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主观感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391

李秀玲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探讨基于患者需求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主观感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我院卒中后偏瘫患者127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总体幸福感评估量表评分、家庭角色、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观感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74 浏览:428

段燕春 王灿飞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医护人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5例出现肺部感染,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体力状况评分≥3分、C反应蛋白> 10 mg/L、DS分期Ⅲ级、ISS分期Ⅲ级是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及时发现并开展对症治疗,争取减轻患者的病痛,同时要增强其免疫力,减少发生肺部感染。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影像学脑白质病变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 下载:84 浏览:484

​张绿明1 万志荣1 韩旭2 李继来1 王培福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与帕金森病(PD)影像学脑白质病变(WML)及"燕尾征"改变的差异。方法纳入53例PD、16例VP,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评价二组影像学WML特点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计算两组WML程度的差异及黑质致密部背外侧区"燕尾征"的出现率和消失率。结果 VP组多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常合并认知障碍、球麻痹症状,但静止性震颤少见(P=0.000)。VP组Fazekas分级标准评分深部WML得分高于PD组(P<0.05);但脑室旁W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有84.9%的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侧"燕尾征"消失,而VP组仅有25.0%(P<0.05),且PD组"燕尾征"平均得分高于VP组(P<0.05)。结论通过计算头颅影像学WML程度及SWI序列"燕尾征"征象消失程度,有助于VP和PD的临床鉴别。

晚发型Pompe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 下载:84 浏览:502

​王敏 卢岩 邸丽 徐敏 陈海 栾沁榕 朵建英 笪宇威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晚发型Pompe病(LOP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我院确诊的8例LOPD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MRI、肌肉病理特点和GAA基因突变的分布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进展性肢体力弱,其中3例有呼吸困难,4例有亚临床肺功能损害。肌肉病理均发现肌纤维存在PAS染色阳性空泡。4例患者完成GAA基因检测,共检测出7种点突变:c.-32-13T>G、c.1562A>T(p.E521V)、c.1634C>T(p.P545L)、c.1822C>T(p.R608*)、c.1935C>A(p.D645E)、c.2238G>C(p.W746C)、c.1839G>A(p.W613*)。结论呼吸功能不全是LOPD主要特征之一,肺功能监测非常必要,肌肉病理有助于诊断。

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369

高恒舒 李岸芳 卢春林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探究分析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400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每12 h注射1次。连续观察7d,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选择正确的部位、角度、适宜按压时间及力度等,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通畅性恶化的相关因素及预后 下载:84 浏览:512

​付胜奇1 张淑玲1 张杰文2 宋良1 李浩然1 张洪涛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动脉通畅性恶化(APD)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77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PD将患者分为APD组及非APD组。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对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采用NIHSS评分评价入院24 h神经功能,记录入院48 h的早期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于3个月和12个月采用mRS评分评估预后;记录第7 d、3个月、12个月的死亡率。结果与非APD组比较,APD组年龄、3个月mRS评分及高血压病史、入院前使用降压药、入院前使用降脂药、脑白质疏松的比率显著降低,入院及24 h NIHSS评分、12个月mRS评分及意识水平下降、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和侧支循环状态良好的比率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间TOAST分型的其他明确病因型卒中(SOE)及不明病因型卒中(SU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0.46,95%CI:0.30~0.85,P=0.002)、入院NIHSS评分(OR=1.06,95%CI:1.03~1.11,P<0.001)、颅内动脉狭窄(OR=4.87,95%CI:3.02~15.21,P<0.001)、颅外动脉狭窄(OR=3.61,95%CI:1.59~6.37,P=0.011)和侧支循环状态良好(OR=3.17,95%CI:1.45~9.85,P=0.002)是APD的独立相关因素。与非APD组比较,APD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早期卒中复发比率显著升高(均P<0.001),第7 d、3个月、12个月的死亡率及3个月、12个月的预后不良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入院NIHSS评分、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状态良好与入院24 h APD独立相关,高血压病史具有保护作用。APD早期及长期预后均不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81 浏览:495

​陈亮 刘梅 陈洁 吴岩峰 吴晋 刘庆萍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161例AIS患者(AIS组)及110例其他患者(对照组)起病第1、3、10 d的血清VE-cad水平。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缺损亚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的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轻度缺损亚组比较,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与中度缺损组比较,重度缺损组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P<0.05)。AIS患者发病第1 d、第3 d、第10 d的血清VE-cad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4,r=0.809,r=0.717;均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第3 d及第10 d VE-cad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 d(P<0.05)。结论 VE-cad参与了AIS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预后的一个重要血清标志物之一。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研究 下载:65 浏览:365

曹磊 张甜 谢玲玲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查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知识-信念-行为水平,为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营养知识-信念-营养问卷进行调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处理,最终确定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25例患者营养知识(16. 46±3. 12)分,营养信念(18. 07±3. 24)分,营养行为(28. 52±0. 88)分,知信行总分(63. 05±7. 24)分。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 <0. 05),年龄<60岁明显高于年龄≥60岁(P <0. 05),城镇明显高于农村(P <0. 05),已婚明显高于未婚/离异/丧偶(P <0. 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明显高于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含中专)(P <0. 05),家庭经济收入≥6000元/(月·人)明显高于家庭经济收入<6000元/(月·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肿瘤内科患者营养知信行水平与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为其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知信行水平整体偏低,与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明显相关。医护人员应结合这些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营养知信行水

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研究 下载:84 浏览:500

​顾宝东 王利 吴常征 杜青 孙娜 李鑫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NICE)早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发病72 h内的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126例,记录其发病时一般临床资料和hs-CRP水平,随访30 d。采用Cox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别探讨hs-CRP水平与NICE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并用ROC分析hs-CRP对NICE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hs-CRP低风险组(<1.0 mg/L)相比,中等风险组(1.0~3.0 mg/L)复发风险为其1.181倍(95%CI:0.456~3.061),高风险组(≥3.0 mg/L)为其4.238倍(95%CI:1.667~10.706)。调整混杂因素后,与低风险组相比,中等风险组复发风险为其1.080倍(95%CI:0.403~2.894),高风险组为其4.776倍(95%CI:1.561~14.615)。hs-CRP水平与NICE复发风险呈正相关(P<0.05)。hs-CRP、ABCD2评分、hs-CRP联合ABCD2评分预测NICE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0(95%CI:0.520~0.780)、0.696(95%CI:0.575~0.817)、0.739(95%CI:0.620~0.859),联合预测的AUC值最大。结论 hs-CRP是NICE复发的预测因子,与ABCD2评分结合后能改善对NICE早期复发的预测能力。

延续性护理对克罗恩病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护能力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31

卢凌云 佘琬娴 黄彦霞 张洁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克罗恩病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出院指导,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克罗恩病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能改善生存质量,增强自护能力。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4 浏览:501

​辜蕊 李蓉 唐卉 王蕾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LVO)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影像学检查将2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前循环脑梗死组及后循环脑梗死组,进一步分为LVO亚组及非LVO亚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前循环脑梗死组非LVO亚组比较,LVO亚组女性、心房纤颤、意识障碍、凝视、面瘫、上肢瘫痪、下肢瘫痪、感觉障碍、失语比率及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共济失调比率显著降低(P<0.05)。与后循环脑梗死组非LVO亚组比较,LVO亚组心房纤颤、意识障碍比率及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心房纤颤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98,95%CI:0.254~0.979;OR=2.484,95%CI:1.259~4.899),凝视、失语对预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有统计学意义(OR=4.487,95%CI:1.791~11.243;OR=5.113,95%CI:1.773~14.744)。结论女性、心房纤颤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视、失语对预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有统计学意义。

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治疗Wilson病神经系统症状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8

​李良勇 吴云虎 李亚军 杨文明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添加治疗Wilson病(WD)神经系统症状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WD患者随机分为谷胱甘肽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驱铜治疗和低铜饮食,谷胱甘肽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0.9~1.8 g/d),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行改良Young量表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醇(MDA)、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24 h尿铜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谷胱甘肽组及对照组改良Young量表评分及MDA、ALT、AST水平均降低(均P<0.05),TAC、24 h尿铜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谷胱甘肽组治疗前Young量表评分及TAC、MDA、24 h尿铜、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谷胱甘肽组治疗后改良Young量表评分及MDA、ALT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TAC、24 h尿铜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加强排铜效果,提高抗氧化应激水平,改善WD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安全性较高。

1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下载:87 浏览:496

​张欣 赵丹阳 李光健 林卫红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ADNFLE)的临床特征和EEG特点。方法收集14个ADNFLE家系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个家系共157名成员,现存49例患者,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其中9个家系每代均有患者。男23例,女26例;发病年龄4~25岁,平均14.6岁。临床表现为偏转强直发作19例(38.78%),姿势性强直发作16例(32.65%),局灶自主神经发作7例(14.29%),过度运动4例(8.16%),一侧阵挛性运动8例(16.33%),全面性失神发作7例(14.29%),发声发作15例(30.61%),惊恐发作3例(6.12%),局灶扩展至双侧强直-阵挛发作(FBTCS)22例(44.90%)。有发作先兆27例(55.10%),发作时伴知觉损害者22例(44.90%)。夜间发作为主48例(97.96%),白天发作为主1例(2.04%)。12例先证者行24 h长程EEG监测显示,发作间期异常11例,双侧放电1例,单侧放电10例(额区6例,颞区4例);癫痫样放电10例,慢波3例。1例先证者监测到发作期EEG表现为突出背景的额区尖波、尖慢波及棘慢波。34例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中,32例(94.12%)疗效良好,2例(5.89%)调整多种抗癫痫药物后疗效仍不佳;15例患者未用药,均随年龄增长逐渐好转。结论 ADNFLE起病年龄小,有家族史,发作特点多表现为夜间成串、刻板且短暂发生的运动发作,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学表现多无异常,睡眠期EEG有时可见额区的癫痫样放电,卡马西平治疗多有效,预后良好。

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58 浏览:376

吴玉琴 王云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2020期

摘要: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非痴呆患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测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经测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均呈正相关性(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性(P <0. 05)。结论血管性痴呆经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各自量表评分数据存在相关性,负性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可增加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22 浏览:306

王俊敏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中,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帕金森病剂末现象的危险因素 下载:84 浏览:504

​张敏 朱红灿 刘金玲 祝清勇 王天舒 高萌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探讨帕金森病剂末现象(WO)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剂末现象-9项问卷(WOQ-9)评价149例PD患者有无WO。根据临床WO定义将WOQ-9(+)患者分为临床WO(+)组和临床WO(-)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发病年龄)、疾病概况(评估时疾病持续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治疗概况[发病至启动左旋多巴(LD)的时间、LD治疗时间、LD起初剂量、LD终末剂量、是否联合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结果与临床WO(-)组相比,临床WO(+)组发病年龄显著降低,疾病持续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LD治疗时间、LD初始剂量及终末剂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两组患者性别、发病至启动LD的时间、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LD终末剂量、UPDRSⅢ评分为WO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UPDRSⅢ评分、LD终末剂量可较好预测WO的发生。UPDRSⅢ评分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0.913)及灵敏性(85.5%)最高,起病年龄的特异最高(97.7%)。随着LD治疗时间的延长,WO发生的风险随之增加(P=0.008)。发病年龄的早晚(分为早发型<50岁、晚发型≥50岁)与WO关联不大(P=0.565),而每日接受LD治疗剂量超过400 mg的PD患者WO发生风险显著增加(P<0.001)。结论在临床中应警惕发病年龄较低、UPDRSⅢ分值及LD终末剂量偏高的患者发生WO,根据个体特征进行个性化治疗则是降低运动并发症的最佳选择。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29 浏览:418

王俊敏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中,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11 浏览:212

高桂英 凌佩瑶 巢文英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信息,统计记录腹膜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例患者中发生腹膜炎的73例,占28. 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低文化水平、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长、总蛋白(TP)水平下降、血钙(Ca)水平下降。结论我院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8. 08%,腹膜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低文化水平、伴有糖尿病、透析时间长、总蛋白水平下降、血钙水平下降,结合危险因素制定防范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遵医行为及健康认知的影响 下载:66 浏览:345

林燕 邱洪清 程志健 仲秋红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遵医行为及健康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健康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复诊、心理自调、用药饮食及生活自护方面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疾病认知、治疗认知、自护认知及康复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其遵医行为,可强化其健康认知。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附1例报告) 下载:82 浏览:506

​孙伟 叶世菲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探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的神经系统PN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表现为反复头痛发作3年。腰穿CSF检查示细胞数正常,蛋白轻度升高;头颅MRI示双侧丘脑异常信号,增强示双侧丘脑低信号。胸部CT示左肺上叶少许胸膜下肺大泡;PET-CT示左肺上叶(主动脉后方)高代谢结节。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癌胚抗原水平升高。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腺癌。本研究回顾性总结PNS相关文献报道,其常见临床表现为眩晕、复视、共济失调、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及脊髓炎。结论 PNS常见表现为眩晕、复视、共济失调、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及脊髓炎,以反复头痛为临床表现少见,可疑患者应行全身检查排除PNS。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