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癌变风险的相关性 下载:84 浏览:527

杨洋1 瞿先侯2 杨敏2 王欣1 孟曼1 魏玮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通过中医四诊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症状、中医辨证分型及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相关的萎缩/肠上皮化生评估(OLGA/OLGIM)癌变风险分期。先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探讨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史、学历、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家族肿瘤史、中医症状、中医证型与OLGA、OLGIM风险分期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Hp感染史、家族肿瘤史、中医证型与OLGA分期相关(P=0.013,P=0.010,P=0.006);Hp感染史与OLGIM分期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史(OR=2.365,95%CI:1.055~5.302,P=0.037)及胃络瘀血证(OR=9.972,95%CI:1.637~60.743,P=0.013)可影响OLGA分期;Hp感染史可影响OLGIM分期(OR=3.017,95%CI:1.541~5.909,P=0.001)。结论 Hp感染史、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变风险增高具有相关性,其中胃络瘀血证癌变风险高。

石斛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下载:267 浏览:2573

王庆梅1 郭永强2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石斛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枸缘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石斛养胃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早饱、餐后饱胀、嗳气、上腹痛、恶心等症状缓解率更高(P<0.05)。在中医证候评分上,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3.37±0.6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3±1.015)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00%较观察组13.3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石斛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从胃内癥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89 浏览:504

独思静1 赵晓琳1,2 马丹1,2 周斌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期

摘要: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认为胃内癥瘕是本病关键病理因素,其实质为痰瘀互结,主要责之气滞不行和阳虚不化。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和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宜从健脾益肾、培元固本,疏肝利胆、调和枢机,行气化痰祛瘀、平消癥瘕,调饮食、畅情志四个方面入手。以此思路治疗,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且可逆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

姜树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思想及经验 下载:46 浏览:492

陈晨1 姜树民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2期

摘要:
姜树民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发生多与素体亏虚、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有关。发病之本主要为脾虚不运,湿热和瘀血为关键致病因素。基本病机概括为脾失健运,中焦湿热壅滞,枢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治疗以为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为原则,疗效显著。

基于“虚瘀毒”理论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eta分析 下载:49 浏览:469

谢晓妹1 冉静纯1 赵唯含1 王捷虹2 刘力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8年9月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CAG的随机对照试验,依制定的筛选标准确定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相关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纳入29项RCT,共2475例患者,其中"虚瘀毒"治疗组1297例,对照组1178例。与对照组相比,"虚瘀毒"组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4,95%CI[1.29,1.40],P<0.05)及胃镜有效率(RR=1.34,95%CI(1.23,1.47),P<0.05);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6,95%CI[0.05,0.52],P<0.05)。结论中医"虚瘀毒"理论指导下治疗CAG,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及胃镜有效率、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改变,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可靠。然鉴于所纳入文献的局限性,此结论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 下载:73 浏览:496

王亮1 曹云2 李中峰3 陈建新4 王佳婕5 符欣2 黄佳钦2 冯晶华4 王冬梅2 李志红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28例,脾胃虚寒证17例,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收集各组受试者肘静脉血5 ml,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定量检测血浆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11种,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中葡萄糖、丙氨酸、缬氨酸等含量高于健康人,而谷氨酸、甘氨酸、乳酸、甜菜碱等水平低于健康人。脾胃湿热证组患者缬氨酸、乳果糖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组,而异丁酸、甲酸、肌肽含量低于脾胃虚寒证组。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和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糖代谢、氨基酸分解代谢紊乱,且两种证型在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方面存在差异。

清热调中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40 浏览:411

崔奕1,2 单兆伟1 郑亮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清热调中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选用清热调中法口服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胃复春治疗;分别观察胃镜、病理疗效、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变化。结果:从胃镜病理下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来看,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 9%(34/41)与对照组51. 2%(21/4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嗳气呃逆、泛酸嘈杂、胃脘疼痛等症候积分与治疗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调中法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243 浏览:2054

赵艳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析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78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时间为2021.02至2022.02。抽签法分组。参照组、试验组各39例,分别应用常规西药、西药联合中医疗法进行干预。评析2组用药结果。结果:用药后,试验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炎症指标、生活质量等均更加优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明显,能够减轻患者胃粘膜受到的病理损伤,并且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35 浏览:643

张利 《中国中医药》 2025年1期

摘要:
在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种疾病的治疗都有了新的进展。就慢性萎缩性胃炎而言,鉴于该疾病治疗时间比较漫长,并且比较难治愈,如何提升这类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缩短治疗时间,是目前医生比较重视的方向。随着患者数量不断上升,近些年中医治疗逐渐在临床使用,中医中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为“痞满、胃脘痛”的范畴,对于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副作用较小。鉴于此,为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医药治疗进展,文章立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从辨证论治和中医药治疗方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为相关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饮食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实践效果 下载:221 浏览:2235

刘明玉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饮食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治疗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60例/组,“奥美拉唑治疗+常规护理”、“益气和胃胶囊+中医饮食护理”分别对应对照组、观察组,就两组治疗及护理方案的实践效果开展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症状评分、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以及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开展益气和胃胶囊治疗配合中医饮食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各症状改善,同时协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优化总体疗效、改善总体预后。

左振素名老中医提出“清热利湿、理气活血”乃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大法 下载:246 浏览:2238

易胜1 左振素2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所致,该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左振素主任中医师根据其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今时之人往往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嗜食辛辣,而且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以致脾胃受损、纳运失常,中焦“郁”而不化,湿热内生、阻滞气机,久则气血瘀滞,从而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故左主任主张中医应从“湿、热、瘀”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辨治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艾条灸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下载:240 浏览:2150

赵娟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艾条灸、中医特色护理配合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对象,筛选样本量为80例。以计算机法为分组方法,保证组间资料均衡性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基础性护理,研究组采取艾条灸+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条灸、中医特色护理配合可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各项症状的改善,患者认可度、满意度较为理想,能够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护理体会 下载:216 浏览:2212

龚雪娜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中医治疗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2组,比较综合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中医综合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等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中医治疗结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整体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近况 下载:224 浏览:2265

蔺文锦1 白玉昊2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粘膜上皮萎缩、原有腺体萎缩或数目减少,粘膜层变薄,肌层增生、变厚,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表现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根据搜集和整理相关的中医药文献,对CAG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辨证诊疗思路。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下载:99 浏览:1053

张燕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2年8月间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双盲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疗效结果做出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胃泌素(GAS)、生长激素(G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数据和对照组比较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小(P>0.05)。结论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案的效果明显,对胃黏膜也起到保护,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可推广。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 下载:74 浏览:903

冯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23年5月-2024年5月,消化内科收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观察组予以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分组探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00%,对照组有效率80.00%,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发生率2.00%,对照组发生率2.00%,结果比较P<0.05。结论:相比奥美拉唑四联疗法,采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更加确切,安全性更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239 浏览:1514

白春玲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式及成效。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于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选择140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随机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替普瑞酮开展治疗工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开展治疗工作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治疗+替普瑞酮治疗的方式,有利于强化治疗成效,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健脾通络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下载:171 浏览:1597

郭栋 《医学研究前沿》 2022年4期

摘要:
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应用健脾通络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遴选2020年3月-2021年3月80例CAG患者,参考“数字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常规西医治疗+健脾通络汤。比较两组结果:临床总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同时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AG患者治疗中应用健脾通络汤,不仅能提高临床总体疗效,同时可促进其症状快速改善,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

运用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观察 下载:340 浏览:1776

贯淼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讨论及研究运用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80例患者,时间范围为2022年5月份至2023年3月份,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参照组提供西药治疗;实验提供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中医症状积分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中医症状积分更佳,P<0.05。结论:针对于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提供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分析 下载:127 浏览:1300

徐凯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临床对比和分析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内镜检查的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分析病理诊断结果和内镜检查结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形增生符合率进行比较,总结内镜影像学特征。结果:56例患者经内镜检查有10例属于Ⅰ型,有28属于Ⅰ型+Ⅱ型,有18例属于Ⅰ型+Ⅱ型+Ⅲ型。5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有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为71.43%,有20例肠上皮化生,符合率为35.71%,有12例异形增生,符合率为21.43%,在符合率指标中,相比于肠上皮化生和异形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更高,(P<0.05)。
56例患者中有52例黏膜变薄,占比为92.86%,有45例褶皱变平,占比为80.36%,有44例血管暴露,占比为78.57%,有42例黏膜可见表面结节,占比为75.00%。结论:胃镜检查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可以将内镜检查作为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了促进诊断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加大疾病筛查力度,可以将内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对患者实施联合诊断,有利于患者疾病得到及时准确的确诊,为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提供有利条件,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