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变化 下载:21 浏览:210

李小芳 《体育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理性分析法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的变化,分析改革前存在的三个缺陷: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背离,灌输教学知识、阻碍能力发展,单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忽视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法,采取的主要措施:教法改革,发挥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见解。

试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下载:68 浏览:406

刘玉升 褚蓉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摘要:
职业生涯教育是指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理想和理论实践的指导下,对毕业后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抉择、构建、落实、改进、完善的综合过程。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就是引导学生发掘和发扬自身的兴趣与需求、才干与能力、期望与价值观,让学生认清并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构建并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方案,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理工科高校中数学建模通识教育课程的几点经验 下载:47 浏览:354

何国良 黄廷祝 《数学应用》 2019年11期

摘要:
数学建模是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本文主要介绍电子科技大学面向一年级下册本科生开设《数学建模》通识课程的情况.从课程设置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来介绍该门核心通识课程在课程设计方面的一些经验,以供大家交流、参考.

系统化思维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下载:84 浏览:486

​周丐晓1,2 刘恩山1 《生物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系统化思维在促进学习者知识整合和有意义学习方面具有重要潜在价值,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研究的新兴议题。通过对学习科学、系统动力学和科学教育不同领域系统化思维相关研究进行理论研讨发现,系统化思维源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兴起于学习科学的研究,当前扩展到科学教育的研究,综述了系统化思维研究的提出与发展、现状,以及对当今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及意义,并针对系统化思维在科学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展望。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价值理性与拓展路径分析 下载:216 浏览:2173

郭启力 刘泽畅 《中国音乐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入手,检讨大学的德育价值,可以看出目前的德育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大学音乐专业的老师为切入点,探讨和剖析了大学音乐学科的思政价值理性与拓展路径,从而使其更加健全和改变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并增强和推动高等学校音乐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规划与开发 下载:38 浏览:383

蒙春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为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规划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和习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策略研究 下载:113 浏览:690

王晓霞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通过项目式学习,小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与价值,从而深化对劳动意义的理解。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们围绕具体的劳动任务或项目展开探索与实践,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综合素养。

县域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下载:166 浏览:2570

林燕 谢海玲 赵雪 杨丰 罗世玉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心理健康课程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知识普及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心理健康课程在县域中小学校中存在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开设程度不理想及课程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理论出发,探讨在县域中学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定向,并以积极心理学、以学生为中心为理论基础,构建中学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体系。

基于听障生特点的客家点心制作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下载:143 浏览:1052

周锦花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听障生学习特点的客家点心制作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通过分析听障生在感知觉、注意力、语言发展等方面的特殊性,结合客家点心制作技艺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一套适合听障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强调实践操作、视觉辅助与个性化教学,旨在提升听障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核心素养下的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调查研究 下载:293 浏览:1704

耿佳思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与小学劳动教育的契合性和互动性进行分析,探讨了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在对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途径,并阐述了贯彻全面育人理念、拓宽劳动教育路径、统筹劳动教育实施、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等具体措施。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提供参考。

工程思维视角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与研究 下载:74 浏览:383

顾容 熊海燕 李晖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9期

摘要:
我国已进入"工业4.0"时代,高校毕业生都应具备一定的工程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系统性思维、计算思维和设计思维。当前,本科生工程思维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对象、内容、载体、评价方式等方面有所欠缺。针对这些问题,以OBE成果导向为指导理念,以3D打印趣味设计项目为载体,以解决工程问题的流程为主线,结合五种工程思维养成的不同机理,开发设计一门工程教育通识课程,以培养学生五种工程思维能力。

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初探——基于健康养老视域 下载:27 浏览:282

陈颖妍 方文清 陈宇宏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社区老年教育作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探讨其课程的建设对满足社区健康养老的需要,推进社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分为生理保健、心理保健、休闲娱乐、生存生活技能四类。为满足社区健康养老需要,基于健康养老的视角,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应坚持以健康养老为本位,丰富课程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加强课程管理和保障,做到:重视老年团体的建设、专业课程管理团队的培养以及课程信息的传播;注重充实师资队伍、加强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建设、创建社区服务银行。

基于创生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研究 下载:58 浏览:438

常海洋 张芳兵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创生取向下课程实施的过程即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创生取向下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注重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强调师生之间的主体性交往,重视学习主体的反思性思维。当下教师教育课程面临课程内容封闭且理论性强,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相分离,实践课程流于形式等问题。对此,需要践行课程实施的创生理念,形成开放的、生成的实践性课程,把握课堂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性关系,建立走向理解与对话的主体性教育;注意行动与反思的有效联结,促进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

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行为分析与课堂转型策略研究 下载:54 浏览:525

张雨晴 张晶晶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范生的教学观念及其未来的教学行为,从而成为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缺乏大样本的量化研究。文章随机选取某综合性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视频为研究对象,利用CTBAS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框架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观察表等工具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当前的教师教育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理念陈旧落后;课堂时空由教师控制,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互动比率与类型偏少,互动质量整体不高;技术应用的层次较低,应用功能类型单一。基于此,需要采取促进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方式转型的策略,以满足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对卓越教师培养的需要。

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挑战 下载:80 浏览:503

刘志芳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目前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办学主体之间受办学特点、学生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教学团队架构模式,通过研究网络教育学院、大规模在线课程平台(MOOCs)、开放大学等主要办学主体教学团队建设的最新进展,可以看出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面临着理论研究不足、发展极不平衡以及团队建设受办学成本制约等挑战,未来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教学团队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线上与线下团队的有机融合,并不断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老年教育课程质量评估框架构建研究 下载:82 浏览:489

王元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老年教育课程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学员参与度、满意度等多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亟需推进老年教育课程质量评估。研究首先借鉴国内外质量评估要素;然后选取国内2个不同类型的老年学校作为质性案例,以三级编码的方式抽离出课程建设、教育效用两个维度,包括课程内容、专业师资、环境营造、幸福指数、素质提升、社会归属六个要素;最后构建出适合老年教育课程质量评估框架,推动积极老龄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下载:89 浏览:489

谢宇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虽然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仍难以有效满足异质性很强的老年人群多样性、层次化的学习需求。全面梳理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老年教育目标和老年人学习需求为基础,提出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建议,建设多维立体化课程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促进老年教育目标的实现并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逻辑 下载:76 浏览:511

赵长林1 梁红梅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面对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未来科技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路向和目标。在实践逻辑上,需要急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应然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每位学生"实然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需要系统解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到学科课程与教学的转化机制,进而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念、政策到学校教育课程层面的教与学的实践行动。

教研合一:加拿大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特色——以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为例 下载:79 浏览:446

刘佳丝1 王莹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是加拿大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的典型,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教研合一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教师与研究员双向培养目标、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内容、实习和理论课交叉的课程安排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评价。这启发我们,教育硕士项目要树立"教研合一"的教师教育理念并创建"教研融合"的课程模式。

基于实践误区的翻转教学新探 下载:44 浏览:502

周倩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翻转教学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沟通了教学的课前和课上环节,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无疑是一种教学创新。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翻转课堂被简单解读和机械套用,逐渐走向固守流程、囿于形式的实践误区。因此,有必要对翻转教学进行新的探究,通过资源整合、数据库资源平台建设和课程创生进一步催发翻转教学的活力,使其真正促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生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