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彩色多谱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72 浏览:311

李翔1 何柳兰1 郭容好2 《诊断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HHD)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HHD患者8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人群且、血压正常且无明显心血管疾病者90例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与心电图检查,分析CDE对HHD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LVEF、E/A检测值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D、LAD/AAD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对左室肥大检出率为39.77%,左房增大检出率为42.05%,主动脉弹性减退检出率为4.55%,主动脉扩张检出率为9.09%,与心电图相应检出率(21.59%、23.86%、0.0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对ST-T改变检出率为5.68%,心律失常检出率为18.18%,与心电图相应检出率(7.95%、15.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E对HHD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49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 下载:49 浏览:488

宋薇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总结49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观察及护理。术前进行详细评估,落实术前宣教,做好病情观察。术中备好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术后严密监护,加强气道护理及伤口护理,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孕前及孕早期母体因素与子代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47 浏览:351

王蕾1 王海丽2 常明秀2 王凤羽1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早期母体环境暴露因素与子代复杂先心病的关系,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科学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产前超声诊断为子代复杂先心病的孕妇62例为病例组,按照1∶2匹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问卷调查后通过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复杂先心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母亲不良生育史(OR:6.981, 95%CI:3.621~11.017)、孕前吸烟饮酒史(OR:2.418,95%CI:1277~6.757)、孕早期呼吸道感染(OR:3.906, 95%CI:1.115~5.242)、噪音环境(OR:2.391, 95%CI:0.898~4.710)、不良精神心理因素(OR:4.791, 95%CI:2.242~8.597)为子代复杂先心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及孕早期食用蛋、奶类等高蛋白物质(OR:0.517,95%CI:0.311~0.803)和补充叶酸及其它营养素(OR:2.979,95%CI:1.537~5.016)为子代复杂先心保护因素。结论孕前及早孕期孕妇需避免上述危险因素的接触,增加高蛋白和叶酸摄入量,对降低及预防复杂CHD有重要价值。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465

郝英 母海波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10月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8年2月至5月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患儿5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主诉疼痛时,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创建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4 h、72 h疼痛评分、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24 h、7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先心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6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下载:58 浏览:481

宋娅琴 刘文霞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总结6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遵医嘱镇静止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做好健康指导,及时发现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生存率。

机械扩张鞘行起搏器电极拔除术中的护理配合 下载:57 浏览:505

李燕 王英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总结4例使用机械扩张鞘拔除起搏器各类型电极的护理配合。做好术前访视,术中做好消毒隔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巡视,准备充足的用物、耗材、药品,做好各种并发症应急抢救准备,保证手术安全。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手术效果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403

黄杰 郑富臻 鲍家银 陈海宇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RHD合并房颤患者资料,均行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及术后随访,结合手术及随访情况分析疗效。结果:转窦率术后即刻为98.75%,出院时为96.25%,术后1个月为96.25%,12个月为95.00%,24个月为93.13%,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出院时为(51.34±5.13)mm,治疗后12个月为(52.60±6.27)mm,治疗后24个月为(52.9±37.48)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出院时为(58.13±6.40)%,治疗后12个月为(63.75±6.98)%,治疗后24个月为(65.35±5.9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184.53±12.4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5.84±10.66)min,射频消融时间(26.35±4.69)min。ICU住院天数(2.12±0.36)d,总住院时间(15.35±2.35)d。并发症发生率1.22%。结论:给予RHD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安全性高,推荐应用。

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89 浏览:481

郑虹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探究对象的选择时间控制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都是笔者所在医院收录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有7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完成组别的处理,参照组(n=37)选择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n=37)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对最终效果做出具体比对。结果:试验组在入院时心肺功能情况、生活质量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试验组心肺功能情况、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令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得到完善,心肺功能也同时得到改善,使得借鉴价值充分提升。

全程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的临床疗效影响 下载:68 浏览:410

黄伙珍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应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76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于围生期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全程护理,比较两组孕妇护理后临床效果、妊娠结局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孕妇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实施护理,可有效降低孕妇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改善其心功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下载:14 浏览:275

李伟春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HHD)采取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HHD患者80例进行研究,于2019年1月~2023年1月入组。采取双色球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心脏B超检查,而观察组则采取心脏B超联合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在左室肥厚、左室增大、左房增大、主动脉扩张、心律失常各项单一阳性检出率上,两组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ST-T段改变阳性检出率与总检出阳性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HHD诊断中心脏超声是比较准确的方式,在心脏B超诊断基础上联合心电图诊断HHD,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价值,特别是在ST-T段改变检出率上,要比单一心脏B超诊断检出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的效果分析 下载:37 浏览:650

刘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采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与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后再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LVEDD为(51.28±4.71)mm,LVESD为(44.52±3.35)mm,NT-proBNP为(254.22±8.44)pg/ml,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83±4.84)mm、(48.68±3.24)mm和(300.20±8.37)pg/ml(P<0.05);试验组的LVEF为(47.83±4.18)%,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35±3.82)%(P<0.05);试验组的肌钙蛋白T为(0.10±0.11)μg/L,肌钙蛋白I为(0.01±0.08)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11.21±2.13)U/L,肌红蛋白为(76.39±3.29)μg/L,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16±0.28)μg/L、(0.12±0.01)μg/L、(18.17±2.26)U/L和(101.14±3.26)μg/L(P<0.05);试验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中采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逐步恢复患者的心肌细胞,改善其心功能,为其提供更高质量的预后,对于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参考意义重大。

个性化随访对室间隔缺损术后患儿生活质量与身体意象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391

陈海燕 江文婷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个性化随访对室间隔缺损术后患儿生活质量和身体意象的影响效果,并为这类特殊患儿的临床照护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2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随访。两组患儿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末接受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生活质量评定表、身体意象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干预后身体意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室间隔缺损患儿,实施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随访方案护理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且能改善身体意象,值得推广应用。

1例支气管肺前肠畸形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11 浏览:427

李进辛 文琼 冯黎维 李宇 2019年7期

摘要:
介绍1例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脓毒症、右旋心、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吊带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为主进行病情监测,适时调整饮食,加强以斜坡卧位、坐位及左侧卧位为主的体位管理,术后进行出血的预防及管理,加强营养支持,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间断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及气道管理。结果经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患儿未出现并发症,体重逐步增加,术后第10天病情平稳出院。结论严密的病情监测、适时调整饮食、呼吸功能训练及术后限制性液体管理等护理措施对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康复尤为重要。

个性化随访对室间隔缺损术后患儿生活质量与身体意象的影响 下载:26 浏览:189

陈海燕 江文婷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随访对室间隔缺损术后患儿生活质量和身体意象的影响效果,并为这类特殊患儿的临床照护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心胸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2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随访。两组患儿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末接受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生活质量评定表、身体意象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干预后身体意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室间隔缺损患儿,实施基于个案管理的个性化随访方案护理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且能改善身体意象,值得推广应用。

降脂治疗对冠心病血脂指标及斑块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87

张孝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降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指标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斑块数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 pro tein,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 pro tein,HDL-C)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斑块总数、软化斑块、中间型斑块数目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积分较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脂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血脂水平。

双重固定式约束衣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应用 下载:12 浏览:394

张媛媛1 王海燕1 杨巧芳2 2019年1期

摘要:
观察双重固定式约束衣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自制的双重固定式约束衣由1件短袖约束衣本体、2条约束带、2个上肢橡胶垫板及可粘贴系带组成。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64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2015年10月—2017年1月入院的82例设为实验组,2014年3月—2015年9月入院的82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双重固定式约束衣进行约束;对照组使用传统约束带进行约束。记录被约束患儿手部触碰手术伤口、约束部位皮肤损伤、意外拔管、坠床的发生情况,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患儿家长对约束方式的满意度。结果手部触摸伤口情况,实验组2例(2.4%),对照组21例(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约束部位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实验组1例(1.2%),对照组25例(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家长对约束方式的满意度,实验组为95.1%,对照组为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意外拔管、坠床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固定式约束衣有利于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手部接触伤口,减少约束部位皮肤损伤,提高家长满意度。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74

蒿叶霞1 郑璇2 胡元萍2 张李涛1 颜新生1 曹树正1 王章1 张真路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评价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90例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基因检测组),另190例不作相关检测(对照组),记录患者服用华法林稳定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190例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中CYP2C9*1/*1型170例(89.5%),*1/*3型19例(10.0%),*3/*3型1例(0.5%);VKORC1 AA型155例(81.6%),AG型35例(18.4%),未检出GG型。基因检测组INR达标时间[(4.0±1.7)d]低于对照组[(4.6±2.1)d](P<0.01),2个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于抗凝治疗初期临床策略的制定起重要作用,可缩短患者INR达标时间,有助于减少患者出血及栓塞风险。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相关性 下载:91 浏览:500

王恺隽1 李铁威2 王棕健1 陈曦1 高小晶1 蔺亚晖1 周洲1 康金锁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436例初诊为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并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患者,确诊CAD患者222例(CAD组)、非CAD患者214例(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hs-cTnT、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水平,同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3个方面分析hs-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将所有对象按hs-cTnT四分位数(由低到高依次为Q1区、Q2区、Q3区、Q4区)分组,比较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或斑块性质各组患者在Q1~Q4区的分布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AD患者hs-cTn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Glu、UA随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eGFR随病变支数增多而降低(P<0.05);hs-cTnT、CACS、Glu、UA、Cr、BUN随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TnT与BUN、Cr、UA、Glu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2、0.239、0.134、0.131,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TnT四分位分布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均相关(rs值分别为0.249、0.252、0.239,P<0.01)。不同病变特征各组Q1~Q4区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狭窄程度的增加、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大,位于Q4区的患者比例均增高,位于Q1区的患者比例均降低。校正传统风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肾功能指标(BUN、Cr、UA、eGFR)后,hs-cTnT不能作为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hs-cTnT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也受性别、年龄、肾功能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尚不能作为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独立预测指标。

PCI术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5 浏览:496

胡娜1 田雅楠1 胡舒环2 黄贤胜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226例冠心病患者(非糖尿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和非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2 h(t2)的血糖水平,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26例患者中有165例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生率为73.01%;两组患者在性别、梗死类型、置入支架的血管数、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血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于非高血糖组,且高血糖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6.105、15.641、19.116、13.015、5.294、15.180、46.443,P <0.05);两组患者t1、t2时血糖水平高于t0,t2时血糖水平高于t1,且高血糖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支架数量≥3个、Killip分级≥Ⅱ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为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11、2.894、9.202、11.699,P <0.01)。结论 PCI术后血糖异常与年龄、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临床相关性,且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CXCL16及其受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下载:85 浏览:504

陈美凤 魏芳晶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出现严重限制了临床预后。多种机制因素参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CXCL16及其受体在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CXCL16及其受体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