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的法律效力——从(2016)最高法民申7号民事裁定书切入 下载:47 浏览:293

潘运华 《法学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关于债权让与通知债务人之前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的法律效力,比较法上存在两种规范模式。在让与合意生效主义模式下,债权让与对债务人具有完全的效力,债务人原则上只能对受让人为相关法律行为;而在让与通知对抗主义模式下,债务人相对于让与人的法律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其既可向让与人为清偿等行为,也可有效地对受让人为相关法律行为。相较而言,让与通知对抗主义模式更为合理,能够兼顾债务人和受让人之间的利益平衡需要。我国《合同法》第80条第1款中的"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采让与通知生效主义,对有关债务人法律地位的规定不够明确。我国未来民法典分则在设置债权让与相关条款时,宜将其修正为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受让人不得向债务人主张债权,但是债务人事实上知悉债权让与并自行向受让人为清偿等行为的有效。

基于IMO分级的MASS岸基操控人员法律地位探析 下载:26 浏览:406

袁雪1 姜爱华2 《中国海洋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传统设备的结合已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MASS(Maritime Autonomous Surface Ships)全称为海上自主水面船舶,其作为人工智能的产物,代表着未来船舶的发展趋势,也推动MASS岸基操控人员这一新兴海事主体的产生。“自动化”并不意味着在MASS的操作过程中完全消除人员因素的干扰,在IMO所定义的MASS发展四阶段中,人在循环中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其职能、责任、法律地位均有所不同,关于岸基操控人员法律地位的认定,具有基础性和高度优先性。L1级别MASS无需岸基操控人员;L2级别MASS岸基操控人员可视作L3级别岸基操控人员的实习或见习期;L3级别岸基操控人员可视为船长或“外部船长”;L4级别MASS系统的优先程度高于人,岸基操控人员仅具有“监督”与作出“降级”决定的职责,不排除其成为新兴海事主体的可能性。

15 无人潜航器的国际法规制—法律地位、现实挑战与我国的应对 下载:34 浏览:375

刘丹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近年来,美、日等国开始在我周边海域布放无人潜航器以实现军事目标。军用无人潜航器的法律地位、无人潜航器对国际法形成的挑战、武器型无人潜航器与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的适用等问题,尚属国际法学界有争议的新议题。技术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将无人潜航器用于"水下战"的趋势,对海洋法、海商法和武装冲突法形成了多种挑战。我国应未雨绸缪,从法律层面就他国在我周边海域布控无人潜航器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并做出应对之策。

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简论 下载:48 浏览:37

张成 《法学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社会热门话题之一,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与风险,这就需要从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针对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对法律资格主体的内涵以及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分析进行了简单阐述。

论保险金信托受托人的法律地位 下载:387 浏览:2480

张嘉琪 《法学学报》 2023年9期

摘要:
保险金信托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财工具,近些年来越发受高净值客户人群的欢迎,其主要表现方式为保险与信托相结合的新型理财工具。目前我国的保险金信托发展逐渐从保险驱动信托模式转变为信托驱动保险模式,因受托人在我国具有双重身份,即兼具投保人与保险受益人两层身份属性,故保险金信托受托人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导致该信托模式在运行发展中阻力重重。据此,应明晰保险金信托受托人的法律地位,辨析保险金信托模式下的法律规范及其使用问题,并解析实践中法律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免保险金信托受托人滥用其多重身份属性,滥用权力损害委托人利益。

存托凭证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447 浏览:2591

廖晓菲 《法学学报》 2023年3期

摘要:
存托凭证是一种金融工具,代表着相应的股票、债券或其他财产权益,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存托凭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本文围绕存托凭证的法律地位、法律适用、司法管辖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存托凭证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论保险经纪人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下载:565 浏览:2970

秦雷雷 《法学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未对保险经纪人进行明确定位,对于保险经济制度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综合现行保险经纪人法律制度的实施状况,对保险经纪人法律体制进行不断完善,确保保险经纪人可以明确自身的职责,有利于国内保险经济制度的持续性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