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传统节日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下载:18 浏览:498

曾梅 雷鸣 黄程 李洋 曹婧 《中国教育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思想精髓和民族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本文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内涵入手,探讨将其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路径与措施,以期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应用 下载:239 浏览:1148

渠传霞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10期

摘要: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正迎来如何融入传统文化的重大考验。对此,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融入途径与实践成果,在探究传统文化要素对于教学品质提升与学生全面素养培育的深远影响。明确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价值,系统探讨诸如,课堂教学与文化活动深度融合、社区参与等多元化教学策略,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进一步验证这些策略在实战中的成效。

以乐化人——传统民族乐器在医学院校的传承路径 下载:31 浏览:303

姜玲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民族乐器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瑰宝,它代表着民族精神、民族习惯、民族思维与民族信仰。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创新在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过程中往往不太被人们所重视,其文化意蕴也在人们的心中日趋淡漠。纵观当今国内各大医学院校,音乐课程开设基本都以音乐欣赏或音乐唱歌课为主,鲜有民族乐器课程的介入,故笔者以自身开设传统民族乐器课程融入医学院校人文培育体系作为一个实践教学范例研究,采取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从开设民族乐器课程的现状及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出发,具体阐述课程实施的思路、过程与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望能给同类院校开展民族乐器课程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古风非古——古风歌曲的音乐分析与文化研究 下载:26 浏览:301

朱逸非 孟庆丰 徐安诺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网络古风文化欣欣向荣,许多人赞许其为传统音乐的复兴;同时,也有人提出了"古风非古"的质疑。那么,古风歌曲与传统音乐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本文聚焦于古风歌曲的音乐本体及其相关音乐文化现象,运用音乐学分析、文化研究、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古风歌曲概念的梳理与厘定,对古风歌曲类型的划分以及音乐形态分析,探讨古风歌曲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存在关联,并进一步阐释古风歌曲被青少年群体视为传统文化的深层内因。

胶州秧歌传统典型组合“拧和抻”的渊源及其演变 下载:27 浏览:298

刘彤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胶州秧歌起源于山东省,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胶州秧歌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其创始人是清代胶州包烟屯赵姓、马姓两家。2006年,胶州秧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独特优美的形式引起广泛关注。胶州秧歌可分为膏药客、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六个行当,小调秧歌和小戏秧歌两种表现形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1920年,又出现以陈鸾增为代表的"武秧歌"和以刘彩为代表的"文秧歌"两种流派。胶州秧歌在山东很是流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明。

当代日式尺八——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折射与承载 下载:31 浏览:302

汪洋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中日尺八的渊源关系,辩证地分析了两次尺八东传的时间点和中古时期日本尺八的传承关系。其次通过对日式尺八的传统吹奏技巧和材质做工两方面的论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其乐曲风格特征和音色做出剖析。最后对于日式尺八的具体用乐,以及尺八音乐在僧俗两界之间的功能做以详细阐述。主要以节庆祭祀、流派发展的介绍为主,同时评价了假名谱记谱的音乐文化继承意义。

传统造物设计美学研究——以挑具扁担为例 下载:29 浏览:329

何怡露 《设计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研究传统挑具扁担的造物设计美学,探讨其给予现代设计的启示。选取用于挑、抬重物的运输工具扁担,从其材料、形态、功能3个设计角度进行分析,突出扁担作为"终极设计"经典案例的造物价值体现。中国传统器具有着其独特的设计审美与特征,扁担的"极简"美学在解决现代设计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如设计应该考虑材料低廉、功能实用省力、操作简单方便。

素·减座椅设计 下载:34 浏览:345

沈瞳1 彭静怡2 《设计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设计一款富有文化内涵且满足坐者不同情景下多种坐姿转换的座椅。在大量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发掘出以"坐"的行为和"坐"的姿态两个方向展开设计,并围绕"坐"这一行为编织一系列的关系进行设计。造型上以简洁曲线体现简约风格、上下对应结构虚实掩映;功能上可实现坐、卧、倚等动作,具有良好视觉审美效果。以"素·减"为设计理念,能够设计出富有文化内涵且满足坐者不同情景下多种坐姿转换的座椅。

新民乐语境下传统民乐的保护与传承 下载:397 浏览:409

刘黎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现代化发展中,新民乐是现代器乐演奏的重要导向,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乐风、节奏结合。新民乐的出现代表人们艺术修养的转变,成为社会发展下的产物从而对传统民乐造成冲击。所以,我们应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倡继承与创新,发展新民乐并保护传统民乐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新民乐发展下积极做好传统民乐保护进行简要分析

吉祥文化在传统民居室内环境中的设计表达——以曹家大院室内环境设计为例 下载:56 浏览:502

李长明 李瑞君 《设计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曹家大院作为明清时期山西地区民居的典型代表,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吉祥文化与传统居住空间相互交融的情形,是吉祥文化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晋中百姓的生活理想与精神追求。文章通过对曹家大院中吉祥文化的表达形式开展研究,阐释了吉祥文化在传统民居中的运用和表达出自然淳朴的艺术特征和精神品质,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起到了补充作用。

鲁山坡春季山歌会 下载:68 浏览:410

庞皓然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民俗文化是时间的沉淀和人类通过实践的产物。但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了民俗民间文化呈现衰败之势,这引起了学术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势在必行,支持文化改革综合性发展实践,探索政府为主导与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强中原地区民俗文化发掘与保护显得尤为紧迫。

回族传统几何纹样的提取与创新设计 下载:59 浏览:502

马苗苗 刘新有 《设计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从回族宗教文化内涵出发,辅以具体的建筑及其他产品为例证,分析了回族传统几何纹样的结构形式。以当代产品创新设计的理论为指导,采取结构提取及单位提取的方法对经典纹样进行提取。通过研究获取的回族传统几何装饰纹样文化内涵,可以指导其在当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最后在提取的纹样的基础上设计四款台灯产品。该设计可为中国传统纹样现代化再设计提供参考,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更好地结合。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探索——以阜南柳编为例 下载:44 浏览:426

金继盛 褚劝劝 王仲 《设计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从传统工艺品阜南柳编发展障碍切入,引入情感化设计,探讨在当代社会生产条件水平和生活方式下,传统手工业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市场发展,丰富当地地域品牌。采用实地调查和访问方法对黄岗柳编市场分析,综合比较方法对于黄岗柳编创新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提出创新设计方案方法。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谈中日传统居住建筑空间结构形式的差异性 下载:25 浏览:254

刘北光 袁莹 《设计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出于对不同地域及文化对人居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思考,结合中日两国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对比分析中日传统居住建筑在院落空间形态、室内空间结构及空间序列等方面的特点,发现中日传统居住建筑在空间组合方式上存在着围合与聚集、内向与外向的有趣差异。

中国传统招幌设计研究综述 下载:36 浏览:253

张锐 陈旻瑾 《设计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总览传统招幌设计的研究现状,指出后续研究的趋势。使用文献研读的方法,整理中国知网近三十年内关于中国传统招幌的两百余篇文献资料,从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设计学视角、现代的延续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招幌设计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概括中国传统招幌设计研究的特点。为传统招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对传统招幌在现代的延用与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川阿坝藏区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探析 下载:85 浏览:486

薛德军1 供秋泽仁2 范忠雄3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文化是随处可见的,从简单的数字表达到代数运算,再从简单的平面图形到空间几何的运用,无一不是数学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藏族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同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数学文化。文章通过解读和探析四川阿坝藏族传统文化、民族服饰和民族建筑中存在的数学文化,揭示了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在藏族传统生活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与传统音乐研究的丰硕成果——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届年会侧记 下载:67 浏览:402

徐铭睿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正>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届年会于2018年7月16日至18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主办,沈阳音乐学院承办。这是沈阳音乐学院继1984年成功举办"全国民族音乐学第三届年会(沈阳篇)"以来第二次承办该会。本届年会与会代表299人,列席60余人,共收到参会者提交的论文摘要241篇,会议实际发表论文225篇。

产品外观同质化背景下传统意象造型的应用及实践研究 下载:32 浏览:368

韦艳丽 王磊 孙虹 王松琴 《设计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在产品外观同质化背景下,为产品外观设计寻找新的设计方向和思路。从传统意象造型中提炼"元素"、经过解构、设计对象的选择、重构和再现,服务于现代产品外观设计。提出传统意象造型的应用原则,并进行实践。通过对传统意象造型元素的提炼,并与现代设计方法和理念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蕴含传统文化气息的产品,为产品外观设计领域开拓新的方向。

被遗忘权:传统元素、新语境与利益衡量 下载:86 浏览:475

刘文杰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以同意权开始,以删除权("被遗忘权")收尾的一整套个人数据权利建立在"个人信息自治"的理念之上,体现了更高水平的个体权利保护,是对新媒介技术及其催生的互联网社会的法律应对。一方面,这些权利具有绝对权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们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其最佳适用场合为当事人为平等主体的民事交易交往语境,包括21世纪新兴的社交网络。于此,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决定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当被遗忘权指向对互联网上旧闻及其搜索链接的删除时,则进入了新的语境,即新闻报道和信息自由对人格利益的侵入。此时,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披露个人信息,决定于公共利益的需要,须考虑所报道事件的公共属性、信息的时效性和报道对当事人将会造成的影响。将旧报道置于互联网存档具有重大公共价值,且不属于对当事人进行新闻聚焦,故个体人格保护原则上应让位于信息自由。基于类似的利益衡量,应当认为,如源网址的公开不构成侵权,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允许发生移除姓名搜索链接的后果。

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的思考——以京剧进课堂为例 下载:65 浏览:403

钟方奕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京剧进课堂"这一现象及其影响加以阐述,从而介绍传统文化在当今弘扬的意义以及对其发展方式的思考。
[1/43]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