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脂联素基因多肽性与广西壮族人群卵巢早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5年1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98例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疾病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2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基因测序,对比脂联素rs17300539、rs1501299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脂联素基因rs17300539位点测序出现G/G基因型。rs1501299位点测序出现G/G、G/T、T/T基因型。rs1501299位点分布频率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两组rs1501299位点突变基因型G/T、T/T和等位基因T的携带频率在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rs1501299和rs17300539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的卵巢早衰无明显相关性。
医院建筑作为人员密集且功能复杂的特殊场所,其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各类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设计阶段面临功能布局和结构安全设计风险,施工阶段存在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风险,运维阶段则有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及时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应采取加强专业协同设计、引入安全评估机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监督、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定期进行安全巡查等防控策略。同时,信息化手段如BIM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和精准度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医疗环境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建筑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策略需持续优化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业软件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然而,传统工业软件开发方式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难以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等问题。低代码平台以其可视化开发、组件化封装等特性,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并降低门槛;微服务化架构则凭借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软件复杂业务场景的需求。本文通过研究低代码平台在工业软件开发中的微服务化架构设计,提出基于业务功能和数据关联性的服务拆分策略,采用同步与异步通信机制,并实施微服务治理。同时,分析了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点、安全性问题以及团队协作与人员技能适配等挑战,并给出相应解决策略。本研究旨在为工业软件开发提供一种高效、灵活的架构设计方案,推动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
目的:分析对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接诊的100例急诊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入院起始时间为2024年6月至2025年2月,采用单双号法将其分为两组,50例分到单号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50例分到双号者纳入观察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4.01±0.23)分钟、转诊时间(6.03±0.48)分钟短于对照组(6.29±0.37)分钟、(8.42±0.59)分钟,P<0.05;观察组救治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结论: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于急诊脑卒中患者,不仅显著提升了救治速度和患者综合治疗成效,而且显著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