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四自由度串联式机械臂精度测试技术研究 下载:33 浏览:228

刘博 何鹏鹏 张加波 王凯 张杰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四自由度串联式机械臂精度测试过程中关节、臂杆组件基准转移、零位标定、立方镜准直及末端定位精度测试等关键技术难点,给出了相应实施方案及解算方法。提出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激光跟踪仪联合标定的方式解决关节、臂杆组件动、静态基准转移及复现。采用激光跟踪仪-经纬仪联合标定的方式建立整臂器上装配基准。讨论了机械臂关节零位标定流程及求解算法,给出了四自由度机械臂末端精度测试流程,并详细阐述了末端定位精度解算方法。为多自由度串联式机械臂精度测试提供了技术途径。

气化炉内件镍基堆焊工艺研发及应用 下载:88 浏览:498

钟正彬 张杰 《中国电气工程》 2018年9期

摘要:
通过特定的工艺试验验证了堆焊层化学成分、综合力学性能均能满足EN规范要求,抗晶间腐蚀能力能够满足设备技术要求;焊缝成形美观,飞溅少,工艺性能良好,有效地减少焊接变形。三种焊接工艺方法已应用于气化炉内件管屏等大面积堆焊制造,解决了气化炉内件大面积镍基堆焊技术难题。

有耗介质层上多导体传输线的电磁耦合时域分析方法 下载:67 浏览:435

叶志红 张杰 周健健 苟丹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目前,针对空间电磁场作用有耗介质层上传输线的电磁耦合,仍缺乏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有耗介质层上传输线电磁耦合建模难的问题.首先,对经典传输线方程进行改进,推导了适用于有耗介质层上多导体传输线电磁耦合分析的修正传输线方程.然后,结合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和相应插值技术,求解修正传输线方程,获得多导线及其端接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响应,并实现空间电磁场辐射与多导线瞬态响应的同步计算.最后,通过相应计算实例的数值模拟,与CST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时域混合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基于Catia Composer的三维模型Web浏览平台开发 下载:55 浏览:486

沈刚 官雄明 冯卫星 张杰铭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Composer player是法国达索公司开发的一款轻量化三维模型播放软件,轻量化模型的展示在产品验证、推广、销售等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控件提供的开发接口,简要介绍了Web网页内调用该控件的方法,并辅以实例讲解控件所提供方法、事件、属性的调用步骤。

空间信息网络时间同步技术研究 下载:80 浏览:439

杨辉1 蔚保国2 王正勇2 于奥1 白巍1 张杰1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5G网络服务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网络对超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需求不断增加。在5G网络中,基站需要实现准确的时间同步,保证通信质量。为了保持5G网络的准确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载无线网络的卫星地面基站与软件定义光网络控制器的时间同步系统,优点是大幅度提高地面基站时间同步的准确性。介绍了基于软件定义的光载无线网络,给出了基于上述架构的时间同步方案。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时间同步方案,所提出的时间同步系统具有更小的偏置误差,可以提供更高的时钟同步精度。

融合中的ICT基础设施 下载:55 浏览:337

张杰 聂秀英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4期

摘要:
以计算、存储和通信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文章介绍信息社会不同阶段技术的发展改变ICT应用的使用方式,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下,存储资源、计算资源和设备主体智能的分离已经是大势所趋。分离出去的IT资源和网络融合必须相互协同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构建ICT融合基础设施。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问题与对策分析 下载:25 浏览:341

张杰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我国电力系统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将影响电力发展的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的技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对盐碱地开发的土壤改良效果评价 下载:40 浏览:370

耿其明1 闫慧慧2 杨金泽1 张杰2 陈亚恒2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盐碱地开发整治工程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黄骅市盐碱地开发项目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盐碱地开发工程前、明沟排水工程和暗管排水工程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容重、有机质含量、含盐量、pH值、和含水量等指标的差异。并建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沟排水工程对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高于暗管排水工程,而暗管排水工程对于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效果显著,降低速度快。经过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实施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分别从0.1330、0.2200增加到0.7440、0.6807,明沟排水较暗管排水工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高出23.29%。总体来说,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均能有效改良土壤,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相比实施后的效果更好,且暗管排水工程对含盐量的改良效果更好。

云岗矿极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采掘技术研究 下载:51 浏览:377

张杰 《煤炭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为防止311盘区11-2#层工作面掘进及采煤过程中造成近距离煤层的漏顶事故发生,通过优化工作面布置方式、掘进期间支护形式及参数,制定工作面开采期间的回采工艺及顶板管理措施,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安全可靠的极近距离煤层采掘技术,对近距离煤层开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重力场模型研究进展及最新重力位模型精度比较分析 下载:89 浏览:510

张杰 孙文 梅宇庭 范玉磊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全球重力场模型在卫星精密定位、大地水准面精化、重力法探矿、气候变化研究、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海洋学等诸多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此,总结了全球重力场模型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重力位模型计算扰动场元的方法与公式,对比了勒让德函数递推几种方法的效率。利用我国范围内实测的GPS/水准数据和垂线偏差数据对两个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和EIGEN-6C2进行精度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EIGEN-6C2模型垂线偏差子午分量计算精度约为2.07″,卯酉分量计算精度约为2.13″,高程异常计算精度约为0.305m(含系统差),均优于EGM2008模型的计算精度。故在我国范围内,推荐使用EIGEN-6C2模型进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以及各类扰动重力场元计算。

微生物在重金属离子污染修复及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53 浏览:474

李司宇 刘雪 王文婧 卢松霖 郝雪萌 张杰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本文从重金属环境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影响、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污染的修复作用、微生物修复方法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治理中的研究概况,并对微生物修复及治理重金属污染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为处理重金属离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江苏徐州地区农村住宅节能型墙材应用研究 下载:82 浏览:443

马明 程二华 张杰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通过实地调研与软件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徐州地区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和能耗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农村住宅墙材应用现状,研究适宜在该地区应用的节能环保型墙材及构造形式,得出单一改变墙材及构造形式时,与既有实心粘土砖墙体相比节能30%以上,为该地区农村住宅墙材革新与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感应控制的路段行人安全过街智能系统 下载:64 浏览:318

邹瑞霖 王春娥 邱雯 张杰 鑫蒋文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以感应控制为核心的行人过街智能系统,能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与效率,缓解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系统支持自适应控制与人工请求控制两种工作方式。自适应控制方式通过传感器识别行人的年龄、性别、数量等参数,自动设定过街的初始绿灯时间和最短绿灯时间。另外,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甄别违章行人,提交其违法记录至行人过街系统并用于芝麻信用评估。人工请求控制方式可以在不超过最长的绿灯通行时间的情况下,允许行人通过按钮延长当前的绿灯通行时间。这种方便智能的行人过街系统,不仅可以最大化减少行人过街的无序性和随机性,在时空上实现人车分离,还切实地降低了行人和路段车辆的延误时间。

基于不同声波频率的底泥探测技术研究 下载:53 浏览:436

张杰1,2 张坤军1,2 陈佳兵1,2 李京兵1,2 《海洋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声学技术是水下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典型工况下主要声学设备声波频率与其底泥穿透能力的关系,将为改进底泥分层探测方案和声学设备的选取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在典型水域(滨海、河道、水库)应用不同声波频率进行定点底泥穿透深度试验,并在同一点利用定深采样钻采集底泥柱状样,以5~10 cm间隔分层并检测每层含水率,以含水率为指标对底泥进行分类,最后,对底泥柱状样本和声波底泥穿透深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33 k Hz频段声波可穿透河床到达浮泥、流泥层。在滨海水域中,低频声波可穿透部分淤泥层,且频率越低,穿透深度越大。12 k Hz频率的双频换能器相比24 k Hz和33 k Hz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可满足对浮泥、流泥及部分淤泥层的探测。

2例低钠血症合并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的护理 下载:56 浏览:508

张杰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总结2例低钠血症合并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的呼吸维护,动态监测电解质的平衡,用药观察,心理护理,功能训练,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的及时处理,促进患者康复。

微网储能系统的自补偿动态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下载:82 浏览:483

彭瑞 张杰 《电力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充分发挥储能单元维持微电网系统功率平衡,提出了基于储能单元剩余容量(state of charge,SOC)带自补偿的动态下垂控制策略。由于传统的下垂控制的下垂系数过大导致母线电压偏离,并且固定下垂系数运用在储能单元充放电控制上,会导致蓄电池过充过放问题。针对此问题,设计新的动态下垂系数,使得各储能单元的功率与SOC值成比例;并推导电压补偿算法来消除由下垂控制带来的母线电压偏离。与传统的二次控制相比降低了控制复杂度。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所提出的控制结构进行验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通畅性恶化的相关因素及预后 下载:84 浏览:516

​付胜奇1 张淑玲1 张杰文2 宋良1 李浩然1 张洪涛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动脉通畅性恶化(APD)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77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PD将患者分为APD组及非APD组。于入院时和入院24 h对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采用NIHSS评分评价入院24 h神经功能,记录入院48 h的早期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于3个月和12个月采用mRS评分评估预后;记录第7 d、3个月、12个月的死亡率。结果与非APD组比较,APD组年龄、3个月mRS评分及高血压病史、入院前使用降压药、入院前使用降脂药、脑白质疏松的比率显著降低,入院及24 h NIHSS评分、12个月mRS评分及意识水平下降、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和侧支循环状态良好的比率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间TOAST分型的其他明确病因型卒中(SOE)及不明病因型卒中(SU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0.46,95%CI:0.30~0.85,P=0.002)、入院NIHSS评分(OR=1.06,95%CI:1.03~1.11,P<0.001)、颅内动脉狭窄(OR=4.87,95%CI:3.02~15.21,P<0.001)、颅外动脉狭窄(OR=3.61,95%CI:1.59~6.37,P=0.011)和侧支循环状态良好(OR=3.17,95%CI:1.45~9.85,P=0.002)是APD的独立相关因素。与非APD组比较,APD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早期卒中复发比率显著升高(均P<0.001),第7 d、3个月、12个月的死亡率及3个月、12个月的预后不良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入院NIHSS评分、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状态良好与入院24 h APD独立相关,高血压病史具有保护作用。APD早期及长期预后均不佳。

线粒体动力学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下载:78 浏览:506

​高晨皓 孙争宇 张杰文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线粒体在神经元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失衡介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是AD的重要病理机制。及时恢复线粒体动力学稳态能够减轻甚至逆转神经元损伤。本文就线粒体分裂、融合及转运调控的基本机制及其与AD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并着重讨论线粒体动力学平衡中的关键调节位点如线粒体分裂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1/2、视神经萎缩蛋白1及Miro/Milton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对AD发病的影响。

中华鳖dazl基因克隆及在生殖细胞中的表达 下载:90 浏览:509

唐舟凯1 张飘逸2 储张杰1 朱新平1,2 李伟2 吴栩灵2 徐红艳1,2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为探索龟鳖类生殖细胞的发育分化机制,实验通过特异性引物克隆了中华鳖dazl基因的cDNA片段,长1 007 bp,其中包括5′端非编码区197 bp,3′端非编码区33 bp,开放阅读框777 bp,编码2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其与西部锦龟Dazl同源性最高,达96%;与小鼠Dazl同源性达75%。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中华鳖dazl mRNA主要在精巢和卵巢中表达,在体细胞组织中仅检测到微量表达。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中华鳖dazl mRNA在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且在不同时期的生殖细胞中呈动态表达模式。在精巢中,中华鳖dazl mRNA在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中表达最强,在精原干细胞中表达水平次之,在精子细胞中未检测到信号;在卵巢中,中华鳖dazl mRNA信号在初级卵母细胞胞质中均匀分布且在最早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信号最强,随着卵母细胞的增大,信号逐渐聚集并逐渐减弱。研究表明,dazl基因可能对中华鳖两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磁敏感加权成像不对称静脉低信号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91 浏览:530

​刘慧勤1 梅文丽1 黄月1 李永丽2 刘红明2 张杰文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不对称静脉低信号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M1段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72 h内完成弥散加权成像(DWI)、SWI及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SWI不对称静脉低信号的显著程度与CTA软脑膜侧支评分(rLMC)分级及其他参数的关系,探讨影响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30例患者入组,根据SWI分为不对称静脉低信号稀疏组及广泛组各15例。不对称静脉低信号的显著程度与CTA(r=0.481,P=0.007)及侧支循环分级呈正相关(r=0.402,P=0.028)。与稀疏组相比,不对称静脉低信号广泛组CTA rLMC评分更高,DWI梗死体积更小[(11.62±9.07)ml与(95.77±91.12)ml,t=3.559,P=0.001],入院NIHSS评分[(6.47±4.34)分与(12.33±7.60)分,t=2.595,P=0.015]及出院NIHSS评分[(4.80±4.69)分与(9.60±7.03)分,t=2.200,P=0.036]更低。但卒中后3个月时的良好预后与丰富的侧支循环、较小的梗死体积、年龄及较低的NIHSS评分相关,与不对称静脉低信号的显著程度无关。结论广泛的SWI不对称静脉低信号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侧支循环,但不能等同或代替侧支循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