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下载:50 浏览:421

滕文静 朱为康 李雁 《肿瘤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组方规律及特点。[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收集并整理从1995~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英文文献,包括临床观察、个案报道、经验总结、经典方剂记载等记录方剂,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温阳法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经过筛选以温阳法为治疗方法的方剂共86个,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有10味,其中前3位分别为附子、黄芪、甘草;关联度分析发现常用中药药对15对,并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得出核心组合32个,挖掘新处方8个。[结论]温阳法指导下的温阳类中药抗肿瘤方剂存在一定的组方规律。

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18

丁建波1 吴瀚峰1 许云2 潘力1 王滨江1 张南1 汤旭群1 陈晶晶1 董艳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分析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处方剂量分为普通剂量组(80~85 Gy)及提高剂量组(86~90 Gy)。根据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量表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疼痛缓解及面部麻木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提高剂量组开始起效时间、达到最佳稳定疗效时间显著早于普通剂量组(P=0.009,P=0.006)。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疗效优异率显著升高(P=0.005),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NI分级显著降低(P=0.002,P=0.045),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0.148)。两组间面部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两组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剂量组与普通剂量组疼痛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结论提高伽玛刀治疗剂量至86~90 Gy可以更快、更高效的控制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同时不会增加治疗相关的风险。

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医痰症用药配伍规律研究 下载:77 浏览:388

马宁 白金牛 邢俊凤 郭静霞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算法,结合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药物作用,分析中医痰症核心药物用药配伍规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方剂子网,根据方剂中药物作用构建中药方剂复杂网络模型;其次,改进PageRank算法确立药物核心度,并使用改进COPRA算法挖掘用药规律;最后,搜集中医痰症经典方剂使用该方法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对比,该方法可发现更多基于核心药物的用药配伍规律,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聚类、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揭示用药配伍规律的内隐性,是研究总结方剂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

基于集对分析的疗效曲线在银屑病血热证典型方剂选优中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549

茹意1,2 蒯仂1,2 许逊哲1,2 魏冬慧1,2 华亮1,2 王一花3 吴人杰1,2 李欣1,2 李斌1,2 赵克勤3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索基于集对分析四元联系数疗效曲线在银屑病血热证治疗方剂优选中的应用,以求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先利用文献资料法筛选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方剂,建立每首方剂治疗组和对照组与完美疗效四元联系数的距离,以距离小优于距离大,按差值大小给出这9首方剂的优劣排序,确定出最优方剂、次优方剂等。结果:在9首方剂中,土槐菝葜汤排序第1,清热解毒汤排序第2,犀角地黄汤加味排序第3,与中医临证用药经验相符。结论:可以在银屑病血热证临床方剂选优中应用基于集对分析四元联系数的疗效曲线,对其他疾病临证用药选优时也可参考应用此疗效曲线及其算法。

基于药物剂量及作用的方剂核心用药配伍规律复杂网络算法的构建 下载:75 浏览:505

马宁1 郝秀霞2 白金牛1 邢俊凤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算法,结合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药物作用及剂量,构建一种基于药物剂量及作用的方剂核心用药配伍规律的新算法。通过构建方剂子网,根据方剂中药物作用及剂量确定核心药物及其权重;基于药物核心度权重构建中药方剂复杂网络模型;改进复杂网络标签传递算法对相关方剂的核心用药配伍规律进行挖掘。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产后中风方剂及用药为例,收集相关方剂143首,频次>20的药物16味,支持度>10、置信度>80的关联规则组合88个,构建包含74个节点、1245条边的产后中风治疗用药复杂网络模型,利用复杂网络算法发现药物聚类组合结果51个。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中医治疗产后中风用药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益气血为主,同时对改进的标签传递算法与传统的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比较,认为改进复杂网络标签传递算法可得出一些围绕核心药物的新颖且更有针对性的药物组合结果。

补益类方剂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下载:239 浏览:2899

李健1 李云彤2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国九版诊疗方案中的中医处方,阐述中医药通过提高免疫力在COVID-19病毒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今后使用中医药对此类传染病的防治和治疗提供可以参考的经验,以期为中医药科学化防治新冠肺炎提供参考。

治疗便秘方剂中辛味药物的应用规律 下载:89 浏览:505

罗纳川1 綦向军2 陈国铭2 陈腾宇2 吴淼3 田燕华2 方彩珊2 梁妙珍2 卢以茜2 王奇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以辛润法思想为指导的治疗便秘方剂中辛味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有治疗便秘的方剂,分别统计含辛味药及不含辛味药方剂中药物使用频次,以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是否含辛味药物相关方剂中的药物组合以及核心药组的关联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含辛味药的便秘治疗方剂405首,展示出44个核心组合,20条关联规则,其提升度均> 1,为正相关的有效规则,其中18条规则的提升度≥3,表示规则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联系。高频的辛味药有当归、枳壳、木香、槟榔等,最常与其配伍的药物有大黄、火麻仁、郁李仁、桃仁等。纳入不含辛味药的便秘治疗方剂70首,最终得到9个核心组合,5条关联规则,其提升度均> 1,为正相关的有效规则,其中1条规则的提升度≥3,表示规则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联系。不含辛味药的方剂中常用药物为大黄、甘草、牵牛子、栀子、黄芩等,常与泻下药、清热药、补虚药配伍。结论治疗便秘组方常由辛味药与滋阴药进行配伍,佐以宽肠行气药,取行气布津、润燥通便之义。

益气固本方剂联合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对患儿免疫功能和气流受限指标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91

邱立志 蒲海波 杨传楹 《中国中医药》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益气固本方剂联合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气流受限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固本方剂联合激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80.95%(34/4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气流受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阻力、中远端阻力、远端阻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F-κB、Ang-Ⅱ、NGF、TAC、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AC、免疫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NF-κB、Ang-Ⅱ、N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本方剂联合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气流受限情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NF-κB、Ang-Ⅱ、NGF水平。

中药方剂安眠汤治疗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下载:369 浏览:3573

陈琼 《中国中医药》 2023年12期

摘要:
探讨中药方剂安眠汤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88例失眠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44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中药组采用中药方剂安眠汤治疗。最后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负面心理状态、满意度、用药不良反应等数据。结果:中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其中,中药组治疗有效率97.73%(43例);西药组治疗有效率81.82%(36例)。中药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负面心理状态数据低于西药组,在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水平数据明显高于西药组,中药组满意度高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数量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为患者予以中药方剂安眠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有效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并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建议在实际治疗中予以应用。

“智能+”时代对高等医药职业院校《方剂学》的教学结构优化研究 下载:121 浏览:1586

夏文汐 《医学研究前沿》 2023年6期

摘要:
为优化《方剂学》教学结构,教师的备课与授课、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都需要重视。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的不断转型与升级,培养新一代数字公民的创新创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重点。我们现有的教育是工业时代延伸过来的教育,是以培养知识人、技能人为目标的教育,在人类迅速走向的智慧时代,需要培养大批的创新创造人才,因此必然要求教育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而基于“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有助于使教育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中药方剂配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下载:203 浏览:2357

彭少敏 《中国中医药》 2022年5期

摘要: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尚在探索之中,本文就此问题与同道探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