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下载:177 浏览:2568

王开心 刘娟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来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的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血气指标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多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多项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实现患者临床指标、血气指标的全面提升,保障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63 浏览:2046

陈婷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4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每组均为42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致残率、总满意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治愈率、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动脉血气剩余血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 下载:165 浏览:2054

郑永春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动脉剩余血用于危重症生化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区间为{2020.1-2021.2}在我院医治的104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剩余组和采血组,所有患者均采集动脉血,通过血气分析进行生化检验,剩余组采用动脉剩余血进行生化检验,比较剩余组与采血组生化检测结果。结果:剩余组与采血组生化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脉血气剩余血在危重症患者生化检测中,与动脉血检验结果大致相似,同时所用血液含量较少,可以作为临床上理想诊断方式。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82 浏览:2148

周海南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前后的呼吸危重症患者174例为实施前组、183例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1.09%、1.64%、0.00%,对照组为5.75%、6.90%、3.45%( 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呼吸危重症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全面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研究 下载:185 浏览:2547

郭小兰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共76例。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干预。研究中主要就病人护理之后的并发症引发情况和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有20例、15例和3例,分别占本组人数的52.63%、39.47%和7.89%,对照组病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有10例、18例和10例,分别占本组人数的26.32%、47.37%和26.32%(p<0.05);观察组引发肺部感染的合计为3例占本组人数的7.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应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护理中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研究进展 下载:94 浏览:792

徐金华 吕梅叶 《中国机械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机械通气作为ICU患者重要的呼吸支持技术被广泛应用,但与之而来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的被发现。目前已有较多的早期活动研究证实其对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显著。但国内尚无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相关指南与标准,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时机、启动与终止标准、早期活动实践、积极临床意义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ICU机械通气患者开展早期活动提供参考。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对危重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下载:89 浏览:1041

王春雨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 以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水平为研究目标,在临床中实施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明确其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2023.01-12时间段中于院内接受诊疗的危重症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68例,按照诊疗先后顺序设置成对照组(33例)、观察组(35例),分别以常规手段、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手段实施两组护理干预,对干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营养指标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值更高(P>0.05)。免疫指标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值更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总值更低(P<0.05)。满意度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总值更高(P<0.05)。结论 在临床中实施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有利于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及免疫状态,减少不良事件。

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65 浏览:875

霍甜 王珊华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评价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应急危重病人抢救中的运用实际效果。方式:挑选全院急诊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治疗72例急危重症病患,按随机分配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按规范化紧急救护形式进行。对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并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在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应急急危重症病患抢救中实行规范化紧急救护策略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神经外科中老年重症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干预护理 下载:254 浏览:2488

潘颖慧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3年7期

摘要: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急性应激期时患者机体代谢水平极高,往往伴发蛋白质大量消耗、血糖应激性升高、胃肠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同时因患者处于昏迷状况无法自主进食,极易诱发营养不良,影响患者恢复。基于此,本文就神经外科中老年重症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干预护理进行简要探讨。

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效果 下载:365 浏览:3680

吴莹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中心医院160例神经重症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将所选患者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所选80例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所选患者在充分分析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耐受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所选80例患者中肠内营养喂养耐受良好及一般的人数共计72人,占组内所选患者人数的比例为90.00%,实验组对应人数为78人,占比为97.50%,分析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耐受情况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1.4±5.2)分,(90.7±4.8)分为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分析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护理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针对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方法 下载:35 浏览:3611

蔺配梅 王军 程姣 刘聪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每组50人。结果: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0.0%)数据低于对照组(10.0%)。结论:对于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肠内营养配合护理对策对消化系统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452 浏览:4556

赵莹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重症患者护理对策配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预后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象以60例消化系统重症患者为例,时间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为起止,将60例对象经随机法分为2组(各组30例)。采用肠内、外营养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参照组,研究组基于前组行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干预。比较2组营养指标、后遗症率、并发症率。结果:2组对比转铁蛋白、总蛋白等水平、后遗症率、并发症率的统计结果表明研究组更优,统计差异满足要求(P<0.05)。结论:消化系统重症患者护理对策配合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可做进一步推广借鉴。

消化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 下载:90 浏览:763

刘云青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消化系统疾病在住院患者中占据较大比例,尤其是重症患者,其护理需求复杂且高风险。本文旨在探究对消化内科重症患者的风险管理策略。方法:选取某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消化内科重症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表明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表明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内科重症患者的风险管理对降低患者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疼痛管理流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1 浏览:722

朱正 刘梦怡(通讯作者)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本次研究的时间节点为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选择在本院就诊的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干预措施,观察组中的患者接受疼痛管理干预措施,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时间点,即24小时、3天、7天的疼痛程度及生命体征变化;了解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以评估疼痛管理策略的安全性;了解患者对疼痛管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24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3天、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疼痛管理流程在SAH重症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急危重症患者的ICU监护与护理研究 下载:126 浏览:1378

张艳洪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急危重症患者在ICU中的监护与护理实践,涵盖从2014年至2016年间我院接收的16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治疗成效。研究着重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监控技术,以及对其他生命体征的持续观察。详细介绍了心率、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关键生理参数的监测方法,以及心电图和有创动脉监测的临床应用。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对中枢神经系统和生命体征的综合监控,强调了心理护理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些高级监护技术和专业护理,ICU团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并优化临床预后。

中医护理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93 浏览:874

张敏 贾冬萍(通讯作者) 陈婉容 《当代中医药》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在危重症患者中探究中医护理对患者肠内营养改善所起到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在医院中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治疗的160例危重症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普通组与中医组,普通组患者是采用普通的方式来护理,中医组患者是采用中医干预的方式来护理。结果:在营养指标上,中医组患者的指标改善较为明显,改善的幅度也比较大;在免疫因子上,中医组患者各种因子的增长幅度较大;在并发情况上,中医组患者中并发情况出现的概率较低,仅为2.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中,中医护理措施的结合具有较强作用。

急救护理流程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06 浏览:856

廖雯静 赖章迪 邱灵鑫 危丽华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期

摘要:
研究急诊护理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8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调查对象,40例急危重症患者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急诊护理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SDS两项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护理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数据对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物质生活,心理,躯体,社会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物质生活,心理,躯体,社会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急危重症及时予以急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和卧床时间,提高其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154 浏览:1259

王裕春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1期

摘要:
探讨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对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服务的效果,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者共70例,采用计算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服务。比较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²=4.786;P=0.029)。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服务能够显著提高重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改进方法。这一研究为呼吸内科护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于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47 浏览:1566

陈钦 《医学研究前沿》 2022年10期

摘要:
为了探讨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0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束后对比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风险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无论在患者满意程度,还是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比对照组更加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于呼吸科重症患者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的消除各项风险,并且大幅度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存的概率。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241 浏览:2009

刘晓瑜 赵学霞 《中国护理学报》 2022年8期

摘要:
分析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ICU治疗的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应用效果良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