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传统政德文化对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价值 下载:211 浏览:2216

吴彬1 韩东琳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5期

摘要:
中国传统政德文化对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价值有:一要坚定为民宗旨,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二要坚守诚信底线,构建社会诚信制度;三要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四要做到严以修身,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关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研究 下载:263 浏览:2791

刘本琪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工作:必须守好舆论宣传主阵地;明确教育引导主渠道;立足文化渗透主平台;夯实实践养成主根基;完善制度保障主心骨。

关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下载:254 浏览:2897

王利雪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基层治理的重要领导力量,坚持多元共治,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

马水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 下载:273 浏览:2893

肖林林 《中国城镇》 2023年2期

摘要: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我们将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为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瓜分问题的有效举措,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结合,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进一步健全机制、调整政策、细化要求、压实责任、精准施下策防止返贫致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下载:245 浏览:2621

王建华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在10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始终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揭示了我国文化发展规律,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具有独特性,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研究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的发展路径 下载:86 浏览:895

陈松敏 《环境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并对相关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与标准。政府部门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有序开展,逐步推出了相关文件与法律体系,例如党内法规体系,如今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逐步成熟与完善,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从实际角度出发,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制度体系、实施体系以及保障体系,由三者共同形成。即便当前党内法规体系趋于成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基于此,本文简单阐述了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的内涵,随后提出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发展路径,以期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提供重大保障。

浅析新时代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下载:251 浏览:2866

张伟娟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摘要: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是整个社会治理的核心,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治理的理念和手段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调适,治理模式与实施策略也在持续改进。我国社会治理经历了从传统的“政府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战略转型,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如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以实现,是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本质要求。

关于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研究 下载:282 浏览:2900

邱洪锋 《中国城镇》 2023年1期

摘要: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双碳”目标实现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千年大计。但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面源”污染、城市污染物向农村转移以及村民生态意识不高等原因都影响了生态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通过加强宣传、推进生态监管以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举措,切实推动生态振兴,进而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的几个误区 下载:283 浏览:2906

刘林山 《中国城镇》 2023年1期

摘要:
乡村振兴是一项全局性和系统性工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许多误区要引起重视,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盲目推崇规模化、简单复制他人成功经验等大量存在,乡村振兴依然任重道远。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215 浏览:2663

范佳伟 张彬 《软件工程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主要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关键技术,希望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与各领域传统技术与管理方式的深入融合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

高质量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建设存在的问题--以赤水市为例 下载:314 浏览:2949

黎洪才 《中国城镇》 2022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赤水市初步探索出山上栽竹、石上种药、林下养禽、水中养鱼等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但在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农业生产标准化缺乏、农业作业机械化严重不足、管理智能化有待提升、产品品牌化较弱、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入等主要问题。现笔者以赤水市为例,浅谈赤水市高质量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实践探究 下载:315 浏览:2935

邓海波 《中国城镇》 2022年10期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立足于人民,根据现有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本文通过概括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关系的基本原理,并在该原理中国化进程中关照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历程,最后仍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视域框架下,进一步审视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新思想、新理论的深刻内涵,并从产业发展、城镇辐射、社会治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新实践进行探究。

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几点思考 下载:252 浏览:2901

邓盼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下简称“先行示范区”),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思考“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所作出的重大决定。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进一步审视本地区未来发展规划,是接下来全省各地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先行示范区”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如何理解“示范”二字的丰富含义?粤北韶关如何有效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本文尝试对这三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巩义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路径初探 下载:263 浏览:2886

翟佳妮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社会治理,关乎人民的福祉,更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巩义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百强县,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美丽新巩义为目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探索 下载:365 浏览:2983

谢玉生 《中国城镇》 2022年6期

摘要:
近些年,尤其是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将农村工作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实现乡村振兴与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所占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文章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分析与探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首先简述了当前乡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接着提出了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措施,希望本文的浅薄意见,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在乡村人口持续减少趋势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以禄丰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为例 下载:354 浏览:2980

顾汉鹏 《中国城镇》 2022年6期

摘要:
乡村人口的持续减少,必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很多问题和挑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主动顺应乡村人口持续减少的社会发展大势,规避乡村人口减少带来的不利因素,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陇南市为例 下载:108 浏览:1175

石凯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4年9期

摘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中央“三农”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执行者,是我国各地区党建基础的“神经末梢”,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农村和农民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传承成功经验,勇于创新工作方法,弥补不足,认真寻找差距,狠抓落实。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历史契机,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研究 下载:120 浏览:1166

付晶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4年9期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中组织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保障。组织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核心和关键,因此,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开封推动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下载:113 浏览:1086

王琳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4年9期

摘要:
开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将从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质量、以高质量的经济活动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高品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等方面入手,更好地以人为核心进行发展。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下载:409 浏览:3189

杨卫昆 《中国城镇》 2021年11期

摘要:
国家领导在庆祝建党100周年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将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抓住关键环节。乡村振兴涵盖了五大方面,但归根到底首先是产业发展问题,离开了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因此,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在于大力促进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