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双减背景下,音乐学科应用于课后服务的实践路径探究 下载:240 浏览:2415

周洁冰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2期

摘要: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还孩子们健康快乐的童年,是近几年来各地奏响课改的最强音。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深知自己责任之重大。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心理上为学生"减负";优化教学方法,是在学习上为学生"减负"。但"减负"不等于无负担,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每节课的知识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有趣。在“双减”背景下让音乐课上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真正实现音乐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效果。

浅谈王志信音乐对声乐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下载:240 浏览:2414

李艳静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近年来,不少本科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王志信音乐特别是声乐作品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大部分学者以创作风格和演唱特点为写作的内容研究。目前还没有人系统的分析此种论文的开题构思和具体写作的步骤,本人对王志信声乐研究多年,从作者的简介到写作构思框架等来具体分析,帮助那些需要写作的朋友们。

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中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下载:316 浏览:1320

舒天凤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教育方面的问题已经转变为一个现实而又古老的问题,当前中小学生的美育教育中,音乐教育逐渐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重要阵地。音乐鉴赏课在小学时期音乐课中具有重要意义,音乐鉴赏课的顺利开展对中小学生自我培养实践能力、审美性格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在音乐鉴赏课中,能够打破一定的时空限制,让中小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体会音乐,感受氛围,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相关作品分析,从而达到切实提升音乐审美素养,调动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体验音乐鉴赏课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成人教育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研究 下载:230 浏览:2421

李艳静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
成人教育声乐学习尤为重要,那么在教学中一定要按照“成人教育”的特点,制定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方针路线目标和声乐教学技术新理念的思维,才会有利于成人教育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科专业和提升本专业技术技能,才会真正的掌握技术,在教学中寓教于乐和掌握歌唱的根本技能。

浅谈当代多元化的音乐传播方式 下载:302 浏览:1326

陈雨欣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音乐的传播方式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在内容上,音乐和文化形式的有机融合,找到了共同点,打破了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传播形式上,移动数据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对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笔者本文从传统音乐传播方式和新兴音乐传播方式进行对比;新媒介环境给音乐传播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探究媒介技术变革下当代多元化的音乐传播方式。

关于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思考 下载:300 浏览:3013

张蓓蓓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2期

摘要:
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影响深远,因此该项教育工作引起了广泛重视,本文内容则是在这一背景下所提出。本文撰写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运用逆向思维,追求快乐学习 下载:55 浏览:500

李红祥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为了帮助学生感知逆向思维,帮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中的快乐,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希望通过在教材中设置逆向思维、从问题出发寻找解题思路、用质疑的眼光反思数学问题等途径,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各种乐趣。

论高中音乐术科生声乐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汕尾市城区汕尾中学为例 下载:427 浏览:1418

吴琼霖 《当代音乐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非常抽象。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经常会因为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或者受到感觉的干扰走了不少弯路,从而阻碍了进步。本文从学生学习声乐的角度,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对一些在歌唱活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并不太成熟的见解,但求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地方民族音乐在音乐学中结合的实践探究 下载:361 浏览:1425

方飞 《当代音乐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如今,我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音乐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音乐教学专业的设置为音乐行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是社会性音乐人才的大后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历经沧桑岁月的洗涤,历史极为悠久,是我国浩瀚博大文化的重要象征。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继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华,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如此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向纵深处发展。因此,本文着力从现状和对策两部分探讨如何将民族音乐文化更加完美地融入高校音乐教学当中。

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 下载:364 浏览:1553

黎晓 《当代音乐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学科融合可以将两个学科的授课特色相互融合,以小学音乐与美术学科融合为例,可以将音乐的“动态美”与美术的“欣赏美”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审美观念有一定的融合启发。本文在学科融合背景下探讨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创新内容,对学科的初步融合做出尝试。

浅谈民族民间音乐采集之方法 下载:453 浏览:2644

伍承骏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民族民间音乐是在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它最生动地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准确记录、描述,又是进行有价值的研究的前提;而这个研究于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等的研究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照系。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载:130 浏览:1275

郭志刚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近几年国家关于心理健康出台一系列文件,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初中生作为社会一员,全民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群体,需特别关注。对个人成长而言,初中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学生成长中会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和他们一起走出成长的困境。

中国当代人物群像油画研究 下载:134 浏览:1396

蔡家铭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人物画在油画创作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艺术史上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是如此,有着无数优秀伟大的人物画,艺术家通过对当下各类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描写刻画,间接地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现实。而在人物画中,既有单一的人物创作,也有着大量对某一特定群体进行描绘的人物群像油画。区别于普通的单一人像画,群像画的目的更多地在于展示出群体间的共性也不乏个体间的差异性,而不是针对一个人的突出表达。因此在画面上呈现这样一个群体形象也更具有难度。本文将探究中国当代人物群像油画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

“双减”政策下,音乐学科多元化活动的探索 下载:432 浏览:1477

张茜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在教育部下达“双减”政策后,我作为学校音乐学科负责人,积极探索落实音乐学科多元化教学在课后服务中的育人成效。配合学校做好“双减”与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本学科教师积极探索学科融合,基于本学科的活动,为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学生与家长多方压力;通过多元化育人,改善学生书写作业与考试情绪负担,激发学生活力,激活多样课堂实效;缓解学生在校静态思维固化,以及学生在校时长增长后其他学科作业负担。音乐组开展了课后服务“小乐器拓展活动”舞蹈、合唱等艺术活动。基于年级不同的分级小乐器设计,学科融合下以活动为主的音乐分层教学;以及我校阶段性展示,激发孩子兴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家庭课外培训负担,活动育人。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音乐学习兴趣 下载:452 浏览:2485

段娜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小学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提升小学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近五年抗战时期我国音乐教育文献研究综述 下载:453 浏览:2446

杜司汝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民族矛盾上升到了重要位置,音乐教育也随社会背景的变化而不断革新。近年来,多篇关于抗战时期我国音乐创作的发展、音乐作品的特征探究和音乐家的贡献研究等论文不断问世。笔者在拜读了近五年发表的抗战时期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文献后,关注到陕甘宁、重庆和桂林地区的音乐教育。笔者对抗战时期这些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及本时期我国音乐教育发展革新的相关文献做了大致梳理。

20世纪复调技法在西方的发展——以兴德米特、肖斯塔科维奇、谢德林的复调套曲为例 下载:87 浏览:448

臧婷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20世纪是一个多变而又富有创新意识、觉醒意识的时代,每一位作曲家都有自己抑或继承传统、抑或兼容并蓄、抑或开拓创新的独特风格,使得复调套曲在20世纪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觉醒,相应的许多现代作曲家也将自己的创作风格开始转向前奏曲和赋格曲,复调音乐的复兴也正是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在继承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同时复调创作技法也越来越现代化。本文主要对德国作曲家兴德米特《Ludus Tonalis》(又称《调性游戏》)、肖斯塔科维奇《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与谢德林《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三部作品中的复调技法的研究,展现出不仅继承和延续了20世纪以前的复调风格,更是对现代复调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由于创作技法的不同,使得具有引领性的三位作曲家的创作思维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他们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增强了复调音乐的延展性和生命力。

作为修辞的音乐表演:从创作到演绎 下载:76 浏览:410

廖希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文章指出音乐表演作为广义上音乐创作的一部分,与音乐修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音乐表演是音乐修辞的最终阶段。修辞术与音乐的表演性有着历史悠久的关系,但不同的是,演说家通常一个人完成修辞过程,但是对于音乐来说,由于作曲家和表演者相互分离,表演者需要考虑什么是作曲家的修辞,以及要如何在演绎时选择个性化的表演修辞。文章通过"装饰还是旋律""结构还是修辞?"等示例探讨音乐表演中的相关问题,最终总结出音乐不仅是创作到演绎的实践过程,还可以是其逆向的过程,即从音乐表演到音乐修辞——由寻找最贴切有效的表演修辞从而探究音乐本源内涵的过程,并以无限可能性的路径,为音乐赋予新的生命力。

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下载:72 浏览:475

谢丹1,2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随着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渐完善,教育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今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而音乐教学是文化传承、修养提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音乐所蕴含的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使莘莘学子从中受益。所以,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广大教师务必要考虑把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融入在内,借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音乐文化知识能够深入人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引领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

论声乐教学语言的会话含义 下载:88 浏览:378

姜庆新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声乐教学中的最直接的方式不外乎是示范和理论教学。然而声乐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直接与间接性。声乐教学中学生能否准确和高效地接受教师的理论和示范,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因个体的发声构造差异、理解水平差异等因素使得声乐教学常常变成一种"抽象的"教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