例患者,这些患者均经过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有41例患者,另一组为实验组也有41例患者,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结果:从疼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来看,实验组数据分别为80.49%、9.76%,参照组数据分别为95.12%、26.83%,组间比较区别较大,实验组临床数据具有显著的优越性,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从焦虑抑郁症程度、生活质量来看,和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数据具有显著的优越性,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对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创口疼痛感,尿路感染、尿液外渗等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减少,使得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得到明显的缓解,患者的精神健康、活力指数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十分有利,临床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造口护理教育对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下载:100 浏览:1042

覃玲 陈利华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 分析造口护理教育对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直肠癌造口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措施,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造口知识、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各项评分在干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造口护理教育对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影响。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在肠造口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102 浏览:1123

徐钟健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肠造口患者采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肠造口患者50例,就诊时间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奇偶数法将50例患者分入两组,对照组做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分析效果。结果:造口并发症发病率两组间显示观察组低(P<0.05),社会心理适应水平评测,分值比较显示观察组经护理后社会心理适应水平良好,且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方式为肠造口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护理能够提高其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维护其预后肠造口安全。

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43 浏览:1898

杨娟玲 白永红 《国际护理学》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两组患者均采用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自我护理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保障患者有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实现患者并发症的及时控制,应用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造口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探究 下载:171 浏览:2057

聂灵芝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造口护理过程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延续性护理理念的有效渗透,对于患者们护理质量、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造口患者选为主要观察对象,再结合科学分组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基础性护理干预以及延续性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的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综合评分指标低于延续性护理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普遍低于实验组,分别为(73.75%)和(92.04%)。结论:延续性护理理念的渗透,对于造口患者护理质量的提高而言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延续性护理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使患者、家属充分信任护理工作的开展,妥善解决沟通问题,从而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个性化评估下的营养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1050

舒鹏丽 李萍萍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个性化评估下的营养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任意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肠造口患者患者为研究目标,并将其任意分成观察组(n=25)和对比组(n=25)。观察组采用个性化评估下的营养护理干预,对比组选用常规护理干涉。比照分析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的生存质量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评估下的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肠造口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并提升其生存质量。

协同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下载:101 浏览:883

贾璐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结肠造口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研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在术前、术后一定时间点评估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自护能力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为结直肠癌术后护理提供了新的策略,建议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协同护理模式,以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Mini-CEX在医联体造口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16 浏览:1192

陈玉容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Mini-CEX在医联体造口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诸暨市人民医院旗下8家医联体中所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外科人员88例,根据随机选取模式选取其中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组采用Mini-CEX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研究,观察Mini-CEX的情境教学对医联体护理人员的肠造口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综合考核成绩分数情况、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肠造口护理人才的培训提供新的方向。结果:经过比较分析,指导组护理人员的肠造口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且高于常规组,两组基础数据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指导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常规组,两组基础数据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指导组护理人员的综合考核成绩分数优于常规组分数,两组基础数据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ni-CEX在医联体造口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具有不错反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的应用初探 下载:221 浏览:2058

张维纳 《中国护理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探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的应用初探情况。方法 纳入2020.03-2021.03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时间进行分组,将2020.03-2020.09作为对照组,2020.10-2021.03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伤口造口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间的护理干预成效。结果 对照组中发生31例压力损伤情况,占比64.58%,观察组发生19例压力损伤情况,占比38.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对于压力性损伤知识掌握总分为(20.38±1.66)分,对照组为(15.93±1.71)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伤口创口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损伤情况,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