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品驰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下载:78 浏览:483

​陈以胜 李强 李建国 陈宝友 张赛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评价品驰脑起搏器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通过植入品驰脑起搏器系统治疗的49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丘脑底核(STN)电极植入。应用统一帕金森评估量表(UPDRS)第Ⅱ部分(运动评分)、第Ⅲ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和39项帕金森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DQ-39)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行双侧电极植入,13例患者行单侧电极植入,术后复查头颅MRI提示所有电极均精确地置于STN内。49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3个月的UPDRSⅡ、UPDRSⅢ评分以及PDQ-39评分分别为(10.21±5.28)分、(18.30±8.11)分、(32.94±15.07)分,与术前评分[(14.37±6.24)分、(26.82±14.75)分和(43.76±17.42)分]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各项评分分别为(9.65±4.88)分、(16.96±9.97)分和(30.16±10.15)分,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起搏器硬件系统和电刺激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品驰脑起搏器能修复PD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其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且无明显并发症。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成品漏液的改进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下载:142 浏览:1357

潘萍 苏梦 周双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成品漏液的改进及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2年3月-2023年2月,均实施改进措施管理,详细统计管理前与管理后成品漏液情况、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对比分析。结果: 管理后成品漏液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P<0.05。管理后护士各项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管理中采用改进措施管理,有效降低成品漏液率,提高综合能力,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下载:330 浏览:3427

李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进行了分析,患者在2017年5月~2019年4月入组,使用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以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恢复效果和预后。结果:观察组出血量(326.5±35.5)ml,下床活动时间(1.3±0.5)d,住院时间(3.4±1.1)d,数据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受孕率为96.67%(29例),对照组是80%(24例),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宫外孕疗效果显著恢复快,患者术后受孕率高,预后较好,值得使用。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下载:168 浏览:1881

石海涵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与实验组(40例:常规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以及心功能、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0%)、满意度(92.50%)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提升,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乡镇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病人心理干预临床有效性研究 下载:321 浏览:2711

吴玉 胡春华 《心理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乡镇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病人的心理干预方法及其临床有效性,以便为乡镇医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笔者所在乡镇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6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而另外30例除了常规护理,还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1个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与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以及生存时间、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干预前SDS评分与SAS评分,MLHFQ问卷中躯体领域与情绪领域及总分,心功能指标SV、CO、LVE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MLHFQ问卷中躯体领域与情绪领域及总分更低,而SV、CO、LVEF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乡镇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重点做好病人的心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心功能指标,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值得患者更满意,值得应用。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下载:236 浏览:3290

王佳文 王慧(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接受不同的治疗措施及其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20例开展研究,结合患儿所接受的治疗措施进行分组。常规组应用常规蓝光结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实验组应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分析探讨患儿的治疗效果、胆红素变化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之前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第一天和后续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并且黄疸消退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期间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有着更加显著的治疗作用,在这一种蓝光照射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疗效更加显著,能够更加明显的改善胆红素水平,可以明显加快患儿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喹硫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有效性分析 下载:141 浏览:1821

贾俊勇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喹硫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应用在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中对其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7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19年2月起到2023年4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35例,接受喹硫平药物治疗)和参照组(35例,接受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药物治疗)。针对二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精神病症评分展开比较。结果:针对二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4.29%明显较参照组74.29%更高(p<0.05);针对二者精神病症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明显较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将喹硫平应用到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对ABO溶血新生儿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下载:236 浏览:2655

石培琴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对ABO溶血新生儿的临床有效性情况。方法:采用本院2017年2月-2019年9月接收的ABO溶血新生儿共计36例进行研究,按照抛硬币法将ABO溶血新生儿划分成对照组(18例)和研究组(18例)。对照组ABO溶血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治疗,研究组ABO溶血新生儿使用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归纳总结两组ABO溶血新生儿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ABO溶血新生儿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干预相关时间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ABO溶血新生儿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方式,可以改善ABO溶血新生儿的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借鉴。

观察I125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有效性 下载:397 浏览:3017

谭悦 《核工业与技术》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选择I125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I125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消融照射治疗的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消融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术后疼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结果:术后近期有效率为42.86%;治疗前重度疼痛5例(占71.46%),轻中度疼痛2例(占28.54%)。治疗后,患者重度疼痛2例(占28.54%),轻中度疼痛7例(占71.46%),所有患者疼痛均有好转。7例患者OS为3个月~9个月,中位OS为5个月。治疗前7例患者肿瘤体积(2150.13±133.22)m㎡,治疗后肿瘤体积(965.33±166.25)m㎡,指标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125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头颈部肿瘤有一定疗效,尤其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缩小患者肿瘤体积,推广价值显著。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有效性 下载:289 浏览:2999

许红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实施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疗法,分析有效性。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抽取60例入组研究,随机数表法分常规和实验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常规组高压氧治疗,基于此,联合神经节苷脂干预实验组。分析治疗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时间短(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下,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确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