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对比 下载:218 浏览:2486

赵炳琴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析米非司酮应用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于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开展,并纳取58例本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29例/组。对照组和观察分别以6.25mg、12.5mg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止血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比无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6.12±0.35)mm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31.32±3.52)h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比无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SH(5.62±0.87)U/L、LH(5.12±0.56)U/L、P(3.24±0.65)nmol/L及E2(94.32±13.45)p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人数为1例,占比为3.45%;对照组复发人数为7例,占比为24.14%;比对X2值=5.220,P值=0.022。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可缩短止血时间,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其激素水平也明显改善,避免患者病情复发,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左西孟旦与米力农治疗重症顽固性心衰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脑钠肽、尿酸的影响 下载:93 浏览:871

陈肖肖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重症顽固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左西孟旦与米力农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重症顽固性心衰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与分析组,参照组患者接受米力农治疗,分析组患者则接受左西孟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血清脑钠肽、尿酸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整体疗效好于参照组,且治疗后的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双方对象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顽固性心衰患者的治疗,应用左西孟旦的效果要更好,该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五味子醇甲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和NF-κB p65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493

宋琳1 朴钟源2 张丽梅2 姚丽芬3 陆一婵4 《中国中医药》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五味子醇甲(SCH)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行为学和NF-κB p65的影响。方法将35只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APP/PS1)组、五味子醇甲(SCH+APP/PS1)组;另以同背景同月龄的C 57 BL/6 J阴性小鼠为空白(WT)组。SCH+APP/PS1组给予SCH悬浊液灌胃(2.6 mg·kg-1·d-1),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灌胃30 d进行Mirror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后取材。HE染色法观察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运用DCFH-DA法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法检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NF-κB p65, pp65)的表达。结果与APP/PS 1组相比,APP/PS 1+SCH组有效区停留距离及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PP/PS 1+SCH组穿越有效区次数和平台区停留距离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P/PS 1+SCH组HE染色观察皮层有部分神经细胞萎缩、减少,较APP/PS1组明显好转,海马细胞排列整齐度尚可、较均匀。与APP/PS1组相比,APP/PS1+SCH组能降低RO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P/PS 1+SCH组皮层及海马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P<0.01)。结论 SCH可能通过降低ROS含量和抑制pp65保护脑组织形态结构和提高APP/PS1鼠空间探索记忆能力。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效果研究 下载:34 浏览:1441

胡珊 《生物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治疗焦虑症患者给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帕罗西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58例焦虑症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组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SAS评分与PSQI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呈现出更高显示;SAS评分与PSQI评分较对照组,呈现出更低显示;且胃肠不适、震颤、头痛、口干的发生概率,较对照组也呈现出更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帕罗西汀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症患者的病情,使得患者睡眠质量得以恢复,神经衰弱等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激素替代治疗对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观察 下载:394 浏览:3761

庄孝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实施激素替代治疗,并对其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在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选择我院妇科的6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判定,所有患者均由于体内性激素变化而导致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谷维素片治疗30例更年期综合征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同人数实施激素替代治疗列入观察组。通过对以上60例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疗效、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观察和研究,分析两组结局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其更年期生存质量进行评价与观察,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激素替代治疗,对治疗结局有积极意义,可促进患者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不良影响。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易怒、急躁的情绪,应大力推广。

心脏磁共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下载:79 浏览:1160

方芳 豆利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对其均行心脏磁共振(CMR)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以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MR诊断冠心病的效能,分析其优势。结果:50例疑似患者中,CAG结果显示阴性和阳性分别为6例和44例,以其为金标准,CMR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44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CMR共对132支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了评估,其中26例为单支病变,18例为2支及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心肌延迟强化信号强度更高、首过灌注时间更长,最大上升斜率较低,(P<0.05)。结论:临床上对疑似冠心病患者实施诊断时,应用CMR诊断,诊断效能更好,建议推广。

颅内动脉钙化的分布与脑小血管疾病MRI表现的关系研究 下载:232 浏览:3549

李晓妹 郭丽媛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钙化的分布与脑小血管疾病MRI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0例脑小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均在院做头颅MRI检查,并对患者进行颅内动脉钙化评价,分析其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80例脑小血管疾病患者中有54例(67.50%)患者存在颅内动脉钙化,其中1级12例(15.00%),2级20例(25.00%),3级22例(27.50%)。脑白质高信号(WMH)患者3级患者钙化评分高于0级、1~2级(P<0.05),有腔隙灶、脑微出血患者钙化评分高于无典型表现患者(P<0.05),且钙化分级方面,不同患者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颅内动脉钙化与EPVS无明显相关性;与WMH 3级、腔隙灶、脑微出血相关性明显(r=0.528,0.536,0.548,P=0.024,0.020,0.018)。结论:脑小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钙化发生率较高,其定量评价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MRI筛查及疾病风险评估。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2 浏览:150

曹慧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3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样本均分为A、B两份,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检查。以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白细胞异常检测结果。结果 A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0.99%,特异度为99.69%;B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9.93%。B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在白细胞异常检测中的灵敏度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优势,但仍不能替代人工镜检。

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对患者抑郁状况,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269 浏览:2783

张红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对患者抑郁状况,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对比两组ICU重症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对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病患SAS、SDS、SRSS评分低于参照组,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等护理满意度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开展综合护理对改善其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医学影像在肺动脉吊带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68 浏览:817

兰青军 刘翔 《诊断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对医学影像在肺动脉吊带(PAS)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收治确诊的8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析探讨8例患儿的小儿超声心动图以及小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医学影像资料和临床治疗的特征。结果:在对肺动脉吊带患儿的小儿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切面和小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时,基本切面中大动脉切面的征象主要为左肺动脉异常源自于右肺动脉肺以及动脉分叉结构的消失。小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为左肺动脉源自于右肺动脉,向气管后方走行,使气管受压。结论:在肺动脉吊带患儿出生后,可使用小儿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和小儿超声心动图等多种医学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对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估。

序贯机械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22 浏览:246

李清贤 朱东全 武玉荣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机械通气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持续有创机械通气,试验组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PICW后2 h的通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W后2 h,两组患者的PaO2、PaCO2、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预后。

序贯机械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32 浏览:335

李清贤 朱东全 武玉荣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机械通气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持续有创机械通气,试验组实施序贯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PICW后2 h的通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W后2 h,两组患者的PaO2、PaCO2、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预后。

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妊娠期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评价 下载:230 浏览:2238

刘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妊娠期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本次的研究一共将86例妊娠期产妇选进,时间最初为2020.1月,最终为2020.9月。使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不同的2组,即对照和试验2组,均有43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妊娠期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孕期健康知识水平与经阴道分娩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分娩方式中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妊娠期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着良好效果。

冲吸式口腔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257 浏览:2155

邹寒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冲吸式口腔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口腔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冲吸式口腔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合格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内容包括:单次操作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口腔清洁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冲吸式口腔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口腔清洁合格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EOS计数、IgE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下载:15 浏览:172

翟慧云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4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OS计数、IgE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EOS计数、IgE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FEV1/FVC、P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显著降低患儿EOS计数、IgE水平,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研究 下载:235 浏览:2546

段远敏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院前急诊护理)。结果:观察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运成功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时间、出诊时间、入院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院前急诊护理更具推广价值。

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72 浏览:870

陈风娥 《诊断医学》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2月的40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阴道镜检查(对照组)、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断(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宫颈病变检出率等。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不同类型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受检者实施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断,患者的宫颈病变诊断检出率、准确率明显提升,且减少误诊与漏诊。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研究 下载:227 浏览:2504

黄艳飞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例,急诊护理)。结果: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角色、肢体、心理、饮食评分高于对照组,皮下气肿、感染、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护理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乙肝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下载:321 浏览:2187

陈素勤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乙肝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护理前2组的SAS、SDS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90.70%,P<0.05。结论:通过对乙肝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可取得确切的护理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并可显著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早期三方协同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38 浏览:1352

张红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验证早期三方协同护理模式在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挑选2019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三方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三方协同护理模式的施行有利于缓解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增加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度,效果明显,可以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