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运用 下载:125 浏览:1552

陶艳红 《国际护理学》 2023年1期

摘要:
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由美国卡罗拉多州伍德兰帕克高中的教师提出,其基本思路是将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堂外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课堂则转变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翻转课堂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由教学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答疑解惑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中心。翻转课堂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但也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达成相应的教学和学习目标。本研究以职业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将翻转课堂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132 浏览:1540

田永艳 霍甜 李海花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对心血管老年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知识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20年5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医治的老年病人(88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乙组(44例)、甲组(44例)。对两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甲组加入健康教育知识,然后对两组病人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的总体依从率为94.87%,乙组患者的总体依从率为79.49%,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0.042)。甲组的总体满意程度为97.44%,而乙组的总体满意程度为80.05%,有显著性差异(X=5.014,P=0.025)。结论:对心血管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可以提高病人的遵医率和满意度。

人性化带教联合微信平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下载:127 浏览:1347

李海花 田永艳 霍甜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评价人性化带教和微信小程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心脑血管疾病护理教学的指导作用。方法:将56名心血管科实习护理人员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是常规带教法,实验组是以人性化带教为基础。结果:两组护士实习生的理论与实际工作成绩、教学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在指导后的护理人员中,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方面的表现超过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教学满意度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带教和微信小程序相结合的方式,更容易为临床实习护士所接受,能明显提高临床实习护士的整体素质。

结构化情景模拟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34 浏览:1444

霍甜 李海花 田永艳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结构化情境模拟法对心血管专业护理学教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在我院心血管科实习的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教学法;然后在选择2021年30例在我院心血管科实习的护生为研究组,对其进行结构化情境模拟教学;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及满意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技能测试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技能测试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教学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结构化情境模拟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使护生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他们可以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过程紧密结合,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心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PBL结合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分析 下载:146 浏览:1931

冯钰 《国际护理学》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PBL结合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心内科实习的80名护士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运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护理实践教学,观察组运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进行护理实践教学,对两组护士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士生理论成绩与技能成绩比较,观察组护士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士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各项人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护士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营养支持与并发症预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措施与评价 下载:161 浏览:2046

宋伟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其对并发症预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应激性溃疡、肠道菌群失调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营养状况,稳定生命体征,提高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下载:131 浏览:1340

郭金焕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的应用,主要分析该特色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共计纳入180例研究对象,其均为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患者,将其划分到两组中,每组各纳入90例患者,分别采取各不相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选择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选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从干预效果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评比探析。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从这三项指标的对比中均可以看出研究组的表现更为理想(P<0.05)。结论:通过在医院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下载:142 浏览:1653

蔺彦梅 宋芹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方法,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多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明显提升,保障患者有良好的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探索 下载:141 浏览:1765

张勇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各行各业对于全能型、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高,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标准。高职院校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思路和运用方法,在过往教学经历中汲取经验、总结方法、反思不足,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及价值。通过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为高职内科护理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内科护理知识,提升学生临床实践水平,为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

融合人性化管理理念开展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下载:152 浏览:1927

高郝春 马弯 《国际护理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融合人性化管理理念开展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效果,为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提升提供指导。方法:从神经内科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住院治疗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模式差异分为对照组(100例,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管理)与观察组(100例,融合人性化管理理念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观察2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结果:经护理管理观察组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护理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与满意度提升,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实现神经内科护理干预作用充分发挥。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职内科护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策略 下载:162 浏览:1997

邓蔚娟 朱薇薇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体验式教育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能够保证学生学习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进而充分提升学习质量。本文阐述了中职内科护理体验式教学特征,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内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与人员提供参考。

观察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价值 下载:152 浏览:1921

陈菊菊 霍艳虹 《国际护理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研究所用样本资料包含56例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治疗有效率、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56.38±1.2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0.56±1.12)分;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55.47±0.5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8.24±0.86)分,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产生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鉴于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较高,相关人员可对其推广。

试析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154 浏览:1686

王晓丹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医学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9年7月至11月60例普通内科临床护理患者进行诊疗研究和体会。根据是否将风险管理用于护理诊断和治疗,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1:1,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体验。结果: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低、病理诊断不及时、风险管理不到位是内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实验组和对照组目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临床护理患者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项目化教学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与探索 下载:176 浏览:2483

邬登聪 《国际护理学》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逐步提高护理专业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方法选取2019级护理专科二年级中的一个班为传统组,以传统教学法为主开展内科护理教学活动,另一个班为教改组,以实施项目化教学活动为主,通过对课程学科性质和教学体系的逐步改变。以相应的项目引领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通过打造典型化的内科护理病例模块,使学生能够以自主学习的模式获取相应的知识,最终完成阶段性的课业任务,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打到阶段化的课堂学习标准。在改革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逐步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以考核职业素养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充分的体现出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保证了内科护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质量。结果两组学生在实践内科护理职业技能考试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成绩、时间、技能掌握情况、理论现实联系程度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所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护理学教学活动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相互融合,在改革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试议内科护理中循环内科护理的隐患与对策 下载:161 浏览:1792

李嘉艺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顾名思义,循环内科患者病情易反复发生,患者年龄一般较大,因此,护理过程难度大,护理风险较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甚至演变成刑事案件,后果不堪设想。本文从循环内科护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其特点,对其目前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对潜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缓解医患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护理分析 下载:172 浏览:2486

马燕 《国际护理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90例脑卒中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采取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神经内科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尿微量蛋白则高于对照组,而康复总有效率研究组患者也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神经内科护理应用到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当中,可以取得很好的康复效果,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研究 下载:150 浏览:1769

李顺杰 夏明明 吕婷婷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诊内科护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择84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患以常规护理作为基础辅以急诊内科综合护理,对照组仍旧采取常规方式加以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电异常恢复时间、治疗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急诊内科综合护理能够取得较好效果,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同时减少治疗时间,可在临床领域大力推广应用。

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及防范措施研究 下载:186 浏览:2348

王琳琳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是维护护患关系的主要手段,是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护理的重要基础。内科作为医院主要科室之一,良好的护理是优质服务开展的基础,是维持医院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但是由于内科护理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员随着节假日的减少以及护士本身思想松懈的潜在问题,导致在内科护理中经常发生护理纠纷,造成管理中的薄弱点。本文针对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的提出了方法措施。

风险管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下载:170 浏览:2281

杜静 熊玉娇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探究组50例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风险事件情况及其发生率等。结果:探究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6.00%显著较低于常规组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对护理期间所发生的风险事件采取有效解决对策,显著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投诉,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下载:184 浏览:2120

袁霞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人数各3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接受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对于所接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接受了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更高只应用了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相较于只应用了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而言,接受了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更高,组间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内科的患者采用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进行管理更能确保护理的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