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治疗价值比较
下载:26 浏览:291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5年2月收治的94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研究组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研究组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分别为(0.75±0.18)d、(5.82±1.34)d,均短于对照组的(0.92±0.23)d、(6.71±1.75)d(P<0.05);术后1周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2.14±0.63)mg/L、(58.83±5.67)pg/mL、(12.57±3.06)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76±0.72)mg/L、(65.25±6.09)pg/mL、(17.06±3.84)ng/L(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1.28%(P<0.05);术后1周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Barthel index指数量表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血肿清除效果更好且并发症更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与生活能力,相比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效果更佳。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13 浏览:2398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血肿体积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对照组术后1d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有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MMSE、ADL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与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均可有效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但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开颅及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104 浏览:1251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特别关注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住院时间的比较。方法:从2020年至2022年期间,我们纳入了42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我们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相关信息以及治疗效果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和术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 > 0.05)。然而,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04)。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在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方面表现相似。但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示出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的优势。这一结果提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能成为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治疗选择,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脑部血肿患者行微创介入血肿穿刺液化引流术后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下载:289 浏览:3099
硬膜外血肿突发脑疝的护理探讨
下载:173 浏览:2657
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发生上肢血肿的护理探讨
下载:169 浏览:1962
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脑部血肿的临床治疗效率分析
下载:549 浏览: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