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SSR-seq技术评估中间球海胆多代选育群体和普通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下载:79 浏览:493

刘雷1 张伟杰1 刘岩松1 冷晓飞2 欧凡江1 臧晓宁1 李旭光2 丁君1 常亚青1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为明确不同选育群体中间球海胆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利用SSR-seq技术和15个微卫星位点,对1个家系选育群体(FP)、1个群体选育群体(IP)和1个未经选育的普通养殖群体(CP)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出112个等位基因,FP、IP、CP 3个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077、5.133和6.13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2.816、2.873和3.638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522、0.441和0.50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95、0.599和0.667,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6、0.543和0.623。家系选育群体(FP) He与H_o的差值(0.073)低于IP (0.158)和CP (0.166),平均固定指数(F)(0.115)低于IP (0.248)和CP (0.246)。3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介于0.018~0.176,为中低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源于个体间。主成分分析(PCoA)和聚类进化树结果均显示,3个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IP群体遗传分化程度最高。研究表明,3个中间球海胆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代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均未明显降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家系选育更有利于保持群体的杂合度和控制群体的近交水平,群体选育则会提升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

棘皮动物弧菌诱导中间球海胆免疫致敏现象分析 下载:18 浏览:239

殷维骏 刘岩松 田文卓 欧凡江 刘雷 丁君 张伟杰 常亚青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为探究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是否存在免疫致敏现象,使用棘皮动物弧菌(Vibrio echinoideorum)对中间球海胆进行重复感染(首次、二次菌浓度分别为10~3、10~4CFU/mL),检测并比较了两次注射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密度、吞噬能力、酸性磷酸酶(ACP)活力、活性氧(ROS)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二次感染后免疫致敏组和对照组间成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首次感染相比,二次感染时诱导致敏组的体腔细胞总密度、吞噬细胞密度、ACP、ROS和T-AOC等均出现显著上升(P<0.05),且响应时间明显缩短,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提前了36、36、84、12、36h,且各指标的峰值均显著高于首次感染(P<0.05);二次感染后,诱导致敏组在6h时的吞噬率(45.41%±6.39%)显著高于对照组(33.17%±1.94%);经过棘皮动物弧菌低浓度诱导后,诱导致敏组存活率(43.33%±10.00%)显著高于未经诱导的阳性对照组(7.78%±10.71%)(P<0.05)。研究表明,低浓度棘皮动物弧菌能诱导中间球海胆产生免疫致敏现象,此结果可为中间球海胆的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干露及恢复对中间球海胆抗氧化能力、细胞凋亡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下载:26 浏览:265

林威港1,2 孙琦3 海航瑜1 刘亚婷1 赵鹏1 常亚青1 马得友1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为研究干法运输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活力的影响,采用低温(4℃)干露胁迫12、24、36h后再浸润恢复12h的处理方法,测定了湿质量为(3.57±0.63)g的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不同时间干露胁迫下免疫相关基因LYZ、TLR1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在体腔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干露试验组海胆体腔液T-SOD活力、MDA含量和T-AOC水平随干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干露12h时各指标值均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并于复水12h时接近对照组(P>0.05);免疫相关基因LYZ和TLR1总体上随干露时间的延长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表达趋势,分别在干露24、36h时达到峰值,入水恢复12h时两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凋亡的体腔细胞比率随干露时间延长的变化趋势与T-AOC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干露12h时达到最高值,而Caspase-3、Caspase-9基因的表达量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分别在干露24、36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研究表明,中间球海胆具有一定的耐干露能力,通过抗氧化酶系统维持活性氧自由基的动态平衡,LYZ、TLR1等固有免疫分子和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因子在应对干露胁迫、机体维持内稳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麦哲伦扇贝养殖生物学及增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44 浏览:284

陈微1,2 谢玺1 滕炜鸣1 于佐安1 刘项峰1 常亚青2 王庆志1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麦哲伦扇贝(Placopectenma gellanicus Gmelin)是北大西洋重要的大型深海经济贝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和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世界范围内麦哲伦扇贝的自然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其资源保护与开发、繁殖生物学与增养殖技术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麦哲伦扇贝自2005年引入中国以来,已在苗种人工繁育方面取得一定突破,鉴于该扇贝具有成为海水增养殖新品种的潜力,本文综述了麦哲伦扇贝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育与增养殖技术、生理生态学与遗传学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从建立绿色增养殖新模式、保护现有种群种质资源、培育优质抗逆新品种和推动贝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渔业新品种、促进中国海水增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母源因子boule在光棘球海胆性腺中的表达与定位 下载:63 浏览:358

韩亚伦 魏金亮 崔洲平 张健 张伟杰 温斌 常亚青 孙志惠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为鉴定光棘球海胆Mesocentrotus nudus生殖细胞标记基因,通过基因克隆、荧光定量PCR及切片原位杂交等技术分析了光棘球海胆(湿体质量为76.8g±10.0g)母源因子(boule)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动态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光棘球海胆boule cDNA序列全长为1788bp,其中,3′非编码区为601bp, 5′非编码区为146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为1041bp,共编码346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保守的RRM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oule为母源因子,在整个胚胎发育时期均有表达;boule基因在处于生长期(stageⅡ)光棘球海胆的肠、管足、体腔液和性腺中均有表达,其中,boule基因在精巢表达量最高(P<0.05);在卵巢中表达量随卵母细胞的成熟而逐渐升高,在成熟期(stageⅣ)卵巢中达到最高,精巢中表达量仅在生长期(stageⅡ)及成熟前期(stageⅢ)有较高表达;切片原位杂交显示,boule基因在光棘球海胆精巢的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卵巢中未检测到阳性细胞信号。研究表明,光棘球海胆boule基因是雄性生殖细胞标记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海胆雄性生殖细胞发育相关研究提供数据资料。

黑嘴病病原菌人工感染对中间球海胆吞噬作用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361

王中1 张伟杰1 刘雷1 冷晓飞2 高洪涛2 江会杰1 常亚青1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为探讨黑嘴病病原菌感染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吞噬作用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壳径约2cm的中间球海胆108只,用注射器针头刺入海胆体腔,再用浓度10~2CFU/mL的黑嘴病病原菌液浸泡,经病原菌胁迫后0、1、6、12、24、48h时测定各体腔细胞密度、细胞凋亡率、细胞坏死率、吞噬作用相关免疫指标(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活性氧(ROS)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吞噬相关免疫基因表达量,并利用有效吞噬细胞比例计算几种免疫指标的单细胞贡献值。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体腔液中变形吞噬细胞密度在黑嘴病病原菌胁迫1h后下降约80%,同时吞噬细胞凋亡率上升至60.92%;体腔细胞中ACP、ROS和T-AOC在胁迫后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计算为单个吞噬细胞平均贡献值后,这些指标及C3-pre和Clec4g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一致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均在胁迫1h时达到最高,分别较胁迫前升高3、6、7、4、7倍;在胁迫后6~24h,虽然吞噬细胞密度逐渐恢复,但其凋亡率呈下降趋势,坏死率逐渐上升至63.98%,C3-pre和Clec4g基因相对表达量,以及ACP、ROS和T-AOC的单个吞噬细胞平均贡献值均出现下降趋势;在胁迫后48h,Caspase-8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至最高值,约为0h的2倍。研究表明,中间球海胆在病原菌入侵前期,通过提高ACP活性、ROS含量和T-AOC及吞噬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等方式增强吞噬作用,并通过细胞凋亡和再生保持细胞数量,在病原菌入侵后期,由于不能清除病原菌,上述指标均下降,吞噬作用逐渐减退,细胞坏死率大幅上升,导致海胆发病。

高腰海胆胚胎及幼体发育过程 下载:88 浏览:518

王宝锋 张伟杰 胡方圆 郑棋元 倪未 黄堯 常亚青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为开发高腰海胆Mespilia globulus人工繁育技术,对高腰海胆进行了人工催产、授精、孵化和幼体培育,在显微镜下观察了高腰海胆从受精卵到稚胆的发育过程,并测量了受精卵、各期胚胎和幼体的大小。结果表明:利用注射KCl溶液法催产,可以顺利促使高腰海胆排放精卵,排出的精卵受精率为92.3%±1.4%;高腰海胆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旋转囊胚期、原肠期、棱柱幼体、二腕幼体、四腕幼体、六腕幼体、八腕幼体和稚胆等阶段;在水温为25~26℃条件下,受精卵在50min后开始卵裂,10h后进入旋转囊胚期,15h后进入原肠期,23h后进入棱柱幼体期,1d14h进入二腕幼体阶段,2d10h进入四腕幼体阶段,7d13h后进入六腕幼体阶段,9d18h后进入八腕幼体阶段,11d后变态为稚胆。研究表明,高腰海胆各期浮游幼体尺寸与其他海胆种类相近,但浮游期相对较短,人工育苗难度相对较低。

黄条鰤PTEN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下载:77 浏览:503

孙冉冉1 史宝2 柳学周1,2 常亚青1 张言祥3 高全义3 徐永江2 王滨2 姜燕2 张正荣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为探究PTEN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黄条鰤生长调控因子PTEN的cDNA全长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PTEN mRNA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黄条鰤PTEN cDNA序列全长为1575bp,开放阅读框为1287bp,编码428个氨基酸,PTEN编码的蛋白具有脊椎动物PTEN的共同特征,含有PTP(PTPc基序)和PTEN-C2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黄条鰤与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同源性较高,一致性达到了95%;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黄条鰤与鲈形目及鲽形目鱼类聚为一支;经qPCR分析发现,黄条鰤PTEN mRNA在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其次在脾脏、头肾、肾脏、胃、肠、鳃中表达量较高,PTEN mRNA在多种组织中的广泛表达,暗示着其可能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的调控;同时分析了PTEN mRNA在黄条鰤早期发育阶段(胚胎期、仔稚幼鱼期)中的时序表达特征,发现PTEN在早期胚胎发育中持续表达,从低囊胚时期(38hpf)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初孵仔鱼时期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在仔稚幼鱼时期,PTEN mRNA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35日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并保持较低表达水平。研究表明,PTEN在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条鰤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及苗种培育提供数据资料。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