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及用水安全管理分析 下载:64 浏览:733

刘桂华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结果,总结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随机采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的饮用水样本实施微生物检测(包括: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分析微生物检测结果。结果:2021年共计选取330份枯水期饮用水样本和330份丰水期饮用水样本,在本组所选的330份枯水期饮用水样本中共计检出24份总大肠菌群、6份耐热大肠菌群、60份样本检出菌群,所选的330份丰水期饮用水样本中共计检出27份总大肠菌群、12份耐热大肠菌群、42份样本检出菌群,农村地区的检出份数明显高于城市地区;2021年共计选取328份枯水期饮用水样本和328份丰水期饮用水样本,在所选的328份枯水期饮用水样本中共计检出3份总大肠菌群、1份耐热大肠菌群、63份样本检出菌群,所选的328份丰水期饮用水样本中共计检出1份总大肠菌群、3份耐热大肠菌群、87份样本检出菌群,农村地区的检出份数明显高于城市地区;2023年共计选取273份枯水期饮用水样本和300份丰水期饮用水样本,在所选的273份枯水期饮用水样本中共计检出6份总大肠菌群、3份耐热大肠菌群、69份样本检出菌群,所选的300份丰水期饮用水样本中共计检出6份总大肠菌群、1份耐热大肠菌群、120份样本检出菌群,农村地区的检出份数明显高于城市地区。结论:饮用水中存在微生物超标情况,农村地区检出数明显高于城市地区,丰水期检出份数高于枯水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以及丰水期,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质量的控制措施研究 下载:214 浏览:2040

李传浩 王凯 胡友艳 刘萍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率逐渐增加,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食品安全检测作为重要的基础,做好质量总体控制,作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当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有效的解决食品安全检测当中的问题,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给予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41 浏览:484

杨文焕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探讨和研究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接收的6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根据计算机数字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病原微生物检验)和对照组(34例,采用大便+血常规检验),统计观察组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病原菌药敏情况,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后续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检验,观察组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气单胞菌9例、志贺菌15例、其他菌属8例,病原菌检出率为94.11%,同时药敏试验显示,气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为33.33%、11.11%、22.22%、33.33%;志贺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为26.67%、20.00%、33.33%、20.00%;其他菌属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为12.50%、37.50%、25.00%、25.00%,且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及后续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意义,能够有效检出病原菌,并明确其分布水平和耐药情况,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后续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采用。

利用体检信息探讨慢性病防控对策 下载:490 浏览:5034

王翠兰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不断趋于年轻化。利用体检信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检查,对于慢性病的早期发现、预防、治疗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业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疾病预防控制所,长期致力于卫生保健防疫服务,本文将就如何利用体检信息开展慢性病防控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一些努力。

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应用研究 下载:258 浏览:3029

樊兆坤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2期

摘要:
探讨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某省某市的60例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并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没有开展卫生理化检验的30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为参照组,2019年1月-2023年12月开展卫生理化检验的30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事件有效控制时间、民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报告发出时间、卫生理化检验实施前后检验误差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事件有效控制时间、报告发出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民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中未出现检验误差,检验误差率为0.00%,参照组中出现4例检验误差,检验误差率为13.33%,研究组卫生理化检验实施后检验误差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缩短事件有效控制时间、报告发出时间,提高民众满意度调查,并降低检验误差率。

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对策探讨 下载:498 浏览:5136

王道雄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国民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增加,国内每年患有肺结核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患病率逐渐升高,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该病症具有发病率高、传染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对肺结核病症进行预防控制是疾控中心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主要从疾控中心病症控制情况及对策实施情况进行讨论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施效果分析 下载:288 浏览:2902

田英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分析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施效果。方法 筛选在疾控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阶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6纳入本次研究中,根据理化检验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28例,其中传统理化检验作为比照组,实施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作为研讨组,观察检验差错率情况以及控制效果。结果:研讨组误差率3.57%(1/28)较比照组误差率25%(7/28)而言显著降低,差异较大(P<0.05)。检验质量控制效果方面:研讨组报告发出时间、控制时间均较对比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差距(P<0.05)。结论:对于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后,对于报告发出时间缩短,进一步提高控制疗效,从而减少误差几率,可广泛推广应用。

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样本的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结果 下载:277 浏览:3047

李俊童 刘倩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研究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样本的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22年07月-2023年09月到本院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58例,对全部患者实施排泄物、呕吐物、肛门拭子、手指拭子、饮食和工作环境进行检验,记录被发现的细菌数量以及血液中的病毒种类的分布状态。结果:在所有的食品中毒病例里,20例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6例是沙门杆菌引发的,10例是由变形杆菌引发的,8例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4例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4例是由志贺菌引发的,2例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发的;共检测到116种病原菌,其中粪便的检出率最高,达到60.00%(36/60),肛拭子的检出率为43.80%(42/98),呕吐物的检出率为14.80%(8/54)。病原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达到6.30%(58/924),其次是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2.80%(26/924),再次是变形杆菌检出率为1.10%(10/924)和沙门氏菌检出率为0.60%(6/924);在沙门菌中,有2种是鼠伤寒沙门菌,6种是肠炎沙门菌。在副溶血性弧菌中,有2株O4:K8型,30株O3:K6型,以及9株其他型。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株A-C型,2株A型,以及4株a型。在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有3种是侵袭性大肠埃希菌,5种是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而10种则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结论:通过对大量样本的特定微生物分析,可以帮助医师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识别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及其相应的血清病毒种类。

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下载:258 浏览:2918

杨秀彩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1期

摘要: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08月—2023年08月本疾控中心2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以时间点分组,2022年08月—2023年02月做常规微生物检验(对照组),2023年03月—2023年08月做持续质量改进微生物检验(试验组),对比2组不同管理方式的价值。结果:试验组管理质量评分、微生物标本检验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运用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所获得的价值良好,可提升管理质量、微生物检验标本达标率。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下载:209 浏览:3051

任光芬 田应蓉 张羽红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9期

摘要: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022年本疾控中心的微生物检验标本300份,其中2021年开展常规的微生物检验工作,2022年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微生物检验工作,由6名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人员落实检验工作,分析检验价值。结果:实验组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标本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控中心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实施微生物检验工作,可提升管理质量,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的达标概率,值得运用。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 下载:163 浏览:1546

王梦琪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探究分析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
方法:本疾控中心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对16岁以下儿童进行疫苗接种,383名接种了流感疫苗的儿童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未接种流感疫苗的383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后,对两组儿童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随访12个月后,研究组儿童的流行性感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儿童发病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儿童出现16例不良反应,分别为4例红肿、5例发热、1例皮肤瘙痒、6例头晕,发生率 4.17%。上述症状均比较轻微,可自行恢复。结论:流感疫苗对儿童流行性感冒患儿有较高预防效果,可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理想价值,值得推广利用。

腹泻患儿粪便中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下载:152 浏览:1849

姜娜娜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对烟台黄渤海新区腹泻患儿粪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腹泻致病的主要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3年4月份,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份,选择该时间段内烟台黄渤海新区疾控中心接收的8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研究,对患儿粪便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患儿微生物感染情况及部分病原菌耐药性。结果:通过检测,共有63例粪便样本检出病原微生物,其中细菌感染23例(36.51%),腹泻相关病毒感染40例(63.49%),包括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1例)、沙门氏菌(8例)、志贺菌(4例)、诺如病毒(27例)、轮状病毒(13例)。大肠埃菌对氨芐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均会出现耐药;沙门氏菌对氨芐西林、头孢他定、阿米卡星耐药。结论:对腹泻的患儿进行粪便病原微生物检查,可以判断患儿的病情,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 下载:231 浏览:2333

崔燕妮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选择在某某医院诊治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掷硬币原则把患者分为中医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中医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护理,两组都护理观察3个月,采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行为评估问卷(Hyper-tension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Rang Scale)评定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变化情况。结果:护理期间中医组与对照组的依从性分别为100.0%和90.9%,中医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8.8%,中医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效能行为评分均高于护理后(P<0.05),中医组护理后自我管理效能行为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应用能提高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总体疗效。

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的价值研究 下载:288 浏览:2913

宋霞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6期

摘要:
研究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2年6月期间,本地区收入的8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采集患儿粪便样本后,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病原微生物种类及耐药情况。结果:88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85例,检测出率96.59%,其中又以志贺菌检出率38.82%最高,其次为沙门菌25.88%、弧菌属18.82%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志贺菌、弧菌属均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最高,分别为33.33%、18.75%,沙门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最高,为31.82%,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强,为44.44% 其他病原菌则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为60.00%。结论:在儿童细菌性腹泻疾病中病原微生物主要志贺菌、沙门菌以及弧菌属为主,临床可以通过微生物检验明确患儿的病原菌类型,并通药敏试验为其选择高敏感性治疗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疾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基于Arduino平台的核辐射侦检机器人在防原训练中的路径规划与控制算法研究 下载:142 浏览:1508

张洋 叶锋 余冉冉 陈刚 匡健 《核工业与技术》 2023年6期

摘要:
为了应对核突发事件威胁,通过设计一种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辐射侦测的机器人,并研究其在防原训练中的路径规划与控制算法。基于Arduino平台搭建了核辐射侦测机器人,并配备必要的传感器模块来实时监测辐射水平。其次,通过遗传算法设计了一种路径规划算法,考虑环境地图和安全区域预设,以获取最佳行进路径。随后,开发了控制算法,将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相结合,使机器人能够根据辐射水平自主决策并执行相应动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帮助机器人有效规避辐射源,确保操作者的安全,并提高防原训练的效果,可为异常严峻的核突发事件的早掌握、早预防、早发现提供重要支持。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载:65 浏览:730

张洪琼 赵娜 《中国仪器》 2024年12期

摘要:
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医疗领域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逐渐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时刻为保护人民安全做准备。相关的疾病防控机构也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不断加大对于疾病防控研究的资金投入和仪器设备的购入。本文针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专业仪器和设备的管理常见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HIV暴露未感染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 下载:220 浏览:2256

李俊童 何健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研究HIV暴露未感染儿童预防性用药对其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0年10月到2023年7月期间,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了HIV感染的孕妇和新生儿的检查、治疗和跟踪的相关资料,已经被排除在婴儿死亡和HIV感染的案例,总计有1000名HEU患者。HEU的预防性治疗方式可以被划分为三种类型:奈韦拉平(NVP)、齐多夫定(AZT)以及无需使用。通过广义估计方程等手段,研究HEU患者用药后,儿童体重、身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服用AZT的HEU儿童在1月龄消瘦的发生率25(17.50%)高于服用NVP的HEU儿童13(6.50%)(P<0.05),其余各时点消瘦发生率(P>0.05)。低体重、生长迟缓在各年龄段的发生率(P>0.05)。结论:HEU 中1月龄的儿童在体格成长和发育方面表现不佳,而且在服用AZT的HEU儿童满月时,消瘦的情况更为严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免疫规划对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与实施对策分析 下载:241 浏览:2562

段义香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分析免疫规划对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效果,总结实施对策。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县采用常规传染病预防措施的300例儿童设为对照组,另选2022年-2022年12月期间我县采用免疫规划措施的300例儿童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晓程度(指标包括:接种疫苗类型、免疫规划疫苗范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卡介疫苗预防疾病类型、免疫规划接种免费疫苗)、传染病发病率、儿童免疫接种实施情况及疫苗接种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类型、免疫规划疫苗范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卡介疫苗预防疾病类型、免疫规划接种免费疫苗等免疫规划知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率及疫苗接种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免疫规划对预防儿童传染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提高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晓程度,提高儿童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率,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病率。

聊城市东昌府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下载:149 浏览:1621

徐伟 刘艳 《肿瘤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聊城市东昌府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将2022年报告恶性肿瘤死亡个案97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上述死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2022年报告恶性肿瘤死亡个案971例,报告死亡率91.76/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处于死亡前5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数的76.52%。男性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食道癌。男性、女性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占男女恶性肿瘤死亡数80.36%和73.51%。结论:通过获得居民恶性肿瘤死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不同社区儿童家长对常规疫苗接种知晓率的差异分析 下载:236 浏览:2610

叶静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探讨与分析不同社区儿童家长对常规疫苗接种知晓率的差异。方法:2019年2月到2022年9月选择在A社区(A社区组)与B社区(B社区组)儿童家长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A社区组在疫苗接种中给予常规社区管理,B社区组在疫苗接种中给予积极的优质管理服务,调查与判定疫苗接种知晓率、疫苗接种率与满意度情况。结果:B社区组儿童的卡介苗、麻疹、流脑疫苗、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百日破、乙肝等常规疫苗接种率为100.00%、93.33%、94.33%、94.33%、93.67%、99.67%、84.67%,与A社区组的99.67%、92.67%、93.67%、94.67%、92.67%、98.00%、83.33%相比无明显差异,都超过了85.00%(P<0.05)。B社区组儿童家长的接种疫苗种类、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接种疫苗次数等疫苗接种知晓评分与A社区组对比有显著提高(P<0.05)。B社区组儿童家长对于常规疫苗接种的满意度为98.00%,与A社区组的93.33%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不同社区儿童家长的常规疫苗接种率基本都达到了要求,但是疫苗接种知晓率存在差异,使得疫苗接种满意度也存在差异,因此要积极加强针对性服务管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