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3种经济头足类透明标本的制作方法 下载:67 浏览:484

陈栋林 万永文 鲍镇宁 王奎钦 董乃铭 郑小东 《生物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透明鱼类标本的制作技术日臻成熟。以日本枪鱿、无针乌贼及短蛸3种经济头足类为实验材料,借鉴透明鱼类标本制作技术,首次探索了头足类透明标本的制作方法。结果显示:在碱处理前应除去墨汁,避免后期墨囊破裂、墨汁流出污染标本头部;使用了阿利新蓝、甲苯胺蓝、番红O及茜素红4种染色剂,并证明这些染色剂对于头足类透明标本的染色具有良好的效果;标本充分透明后,清晰展现出内脏团、角质颚、海螵蛸等内部结构,为头足类分类鉴定提供了便利;在褪色步骤中,使用甘油、氢氧化钾混合液代替过氧化氢,避免了过氧化氢过度氧化处理标本造成发白起泡现象。

血标本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60 浏览:368

文佩佩 郭小兵 李爽 曹在秋 代志峰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标本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分子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预防此类菌株感染及明确菌株耐药机制提供实验室资料。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医院血标本中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菌株共903株,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测序技术检测CRKP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携带blaKPC-2的CRKP菌株的同源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标本中分离出CRKP菌株的危险因素。结果 CRKP菌株检出率为46.84%,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为主要来源。CRKP菌株对三代头孢及加酶抑制剂类耐药率大于90%,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超过60%。对替加环素及多粘菌素耐药分别为1.15%、1.22%。菌株携带主要携带blaKPC-2耐药基因,ST11型为本地区流行型别。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高血压(OR=4.375,95%CI:2.399~7.979)、感染前入住ICU(OR=4.639,95%CI:1.839~11.707)、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3.548,95%CI:1.838~9.412)是血标本分离出CRKP菌株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院CRKP菌株检出率高,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ICU入住指征,控制ICU入住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广西南宁市部分腹泻标本诺如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60 浏览:379

农皓 刘昊晖 杨丞尹 刘江 詹鑫婕 秦剑秋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了解南宁市部分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南宁市诺如病毒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9年3月南宁市部分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1 199份,采用实时荧光PCR进行诺如病毒GⅠ型和GⅡ型检测,Excel2007整理信息数据,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5月-2019年3月,南宁市部分腹泻人群中诺如病毒总阳性率为19.85%,GⅠ型占9.24%,GⅡ型占88.24%,GⅠ型和GⅡ型混合感染占2.52%。3月和11月阳性率高,武鸣区阳性率最高33.18%;各年龄段、性别、标本类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GⅠ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74,P=0.015)。31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南宁市GⅡ型的感染比GⅠ型更加广泛,流行时期是早春和秋季。监测范围应覆盖全市,规范样品采集数量和质量,对阳性率高的年龄组进行重点采集。开展部分腹泻人群诺如病毒基因测序,为我市诺如病毒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

QCC活动在降低手术标本管理缺陷率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3 浏览:383

姚丽娟 李红梅 达玉娟 徐爱芳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开展QCC活动在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对2016年1~12月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并针对人、物、环、法4方面进行改进。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手术标本缺陷率由原来的3.87%下降至0.24%,目标达成率151.88%,进步率9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降低了手术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标本管理质量,杜绝了标本错放、混淆、丢失等所引发的医疗纠纷,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使圈员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对提高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准确率的对策研究 下载:35 浏览:1697

梁发东 《生物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调查目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现状,探讨能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方法。方法:以2018、2019年该院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标本的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微生物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过程的规范性和检验人员专业素养等干预措施对标本合格率的影响。结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污染、采集数量不足、送检延误、送检数量不符合要求及暂时保存不当等,通过干预,送检微生物标本合格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同时能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情况,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 下载:236 浏览:2787

杨茂1 刘家霞2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检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共计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血细胞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之间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应的质量控制分析最终的结果显示,不合格的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有所提升,不合格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血细胞检验是当前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和手术之前的一个重要的检验内容。因此,在进行临床血细胞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降低血细胞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质量,为患者后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尿液标本送检时间的不同对临床尿检准确率的影响 下载:255 浏览:2046

段丽春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送检时间的不同对临床尿检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四组,每组尿检样本分别放置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和180分钟,观察并对比四组不同放置时间对尿液检测样本的影响情况、检测结果准确率以及不同时间尿检对尿沉渣结果的影响情况。结果:四组送检时间不同的尿液标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PH成分、检测准确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尿液样本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成分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减少,相互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不同时间尿检样本对泌尿感染患者的尿常规最终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尿液样本采集后应在三小时内及时送检,以免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研究 下载:105 浏览:1245

赵丹妮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7期

摘要:
探讨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来我院接受上岗前健康体检并愿意参与本研究的76名志愿者。采样前指导志愿者禁食8小时来院采血,抽取其静脉血6ml,平均注入2个试管,分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使用玻璃棒对A组样本进行轻微幅度的搅拌,观察血液样本的变化,然后工作人员将A组样本和B组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并提取血清进行备用。分析两组样本各项常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ALT、AST、ALP、LDH、GLU五项指标中,AB两组数据有意义(P<0.05);TC、TG 两项指标中,AB两组数据无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确实会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溶血现象对血液样本的血脂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下载:305 浏览:2696

卢凤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中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行微生物检验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在微生物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对比两组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分析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共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25份为血标本、37份为尿标本、34份为痰标本、31份为粪标本,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其检验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为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为25.98%;储存不当,占比为22.04%;延误送检,占比为11.81%。结论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有直接影响,临床上应加强对微生物标本采集环节的重视程度,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

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成因与预防研究 下载:123 浏览:1240

彭磊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3期

摘要:
探讨体液样品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000份体液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送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检测不合格的原因。结果:主要原因是体液与其他体液混合,储存时间过长,样品制备存在问题,且标准没有严格执行。结论:通过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正确的宣教,严格的规定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有效提高体液标本的合格率。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的影响研究 下载:201 浏览:2125

王颖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7期

摘要:
探究标本溶血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对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进行生化检验的100份外周血样本进行研究,在检测后进行溶血处理,分析溶血前后以及不同溶血程度的患者的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对比患者的电解质水平,溶血后,随着溶血水平的增加,其K、Cl、Ca水平逐渐增加,p<0.05,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患者的心肌酶水平,随着溶血水平的增加,其CK、CK-MB、BNP水平以及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高于溶血前,p<0.05;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溶血后患者的ALT、AST、TP水平明显高于溶血前,重度溶血的患者高于轻度溶血的患者,p<0.05,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溶血后患者的TC、TG水平高于溶血前,P<0.05,HDL-C、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若出现标本溶血,进行生化检验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电解质、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血脂水平造成影响,故应做好溶血标本的处理,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条件下常规检验指标的稳定性对比研究 下载:210 浏览:2014

班霞 张月 冯圆圆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6期

摘要:
本研究对血液标本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常规检验指标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将血液样本在室温、冰箱和冷冻条件下保存,并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检测,评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保存条件对血液样本的生化和血细胞学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室温保存情况下,多数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波动,而冷冻保存则有效保持了指标的稳定性。此研究为临床血液检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有助于优化血液样本的处理流程,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研究 下载:354 浏览:3240

周鼎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抽取2020年6月到2022年12月长沙市某医院检验科的1500例临床检验标本,分析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科室分布情况,调查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结果:1500例临床检验标本中,100例血液样本不合格,占比6.67%;80例痰液标本不合格,占比5.33%;70例尿液标本不合格,占比4.67%;60例大便样本不合格,占比4.00%;50例特殊标本(如分泌物、细胞穿刺、毛发、皮屑等)不合格,占比3.33%,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共360例,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24.00%。360例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所在科室分布涉及9个科室,按所占比例依次是内科(100例,27.77%))、外科(90例,25.00%))、妇科(60例,16.67%))、骨伤科(40例,11.11%))、肿瘤科(30例,8.33%))、皮肤科(20例,5.56%))、儿科(10例,2.78%))、耳鼻喉科(6例,1.67%))、口腔科(4例,1.11%)。360例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因临床检验标本采样量过少或过多因素所致共100例,占比27.78%;因临床检验标本放置持续时间过长因素所致共90例,占比25.00%;因抗凝剂物质使用因素所致共70例,占比19.44%;因标本溶血因素所致共50例,占比13.89%;因标本采集容器使用不当因素所致共30例,占比8.33%;因患者餐后采集样本因素所致共20例,占比5.56%。结论:临床各科室的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具有一定的临床发生率。其不合格原因包括临床检验标本采样量过少或过多因素、临床检验标本放置持续时间过长因素、抗凝剂物质使用因素、标本溶血因素、标本采集容器使用不当因素、患者餐后采集样本因素。临床需要对此加强重视,以避免临床检验不合格事例发生。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心肌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血脂的影响分析 下载:289 浏览:2872

袁强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分析在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血脂、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生化检验的9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分析,对其进行抽血检验,分别用两支5毫升普通生化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5毫升,一支常规存放标本设置为参考组,一支人工进行溶血处理设置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电解质、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及血脂指标,同时对比实验组轻度溶血、重度溶血的电解质、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及血脂指标。结果:两组LDL-C、HDL-C、Na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C、TG、TBIL、CK-MB、CK、Cl、K、Ca指标均高于参考组,而DBIL指标则低于参考组,P<0.05,重度溶血相比轻度溶血的静脉血样检测样本中电解质K、Cl、Ca更高,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轻度溶血、重度溶血Na指标无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重度溶血静脉血样检测样本中心肌酶指标相比于轻度溶血更高,有对比意义(P<0.05),轻度溶血TBIL低于重度溶血,DBIL高于重度溶血,存在显著对比差异(P<0.05),轻度溶血、重度溶血TC、TG指标差异存在对比意义(P<0.05),轻度溶血、重度溶血LDL-C、HDL-C指标相差较大(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心肌酶、血脂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障生化检验结果的检验准确性,需加强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做好标本采集,最大限度减少标本溶血情况。

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及临床检验效果 下载:322 浏览:3467

陈刚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5期

摘要:
对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及临床检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之间收集的生化检验标本2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以及检验效果。结果:2000份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有40份,合格的有1960份,合格率为98%(1960/2000)。40份检验结果不合格的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饮食准备错误12份、紧张或运动过量10份、采集时间不当7份、溶血标本5份、送检时间长2份、标本量不足3份、标本处理错误1份。结论:影响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标本采集送检因素和检验因素三种,应加强对风险因素的事先防范,改善检验准确性。

血小板颗粒释放机制及其对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研究进展 下载:358 浏览:3470

姜定慧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血小板释放是一个常见的生理过程,即血小板活化后,不断释放各种颗粒和内容物,最后达到血浆。目前,我国已经逐渐重视对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尤其是在颗粒释放机制、标本检验前变异等方面的关注更高。当其在体外时,血小板的释放则和标本检验前变异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血小板形态改变与储血容器材质、剪切刀、内部添加剂、保存温度等都有关,受其影响,标本检验前则会出现变异表现,检验的结果也会出现异常。鉴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血小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了解其颗粒释放机制与标本检验前变异方面的关系,旨在使检验的准确率得以提升。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的影响研究 下载:355 浏览:3900

霍小巧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收集的86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健康人随机分为溶血组与未溶血组,应用常规法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验两组标本的肌酐、钙、尿素氮、葡萄糖等,分析两组的比对结果。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溶血组和未溶血组的肌酐、钙、甘油三酯、尿素氮无明显差异(P>0.05);溶血组的葡萄糖、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肌酸激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数值明显高于未溶血组(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有着很大影响,在检验过程中注意避免可能出现的标本溶血现象,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研究 下载:402 浏览:3870

王清云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总结相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检验科采集的1000份血液样本展开回顾性分析,针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展开原因分析,并以此总结防范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相关对策。结果:全部1000例血液标本中,共有54例不合格样本,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5.40%。其中,血凝、样本量不足、容器选择有误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有23例、16例和10例,所占比重分别为42.6%、29.6%和18.5%。结论:在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现象;因此检验相关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做好相关因素防范,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研究与实验栏目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的注意事项 下载:402 浏览:3974

黄馨瑶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痰液标本在检查患者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案,可以为疾病的确诊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痰液标本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学检验项目,在检验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降低检验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问题进行概述,然后对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仅供有关人士参考。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及其价值研究 下载:402 浏览:4143

张书芬 郭李娜 刘金霞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进行阳性率分析,探讨检验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微生物检验标本数10124份进行临床探究,以16年1月到17年6月的数据为对照组,17年7月到18年12月的数据为观察组,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分析两组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从检验的结果上看,观察组在痰液、尿液以及分泌物的检出上其阳性率为20.9%、22.9%、26.6%,然而对照组则为23.9%、26.0%、30.3%,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血液以及脑脊液的微生物检测中其差异不存在显著性。结论:针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检验,其阳性率存在差异,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