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城乡住房市场一体化变迁过程中的居民住房权益研究 下载:85 浏览:474

吕萍钟 荣桂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城乡住房市场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未来住房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城乡住房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本文从分析城乡二元住房制度下分割的住房市场中农民和市民住房权益的差异和问题入手,对城乡住房市场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做了详细阐述,研究城乡住房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和市民住房权益的变化和调整机制,以为相应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提出了城乡住房市场一体化变迁的三个调整机制:第一,城乡住房市场一体化的潜在收入随着土地增值和规模经济而产生,并内部化为城乡居民住房权益;第二,产权明晰降低推进城乡住房市场一体化制度安排的成本,第三,多方利益集团获得现存的外部利润,影响法律或政治等制度环境。由于外部利润的存在使得现存的制度通过变迁能够实现收益,外部利润内部化为城乡居民住房权益,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通过住房权益成本效益分析比较也进一步证明,实现有序转换以后的城乡居民住房收益和成本要比转换之前更为合理。

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下载:33 浏览:280

陈旸 李昱辉 《体育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社区居民对准确识别身体情况的愿望更加迫切,但我国却缺乏测评结果足够准确的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指标体系。文章在身体素质和"精准识贫"概念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概念的指导下,分析所构建指标体系的测评对象、内容设计、方法选择三大方面的精准性,得出以合适社区的居民作为测评对象,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抗病能力这四个维度进行内容设计,以在百分制法的基础上以改良后的德尔菲法赋权并辅之以建立个人档案的方法构建的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指标体系较为精准,但还需实际调研检测其测评结果精准性的结论。

隐私保护: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基于东莞市东城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 下载:30 浏览:270

蒋明华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引起了各种各样的隐私保护问题。文献分析显示,智慧城市中隐私类型的认识并没有统一;对东莞市东城区的调研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的隐私保护包括身份隐私、查询隐私、住址隐私、踪迹隐私和所有者隐私5个维度,城市中的11项智慧服务存在不同类型的隐私风险,分别适合采用不同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并从智慧城市的隐私保护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基于居民理性购房意愿的住房需求结构分析——来自江苏省小城市的实证 下载:27 浏览:277

杜静1 杨一帆2 何川3 吕冰4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洞察居民的住房需求结构是科学制定住房市场供给政策的前提。不同城市住房市场差异化现象日趋显著,"因城施策"成为住房市场调控的主导原则。为弥补当前对小城市住房市场关注度的不足,将居民理性购房意愿与住房需求类别分析相结合,采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刻画居民的购房心理,基于此应用多类别Logit模型推测合理的住房市场需求结构,并以江苏省小城市作为实证对象。实证结果可为相关决策部门合理制定住房供给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劳动力结构演变对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69

周勇 解美娟 《中国经济》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将劳动力结构分为劳动力产业结构、劳动力年龄结构、劳动力质量结构和劳动力城乡结构四大类,分别通过实证检验,研究了我国劳动力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结果可知,劳动力产业结构和质量结构的不断优化,能显著引起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从劳动力年龄结构看,新生代劳动力所占份额与享受型消费份额存在正相关,即新生代劳动力的增加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力;从劳动力城乡结构看,农村劳动力对消费结构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人口出生率与居民消费水平: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 下载:46 浏览:241

杜玮 《中国经济》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首先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然后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口出生率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出生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婴幼儿消费品规模和总量增多、家庭日用消费品规模增大、消费者数量增多,消费潜力增大;间接影响是通过储蓄、劳动力、产业结构三大方面影响居民收入,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出生率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基层政策动员: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可能路径 下载:53 浏览:261

王诗宗 罗凤鹏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要件,而在党政主导下的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如何动员居民介入社区事务,则是一个理论兼实务难题。实际上,当代中国基层政策执行与社会治理结合日趋紧密,因而政府可通过政策动员让公民卷入其中的方式促进居民参与。案例研究表明:使居民直接受益并需要居民参与执行的公共政策、对非政府主体的赋权、嵌入或拓展社区社会网络、适当的动员策略是促进居民参与的核心要素。更细致地看,政府在政策动员中,可通过话语应用、意义宣示等策略性框定(framing)与社区居民在公共政策合法性上达成共识,为动员打下基础;在政策执行中赋权于合作者以实现组织化,并通过合作者嵌入并拓展社区社会网络以扩大动员能力;最后,通过多种动员策略影响居民情感与理性计算,直接推动社区居民参与。

生态宜居视角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下载:76 浏览:475

朱永明 李葛 张慧 赵丽 《中国土壤》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基于生态宜居的视角,以河北省昌黎县东北部30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障碍诊断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障碍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分值偏低,等级较低。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情况总体差异不大,土地利用情况趋于一致;(2)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宜居建设水平一般;(3)影响30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依次为容积率、绿化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人均纯收入和宅基地用地率;(4)基于生态宜居的视角,采用综合指数法及障碍度模型对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

新常态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下载:13 浏览:207

陈世辉 殷晓红 《中国经济》 2019年5期

摘要: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改变。文章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结合我国农村居民当前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提出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策略与建议,并从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化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提出要优化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改善供给结构,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变动实证分析 下载:31 浏览:216

张宝玲 《中国经济》 2019年5期

摘要:
分析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居民合理消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相关实证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农村居民绝对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会有所降低;持久收入的增长,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影响不大;暂时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平均消费倾向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会所有降低;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大,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会有所降低;预期收入的增加,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消费不确定性的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会所有降低。

新农村建设驱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效应机理与实证 下载:48 浏览:305

孙天柱 《中国经济》 2019年4期

摘要:
自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其取得了丰厚成果。但这一政策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驱动作用仍有待研究。文章基于现有文献分析得出了新农村建设所具备的五种消费推动效应,并依据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和因子分析法构造了新农村建设综合指数,并利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正向影响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性,进一步构建新型农村消费市场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

农产品淘宝村集群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 下载:22 浏览:224

王丹 张俊娥 李明 《中国经济》 2019年4期

摘要:
依托电子商务而形成的淘宝村,可借助电商圈的协同规模效应加速农产品的交易与流通,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其消费水平提升。文章从农产品淘宝村集群的形成机理出发构建了计量模型,并联合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淘宝村集群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淘宝村集群中,农产品销量与利润的提高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农户经营支出与工作时长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因此,可从对接外部关联资源、建立双向流通体系、健全淘宝村产业链方面出发,通过推进农产品销量与利润的增加,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能力影响研究 下载:41 浏览:313

巨虹1,2 《中国经济》 2019年3期

摘要:
近年来,提升城镇化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平均城镇化率为57.35%,我国西北地区城镇化率虽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但却并未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在短期内提高该地区的居民消费能力,而这一提升作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趋于平稳态势。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分析 下载:12 浏览:143

邓阳 《中国经济》 2019年1期

摘要: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在收入分配改革与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居民财产性收入水平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也日趋显著。因而本文聚焦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问题,通过构建划分收入群体的城镇居民跨期收入理论模型,讨论收入差距对二者的影响。同时运用2000-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递进回归的动态面板模型,分区域对财产性收入及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财产性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消费水平对财产性收入具有替代效应、转移投入能够促进可支配收入水平提升的基本结论,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水平有效提升的相关建议。

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认知、收入差距和消费支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 下载:84 浏览:371

杨宝玉 《中国经济》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社会地位、收入差距与地位性消费支出的关系。首先,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消费支出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自我社会地位认知对地位性消费也存在积极影响,从影响系数来看,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低于地位性消费的影响。其次,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区域,主观社会地位与地位性消费的关系得到了强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政策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第一,应当关注社会舆论导向,避免过度物质化的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倡导健康的消费理念。第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第三,推动国家的遗产税征收。

互联网背景下居民消费行为变迁特征分析 下载:57 浏览:235

朱静 《中国经济》 2018年9期

摘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法对居民消费行为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二元与多元logit模型研究居民消费偏好、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消费在整体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渐升高,居民使用手机消费是网络消费的主流趋势;消费者基本特征的不同导致其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商品因素以及购物的环境因素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偏好的主要因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导致其由传统消费转变为网络消费的主要原因。

互联网背景下居民消费行为变迁特征分析 下载:57 浏览:273

朱静 《中国经济》 2018年9期

摘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法对居民消费行为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二元与多元logit模型研究居民消费偏好、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网络消费在整体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渐升高,居民使用手机消费是网络消费的主流趋势;消费者基本特征的不同导致其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商品因素以及购物的环境因素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偏好的主要因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导致其由传统消费转变为网络消费的主要原因。

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 下载:48 浏览:325

王彦 《中国经济》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作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指标,研究了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整体上,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的八类消费支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分位点的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对八类消费支出的影响系数呈增大趋势,而移动电话普及率对八类消费支出的影响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互联网普及率主要影响生存型消费支出,而移动电话普及率对发展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全面的移动电话服务体系,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社区居民对体育学院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的渴求度调查研究 下载:23 浏览:189

沈竹雅 《体育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主要针对社区居民对体育学院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的渴求度展开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社区居民均渴求体育学院能够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对其进行教育。为促进体育学院更好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对社区居民展开体育教育,特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法学视角下全民健身现状分析——以蒲城县为例 下载:86 浏览:473

郭晨 《中国体育科学》 2018年2期

摘要: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全民健身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充分说明我国开始对全民健身投入高度重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调查蒲城县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笔者通过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电子数据库调查与查阅了相关文献以全面了解蒲城县居民健身现状与切实需求,进而为解决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推动蒲城县居民健身活动发展提出参考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