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超声波清洗在柑橘采后病害防治的应用 下载:62 浏览:405

孙思明 林羡 陈于陇 唐道邦 吴继军 徐玉娟 谢春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9期

摘要: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考察了温度(25℃45℃)、时间(5 min15 min)、功率(350 W750W)的不同超声波清洗条件对采后柑橘表面微生物和霉菌的清除效果,以及对柑橘储藏过程中腐烂率、腐烂面积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超声波处理的温度是影响柑橘储藏过程腐烂程度和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柑橘的腐烂率、腐烂面积、呼吸速率显著下降;同时,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增加,对柑橘的呼吸速率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优化确定了超声波清洗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45℃、时间15 min、功率460 W。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柑橘储藏过程的腐烂率为0、腐烂面积为0、呼吸速率39.47 mg CO2/kg·h,结果与预测值接近,有效地实现了柑桔采后病害的防控,为超声波在柑橘采后病害防治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玄真观隧道水平围岩病害处置 下载:55 浏览:370

毛井玉 《中国设备》 2019年1期

摘要:
以玄真观隧道为例,分析高速铁路隧道常见的水害、衬砌裂损和衬砌侵蚀3种病害的成因。针对病害研究对应治理技术,探讨实现隧道内状况的实时监控,降低病害影响程度,提升隧道安全性与稳定性。

国省干线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及病害分析——以镇江市为例 下载:86 浏览:488

嵇业超1 王亚奇1 丁文胜1 管亚舟1 焦阳2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基于江苏省镇江市主要国省干线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情况,开展关于桥梁数量、桥型、技术状况和病害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桥梁技术状况随时间的历史变化模型。采用分层评定法确定了预防性养护的病害范畴。研究结果表明:镇江市主要国省干线公路桥梁目前的技术状况为开展预防性养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非线性指数型退化模型作为预测桥梁结构寿命的依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将预防性养护的对象确定为技术状况为Ⅰ类和Ⅱ类的桥梁,进而可以确定属于预防性养护范畴的病害类型。

伸缩缝病害与桥梁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57 浏览:454

徐剑1 刘朵1 满孝卫2 江流声3 张建东1,3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伸缩缝是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态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桥梁本身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通过调研某省高速公路全线桥梁伸缩装置的结构类型及其典型病害的分部情况,系统分析了伸缩缝病害与桥梁结构形式、跨径、纵坡、受力形式及线性等主要参数的相关性,并随机抽取了某省800条伸缩缝,统计分析其病害出现的年限,研究其使用寿命规律,从而为伸缩缝的选型、养护及维修提供参考。

多粘类芽孢杆菌LRS-1对辣椒疫霉病害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下载:66 浏览:262

张亮 盛浩 袁红 段良霞 《土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LRS-1生防菌对患疫霉病的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无病阴性对照(CK)、辣椒疫霉菌阳性处理(PC)和生防菌+辣椒疫霉菌处理(LRS1) 3个处理的盆栽根际土壤样品16S r 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下机数据予以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不同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的OTU丰度、Alpha多样性、OTUs分布、群落组成差异以及PCA聚类分析等数据结果。【结果】各处理间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明显,疫霉菌处理明显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接种多粘类芽孢杆菌LRS-1则可明显改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接种LRS-1明显提高了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种类组成的相似性,并改善疫霉菌胁迫下的细菌种类组成;各处理的优势物种类群均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但疫霉胁迫条件下Sphingomonadaceae、Clostridiales物种丰度显著降低,而Burkholderiales、Micrococcales等物种丰度显著增加,接种LRS-1可改善此态势,且明显提高该生防菌所在的Paenibacillus物种比例。【结论】上述结果既证实了LRS-1在"疫霉-辣椒-LRS-1-根际土壤"复合体系下较好的定殖适应性,更体现了LRS-1对疫霉病态土壤根际细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维持与修复作用。

多频雷达技术在公路隧道路基病害精细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7 浏览:416

张威 胡绕 刘伍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2期

摘要:
交通高等级公路隧道长期超负荷运载,受大型重车的作用以及隧道地基变形沉降的影响,路面沥青层损坏频繁,而沥青层损坏频繁往往是路基层内部结构存在病害所导致。由于公路隧道路基结构的复杂性,其养护标准更高,对隧道路基层病害探测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路基层内部病害的探测,探地雷达具有全面、快速、无损、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将不同频率的探地雷达天线进行有机组合,应用于某公路隧道的路基病害精细探测中;结合三维可视化交互解释技术,立体直观地展示了隧道路基层分层、地下病害分布等情况,为后续公路隧道的保养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多效微生物制剂对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土壤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47 浏览:361

刘锦霞1 李娜1 李晶1 丁品1 张建军1 杜文静1 武建荣1 李作良2 《土壤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连作障碍已成为严重威胁甘肃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功能微生物在植物防病、促生、土壤修复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多效微生物制剂对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养分、酶活性等生态因子及其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应用多效微生物制剂对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土壤生态及其产量等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细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提高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使连作土壤矿质营养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降低了连作马铃薯晚疫病、枯萎病和软腐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相比,病株率分别降低了66.34%、69.17%和67.24%,病薯率分别降低了74.85%、78.75%和60.31%;明显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块茎产量,增产率为14.45%。研究证明多效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改良甘肃干旱区马铃薯连作障碍土壤生态环境、防控病害、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严寒地区铁路隧道衬砌冻胀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下载:10 浏览:456

刘满兴 《低碳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与一般地区的隧道建设相比,寒冷地区修建的隧道特点显著,其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病害是冻融循环以及寒冷低温等条件所引起的,严重破坏了隧道结构。本文以运营通车后隧道内出现病害现象的某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对隧道在冻融循环条件下衬砌冻胀产生病害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此类病害的治理方式。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措施效果评价 下载:42 浏览:483

葛浩 张迪 刘旭东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结合云南省某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进行调查与成因分析。依据相关研究成果,选取路面中面层作为该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抗车辙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对4种不同类型的抗车撤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效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某公路桥梁桩基病害处治对策研究 下载:48 浏览:431

金世安 汪锋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桥梁桩基由于早期施工不当往往存在各种病害,文章针对某公路桥梁桩基偏位、桩头未凿除等病害,在不中断交通的条件下,提出利用钢抱箍包裹桩基病害区段,并辅以植筋的方式增强钢抱箍与原桩基整体性的加固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加固效果,对类似的桥梁桩基病害处治工程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12 浏览:365

张瑞华 《低碳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并详细介绍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应用的现实意义、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优势及要点,如降低温度影响、沉降病害控制、合理释放应力等,提出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控制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基于红外热像的传统砌体含水特征检测实验研究 下载:66 浏览:482

张宝庆1,2 雷祖康1 《中国建筑》 2018年8期

摘要:
该文基于红外热像技术,对两种砖砌体进行渗水实验,找出两砖表面温度一维分布与表面含水率一维分布之间的关系,分别确定了砖砌体渗水后最低温度区和含水率最高点的方法,得出体现砖砌体温度与含水率两者相互关系的回归方程,从而初步建立砌体建筑潮湿病害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而将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中。

旱地番茄连作障碍机理研究进展 下载:93 浏览:535

​李小霞 靳鲲鹏 李万星 李丹 韩文清 苏秀敏 王佼 王秋兰 曹晋军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旱地番茄因含糖量高、酸度低、沙瓤细腻、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而受到人们广泛热爱,但连年种植,易引起连作障碍,给旱地番茄栽培带来严重危害。针对旱地番茄存在的连作障碍问题,文章从土壤功能的退化、真菌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化感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阐述了连作障碍的原因,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对连作障碍机制的影响,探讨了土传病害的致病机理和化感物质的主要成分及来源,提出克服旱地番茄种植的连作障碍措施,并对旱地番茄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油菜黑胫病的病原、病害循环及其传播危害 下载:92 浏览:534

宋培玲1 吴晶1,2 史志丹1,2 郝丽芬1,3 皇甫海燕1 燕孟娇1 皇甫九茹1 贾晓清1 李子钦1,2 《农业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油菜黑胫病(Phoma stem canker),其病原由强弱两种致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biglobosa)组成。目前,除中国和印度外,Leptosphaeria maculans已是严重制约世界各国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各大主产区均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中国,油菜黑胫病的发生危害亦呈扩展蔓延趋势,自1999年首次分离鉴定出黑胫病弱致病性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后,随后短短的十几年,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发生危害由部分省市扩展到了14个省的42个市(县)。目前,由于Leptosphaeria biglobosa未对我国的油菜造成明显的损失,故而人们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其在世界各国的发生危害、扩散蔓延及演化规律显示,Leptosphaeria biglobosa可逐渐被Leptosphaeria maculanske所取代,即Leptosphaeria maculans对我国的油菜及十字花科作物生产构成了威胁。

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下载:65 浏览:426

夏美 《农业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鲟鱼人工养殖在我国由南到北都非常流行。但是由于养殖者不注意科学地养殖方法,只注重经济利益,导致全国各地地养殖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病害。文章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它们包括自然灾害、病害预防工作差、养殖密度不当等。从这些角度出发,找出减少鲟鱼病害的根本方法,对药物投放、安排养殖密度、改善养殖环境都有深入研究,以最少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解决鲟鱼人工养殖的病害问题。

玉米苗期病害综合防治要点 下载:58 浏览:418

许学刚 《农业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玉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我国是非常受欢迎的,不仅用于制作主食,同时玉米加工制品也深受大众喜爱。因此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如果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玉米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是不可或缺的。玉米苗期是非常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玉米质量下降或者大面积减产。本文通过分析玉米苗期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原因,提出玉米苗期综合防治的两个要点:识别玉米苗期的病虫害特征和苗期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草鱼血红蛋白通过诱导头肾巨噬细胞表达的炎症因子激活免疫反应 下载:70 浏览:486

秦真东 詹凡玢 李亚男 施斐 杨敏璇 卢志杰 李军 林蠡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为了探究鱼类体内过量游离血红蛋白对鱼体的影响,本实验以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注射血红蛋白模拟体内出血,探究血红蛋白对组织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体内注射血红蛋白的实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的刺激导致头肾和中肾组织中出现明显的血红蛋白沉淀,同时提高了鱼体血清中的抗氧化相关酶活性,促进了头肾组织中炎症因子基因TNF-α、IL-1β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普鲁士蓝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头肾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表现出了吞噬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的刺激显著激活了头肾巨噬细胞中CD68、CD86、CSF和MHC-Ⅱ的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刺激12h后,头肾巨噬细胞中的炎症因子基因(TNF-α、IL-1β和IL-4)、趋化因子基因(CCL20和CCL4)、IFN-α和TLR4的mRNA表达水平被显著上调表达。研究表明,草鱼头肾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具有吞噬能力,同时血红蛋白也激活了巨噬细胞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本研究结果首次阐述了草鱼血红蛋白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丰富了鱼类血液基础免疫学理论,同时也为鱼类健康养殖提供了新的参考。

CgLOX4基因在长牡蛎幼虫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下载:29 浏览:255

胡悦 冷金源 孙洁洁 王玲玲 宋林生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为研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LOX4基因(CgLOX4)在幼虫发育中的表达特征,采用PCR技术扩增CgLOX4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和整体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gLOX4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CgLOX4的cDNA全长为1 862bp,开放阅读框为834bp,可编码277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36,预测其氨基酸序列只含有一个保守的HOX结构域;CgLOX4在长牡蛎成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闭壳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胰腺、鳃、血淋巴、性腺和唇瓣组织(P<0.05);CgLOX4在所检测的早期胚胎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受精卵和4细胞期的表达量相对较高;CgLOX4阳性信号主要分布在担轮幼虫壳形成区、D型幼虫内脏团和壳顶幼虫消化腺中。研究表明,CgLOX4是长牡蛎早期发育过程中较早激活的转录因子之一,可能在调控幼虫壳形成和消化器官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尼罗罗非鱼跨膜Bax抑制剂母体6基因Tmbim 6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 下载:53 浏览:285

巫祎琴 陈福暖 张志强 江栢坚 简纪常 黄瑜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3期

摘要:
为了解跨膜Bax抑制剂母体6(transmembrane Bax inhibitor motif containing 6, TMBIM 6)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Tmbim 6基因进行克隆与鉴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Tmbim 6在健康尼罗罗非鱼(体质量为80~100g)的组织分布模式及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Poly I:C模拟病毒刺激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Tmbim 6开放阅读框为714bp,可编码237个氨基酸,包含6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C-末端基序;亚细胞定位显示,尼罗罗非鱼TMBIM 6定位于细胞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发现,Tmbim 6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后极显著抑制NF-κB通路(P<0.01);qPCR分析显示,Tmbim 6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广泛分布,在肝脏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经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 I:C刺激后,Tmbim 6在肝脏、脾脏、头肾、脑和肠道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TMBIM 6参与了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 I:C刺激后的细胞应激过程及免疫反应。

尼罗罗非鱼高迁移率族蛋白4(TOX4)基因克隆及其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下载:51 浏览:283

江栢坚1,2 张志强1,2 巫祎琴1,2 于劼豪1,2 黄瑜1,2 简纪常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为了解析与胸腺细胞选择相关的高迁移率族蛋白4(tox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family member 4,TOX4)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响应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和鉴定尼罗罗非鱼TOX4基因(GenBank登录号:XP003458812)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序列,对推导的TOX4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其亚细胞定位特征,以及在尼罗罗非鱼头肾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TOX4基因在健康鱼各组织及响应无乳链球菌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TOX4基因的ORF全长为2 004bp,编码667个氨基酸,预测TOX4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9 060,理论等电点为4.69,无信号肽序列及跨膜结构,具有一个HMG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OX4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均显示,尼罗罗非鱼与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 TOX4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qRT-PCR分析显示,TOX4基因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TOX4基因主要在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nonspecific cytotoxic cell, NCC)和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中表达;经无乳链球菌感染后,尼罗罗非鱼脑、头肾、肠道和脾脏中TOX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并在感染后12h(脑、头肾、肠道)和48h(脾脏)达到峰值。研究表明,TOX4可能参与尼罗罗非鱼响应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