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面向建设工程行业的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下载:59 浏览:378

张嘉琦1 康乐2 张静晓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8期

摘要:
为了满足建设工程行业发展需求,近年来各高校陆续开设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且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但现行MEM教育体系不能有效满足培养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创新现有的MEM专业学位教学体系。基于高层次管理人才所需的"T"型知识结构确定了突出学科特色的三模块双"T"型MEM专业学位知识结构体系,依托优势学科交叉建立了集成多学科优势的渐进式课程体系,并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平台—实践基地"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建立的创新型MEM教学体系进一步丰富了研究生教育尤其是MEM教育学科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艺术文化观念迁变思辨 下载:64 浏览:423

周星1,2,3,4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40年来,如何认知既往成绩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是需要从观念形态转变和成效收获来印证的。但显然认识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绩不能缺少从艺术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来观照。在这一时期里,中国艺术文化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适应性转变的过程,艺术文化的变化从观念意识到创作贴近生活,以及适应时代风习和服务于人心精神需要,呈现出其依存于市场却更为注重精神情感创作的良好趋向。

展示秀与表现真的景观变化——2017年中国艺术审美变化现象的考察 下载:95 浏览:520

周星1,2,3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2017年中国艺术伴随着国力强盛和文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而不断进展,但也处在从既往转折向"新时代"局面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景观。考察2017年中国艺术审美的状态,基于市场需要而形成的常年性的"秀"的意识,依然影响着其艺术多层面的正反向的调整,人心期望超越单一的艺术秀,而促进真实景观发展的需要,也逐渐和时代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合流,推动着正向的艺术文化发展局面出现。分析处在过渡阶段的2017年的中国艺术表现,修正其未来发展方向,即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好实现,让艺术审美成为艺术创造根本性的需要,正是国家艺术文化面临的任务。

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测绘工程专硕培养模式的实践 下载:66 浏览:469

焦明连 卢霞 周立 孙佳龙 谢宏全 董春来 蒋廷臣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测绘工程领域被定为"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一部分。淮海工学院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以此改革项目为契机,对全日制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建立了双导师制、研究生实践基地或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修订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制定了完善的双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践结果证明: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了高校、企业和研究生的三方共赢,凸显了专业硕士在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优势,有效提高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实施现状及反思——基于对云南省11所高校的调查 下载:73 浏览:452

王燕 李人杰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9期

摘要:
对云南省11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日制学生满意度明显低于非全日制,课堂教学水平的职位类别差异明显,参与实践课程的学生较少,且实践时间短,专业学位课程实施与学术学位区别不大。同时,调查结果也反映出高校未能精准定位学生需求、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偏低、实习实践课程未真正落实以及专业学位课程实施与学术学位趋同的问题。对此,应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强化年轻教师培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凸显专业学位课程实施特色。

医教协同下本科学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探讨 下载:88 浏览:524

常岩芹 王娜 朱斌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0期

摘要:
医教协同下本科学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并轨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政策,有很多优势,但仍存在住培基地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不匹配、临床实践时间少、招生专业及培养时间不一致、科研训练不够等问题。可以采取落实医疗机构住培基地与硕士学位点合二为一、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加强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协调培训时间、重视创新和科研能力培养、完善住培专业医学院校临床硕士学位招生等对策来解决问题。

审计专硕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协同培养研究 下载:77 浏览:469

杜永红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我国在审计专硕人才培养方面时间短,经验并不丰富,存在着课程体系"理论化"、师资队伍"学术化"、专业实践"形式化"、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缺失等问题。实施审计专硕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协同培养,可以充分体现学术性与职业性的高度统一。以审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以知识产出、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基础,促进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研究+三维能力"的审计专硕实践能力提升体系;实施双阶段培训计划,使双导师制落到实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政校企研联合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审计专硕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实践能力,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对审计专硕专业化和创新性的要求。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思考 下载:59 浏览:497

邓光平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8期

摘要: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过程的实质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教育利益需求上的冲突与整合过程。以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选择的路径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它经历了套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和构建应用导向的多元主体参与培养模式三个发展阶段。当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确立开放与合作育人的观念,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满足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基于专业学位教育的研究 下载:66 浏览:403

肖开容 易云丽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学术化倾向突出、理论教学偏多、实践训练偏少、与行业接轨不够等问题,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基于真实项目和行业案例的工作坊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等特点,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本研究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翻译工作坊"课程中开展教学探索,确立了培养学生专业精神、合作精神和学习精神的课程理念,选取真实翻译项目,按照翻译工作流程和不同工作角色实施教学。基于"翻译工作坊"教学实践,提出在相关专业开展工作坊教学的建议:课程设计应模拟真实工作场景;项目的设定要将阶段性任务和最终要求明确化、具体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

基于能力标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下载:74 浏览:444

吕云霄 邓海涛 赵冬 明辛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建设与其能力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对于提升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内涵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具体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定位及能力需求,构建了专业学位能力体系架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平台+板块+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对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及考核方式的研究 下载:12 浏览:450

李峥 汪健 李永刚 李树亚 周晓楠 周晨曦 李小雪 2018年4期

摘要:
了解国内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及其考核方式的观点。方法参考国家政策,通过调研和文献分析形成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及考核方式。便利抽样,于2017年2月—4月对国内具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的专家进行网络调查。结果 85名调查对象对核心能力的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均值均大于4.5分。核心能力指标考核方式排序前3位分别是:迷你临床评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和护理查房。建议临床护理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主要在临床能力考核时考核,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育能力主要在结课后考核,护理管理能力主要在临床轮转期间考核。建议临床护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和护理管理能力的考核主要依托临床带教教师,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育能力的考核主要依靠导师组。结论本研究就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及各指标的考核方式初步形成了共识,可为今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航空航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 下载:100 浏览:1068

蔡博 《航空航天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研究生学院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同时,航空航天工程研究生教育则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所以如何通过全面改革研究生教育,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摆在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据此,本文对航空航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对策进行了简要研究。

“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研究—以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科为例 下载:78 浏览:797

罗小龙 《低碳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自有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至今已有33年,但教育部施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只10年左右,开始由几所“985”高校试点执行,分两年制与三年制,执行过程中发现两年制不受学生欢迎,于是多数高校改为三年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10 多年的实施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科为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不匹配;专业学位类别设置仍不够丰富,设置机制不够灵活;研究生课程建设滞后;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双师型队伍建设落实不到位。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符合校情、院情与系情的切实可行措施:准确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建立多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本文所述问题与采取的措施对其它普通高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探索 下载:234 浏览:2083

冯巧玲 《金融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2011年,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正式招生,本文基于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分析发现存在培养目标不够准确,培养方案没有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不尽合理,授课模式单一,校外导师机制不够完善,实践实训教育基地数量不够,专业学位论文理论与应用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深度与创新等问题,进而提出优化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

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五维立体化教育评价体系研究探赜 下载:102 浏览:1261

王刚 孙晶 张维升 胡滨 刘明川 李华 2024年12期

摘要:
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是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而监管机制的完善则是我国成为研究生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研究生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水平建设者的主要来源,与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目前国内尚未有成熟、系统的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本文旨在以问题为导向,拟有针对性地建立系统、全面、立足于新时代新时期的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四证合一”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探索 下载:207 浏览:1532

向剑英 李玉娥 邓晓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基于“四证合一”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并轨的背景下,培养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已成为我国高层次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导向。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人才质量的关键点,为全面提高三峡大学医学院“四证合一”临床专业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在查阅了部分国内外相关教学改革模式内容后,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采用互联网平台(雨课堂)+CBL+情景模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以提升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能力,满足新形势下医疗改革的需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