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联合HD-OCT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效能研究 下载:62 浏览:404

张恒丽 唐广贤 李凡 闫晓伟 马丽华 耿玉磊 李兴茹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应用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IC-VEP)和高清度相干光层析成像术(HD-OCT)分析、评估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功能和结构变化,为POAG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POAG患者(观察组) 31例(31只眼),平均年龄(43. 11±5. 34)岁(24~56岁);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30例(30只眼),平均年龄(42. 88±5. 15)岁(27~5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视野、HD-OCT及IC-VEP检测,统计分析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视野平均缺损比较P﹤0. 01。早期POAG患者IC-VEP及HD-OC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 87%和90%,80. 64%和86. 67%,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均P﹥0. 05。IC-VEP检测早期POAG的ROC曲线下面积(AUCs)为0. 901,和黄斑区不同部位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的AUC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两者的一致性检测率为65. 57%。结论 IC-VEP联合HD-OCT对早期POAG诊断的效能较高,快捷、简便,能够提高POAG早期诊断率,降低青光眼致盲率。

多发性骨髓瘤病情演变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下载:70 浏览:425

魏宇君 黄仲夏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引起高钙血症、肾损害、贫血和骨损害等(CRAB症状),又称为症状性MM或活动性MM(AMM)。MM的发病有三个阶段:由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可以演变为无症状骨髓瘤或冒烟型骨髓瘤(SMM),进而进展为症状性MM。在确诊为MGUS前,大部分患者已经历了平均10年的免疫球蛋白升高的过程。目前,虽然靶向新药的应用使MM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但早期识别仍具有挑战性。通过文献学习,发现血清红细胞沉降率、血液黏滞度、血红蛋白水平减低和免疫球蛋白升高等可在MM病情阶段的早期升高,故联合应用一些检测手段对MM进行早期筛查、预防和管理其病情演变必要且可行。

彩色多谱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72 浏览:312

李翔1 何柳兰1 郭容好2 《诊断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在高血压心脏病(HHD)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HHD患者8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人群且、血压正常且无明显心血管疾病者90例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与心电图检查,分析CDE对HHD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LVEF、E/A检测值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D、LAD/AAD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对左室肥大检出率为39.77%,左房增大检出率为42.05%,主动脉弹性减退检出率为4.55%,主动脉扩张检出率为9.09%,与心电图相应检出率(21.59%、23.86%、0.0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对ST-T改变检出率为5.68%,心律失常检出率为18.18%,与心电图相应检出率(7.95%、15.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E对HHD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肾损伤与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下载:24 浏览:260

李艳红1,2 方芳2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对肾损伤的评估仍然依赖于血肌酐和尿量的变化,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早期识别,导致治疗延迟,AKI病死率居高不下。寻找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实现AKI早期诊治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儿童AKI与成人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已发现的AKI生物学标志物是否适用于儿童及新生儿尚需进一步验证。文章通过对颇具儿科临床应用前景的几种AKI生物标志物及其作为早期识别AKI标志物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为儿童AKI的早期诊断提供方向。

肾小管疾病的早期诊断 下载:31 浏览:322

王晶晶 毛建华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遗传性肾小管疾病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临床对这类疾病认识往往有所不足,检验手段尚不规范,容易造成漏诊、误诊。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钾血症、高钙尿症、多饮多尿、佝偻病、生长发育落后等,如不及时治疗,一旦出现肾功能受累,可进展至晚期,病损呈不可逆性改变。文章重点介绍部分常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强调详细询问病史、重视肾小管功能系列的实验室检查以及与高钙尿症相关的肾小管疾病的诊断思路。临床医师需重视肾小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从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及早期诊断价值 下载:85 浏览:491

吕玲春1 徐剑1 吴小燕1 李珊1 李开军1 曾春来1 沈珈谊1 韦铁民1 毛威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在对比剂肾病中的早期价值和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基础肾功能正常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4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S),同时所有患者分别于造影前24h内,造影后12h、24h和48h抽血检测NTproBNP、B型脑钠肽(BNP)、胱抑素c(Cys 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根据MDRD公式推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根据患者在造影后48h内是否发生对比剂肾病(CIN),分为CIN组18例和非CIN组96例。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及回归方程,评价NTproBNP对CIN的早期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术前NTproBNP截断值为863ng/ml,+LR:3.94,-LR:0.07,仅NTproBNP为预测因子。截断值取1200ng/ml时多变量回归方程中高脂血症(OR=0.032)、LDL(OR=14.665)、年龄(OR=205.741)、NTproBNP(OR=3.716)均为预测因子。术后12h内Sc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5即P>0.05,而NTproBNP曲线下面积0.719,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NTproBNP对CIN具有预测价值,年龄和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发生CIN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术后12h内NTproBNP对CIN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Scr。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与骨折防控研究 下载:59 浏览:674

郝金波 《老龄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概述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早期诊断方法和骨折防控的研究进展。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和代谢变化,易患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早期诊断依赖症状观察、骨密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文章讨论了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检查和药物干预等措施防控骨质疏松性骨折,减轻老年患者负担。研究强调医务人员,尤其是骨科医生,在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重要性,需提升骨质疏松知识,规范诊治流程,以实现早期预防和有效防控。

PGⅠ、PGⅡ、PGR及G-17检测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2 浏览:258

杨敏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在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4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21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以及19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212例健康人群为健康组。比较三组的PGⅠ、PGⅡ、PGR、G-17;比较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胃癌患者的PGⅠ、PGⅡ、PGR、G-17;分析Hp与PGⅠ、PGⅡ、PGR、G-17之间的关系。结果萎缩性胃炎组的PGⅠ水平、PGR低于健康组,PGⅡ、G-17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胃癌组的PGⅠ水平、PGR低于健康组,PGⅡ、G-17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的PGⅠ水平、PGR高于胃癌组,PGⅡ、G-17水平低于胃癌组(P<0.05)。胃窦癌患者的PGⅠ、PGⅡ水平明显高于胃体癌、近端胃癌(P<0.05);近端胃癌患者的PGR显著低于胃窦癌、胃体癌(P<0.05);胃体癌患者的G-17水平明显高于近端胃癌和胃窦癌(P<0.05)。... 更多

中医药在肺结节早期诊断和干预中的独特角色与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88 浏览:2983

钟小宇1 金静2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本文全面探讨了中医药在肺结节早期诊断和干预中的独特角色及其临床效果。首先,论文概述了肺结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现代医学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其次,详细讨论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及肺结节与中医肺理论的关联,强调了中医药诊断方法在早期识别肺结节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中医药在调节肺气、化痰散结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具体中药方剂及其对肺结节的潜在影响,并讨论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优势。此外,通过文献回顾,评估了中医药干预的临床效果,指出其对肺结节患者生活质量的正面影响及治疗的局限性和挑战。最后,对中医药在肺结节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特别是创新诊疗技术的发展,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潜力,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本文旨在为中医药在肺结节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PCR检验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342 浏览:3359

杨静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探讨PCR技术在结核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从2021年6月到2022年5月,选择在本院收治的200名可疑肺结核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全部病例进行PCR和PPD诊断,并对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进行比较,比较两组AUC值。结果:PCR诊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PPD诊断,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PCR诊断的检验AUC值高于PPD诊断的AUC值,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PCR法对肺结核的诊断比PPD法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神经内科慢性病管理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措施探讨 下载:80 浏览:808

张悦 马晓华 李娟萍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神经内科慢性病的管理策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早期诊断与干预、药物治疗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以及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和数据来源有限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范围,采用多元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并探索新技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以提供更全面的临床指导。

神经内科慢性病管理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措施探讨 下载:84 浏览:873

张悦 马晓华 李娟萍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神经内科慢性病的管理策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早期诊断与干预、药物治疗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以及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和数据来源有限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范围,采用多元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并探索新技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以提供更全面的临床指导。

神经内科中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策略研究 下载:88 浏览:899

陈乾峰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内科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早期诊断方法及其干预策略,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五年来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资料。通过临床表现观察、神经心理学测试、脑部影像学检查及生物标志物检测等综合评估手段,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结果:本研究总结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观察、神经心理学测试、脑部影像学检查及生物标志物检测等。通过综合评估,实现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策略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下载:63 浏览:667

王梅1 于千淑1 王江涛2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78例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例数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均开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等差异。结果:研究组CRA血流动力学参数、诊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6.15%,对照组诊断准确率94.88%,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临床较为高发的疾病类型,对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更高,值得重视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神经保护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96 浏览:992

白云心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诊断方法和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 Web of Science、PubMed、CBM、 CNKI、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结果:AD早期诊断方法有生物检测、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以及神经保护治疗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手段。结论:随着科技的进步,AD的早期诊断方法日趋成熟,神经保护治疗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早期诊断和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

口腔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下载:89 浏览:909

郭新艳 王素 徐婷 《肿瘤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包括牙龈癌、舌根癌、唇癌、颊癌、口底癌、软硬腭癌和颞下颌关节癌等。由于口腔内缺乏痛觉神经末梢,早期口腔癌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为慢性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临床症状逐渐显现出来,如:张口受限、溃疡反复发作、麻木感、咽喉异物感、咀嚼无力等。目前口腔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化疗、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方法。本文就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口腔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

例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个案随访管理经验 下载:254 浏览:2434

李慧 谢小花 覃清华 覃黄娜 梁夏 宋玉美 彭容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探究有效的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的随访管理方法。方法:于我院展开实验研究,对2019-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满18月龄的HIV暴露儿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其发病特点,并以1例母婴传播的HIV感染儿童为例,对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及相关检测情况进行整理,并给予随访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定期指导用药、并监测随访,动态指导,在此过程中总结有效的追踪和管理方法,以便于为后续管理工作总结经验。结果:父母能够积极配合预防工作,认识较强,本例患儿健康,未发生感染,效果较好。结论:加强对艾滋病感染婴幼儿的随访管理,对降低HIV暴露儿童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降低广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保证婴幼儿健康,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 下载:120 浏览:1210

孙玉枝 《肿瘤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胃肠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内窥镜和超声造影等。此外,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也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治疗方面,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越来越多的患者也受益于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此,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以提供患者最佳的医疗服务。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进展 下载:140 浏览:1451

郑云红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仍然不清楚,但新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一些关键的致病机制。治疗方面,药物疗法、基因编辑和干细胞疗法等新兴治疗方法正在不断涌现。此外,早期诊断和预防策略也变得更为重要,以延缓或预防这些疾病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调了治疗策略的多样性和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97 浏览:1024

刘刚 《诊断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剖析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期内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开展生化检验,统计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以及尿素蛋白/尿肌酐等具体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生化检验指标如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以及尿素蛋白/尿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开展生化检验的价值理想,能为后期治疗方案制定和疾病预后提供科学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