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全球碳纤维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33 浏览:246

田雅娟1 张志强1 陶诚2 杨明2 巴金3 陈云伟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高分子无机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武器装备等领域。碳纤维研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简明概述了碳纤维技术领域主要研发国家/地区的研发态势,分析了美、日、欧、韩等碳纤维技术先进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2010年以来全球碳纤维研究的论文和专利产出年度趋势、领先研发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以反映碳纤维技术主要研发国家/地区、机构的竞争态势;扫描了2015年以来碳纤维技术研发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以揭示前沿研发趋势。论文最后针对我国碳纤维技术研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碳纤维技术未来研发决策布局提供咨询建议。

一种管道焊接缺陷的不停输修复方法 下载:22 浏览:310

杨煜广 顾素兰 何磊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焊接缺陷是在役压力管道中常见的超标缺陷。该类超标缺陷的存在,给压力管道的稳定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通常采用焊接返修的传统手段来修复缺陷,所以焊接返修前需保证管道停输并排空介质,易燃、易爆介质管道还需要进行管道吹扫。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无法停输并排空介质。以修复实例介绍一种管道焊接缺陷的不停输的修复及评价方法。在不停输工况下,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补强修复,恢复了缺陷位置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

碳纤维缠绕壳体数字射线检测评价方法研究 下载:50 浏览:233

黄美霞 刘凯 王晓勇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碳纤维缠绕壳体数字射线检测评价包括缺陷的定位、定量以及定性。以碳纤维缠绕壳体数字射线CR检测为例,介绍了一种软件定量校准方法,校准完成后可对缺陷定位、定量测量,并通过对碳纤维模拟缺陷缠绕壳体开展工艺试验,研究了缺陷部位线灰度和本体线灰度差值与缺陷性质的相关性。

碳纤维基底真空沉积膜层的设计研究 下载:90 浏览:429

翁艺航1 史耀强2 赵志杰1 邙晓斌1 侯俊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天线反射器是卫星有效载荷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实现对地探测、反映产品探测灵敏度的关键部件。为保证碳纤维基底天线反射器在轨工作精度,同时满足特定的热控属性、电属性需求,提出采用真空沉积法在碳纤维基底表面镀制粘结膜层(Ni Cr)、反射膜层(Al)、保护膜层(SiO2)的膜层设计方法。通过在试片上镀制膜层并测试,验证碳纤维基底真空沉积膜层的可行性。

某电厂扩建工程增加除氧器后对主厂房框架的加固设计介绍 下载:77 浏览:459

程龄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为已实施工程的总结,针对某电厂二期扩建在17.00米的厂房楼层上需增加180多吨大型设备荷载的工艺需求,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出了对钢筋混凝土梁组合加固方法,大幅度的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同时还使框架结构整体保持了良好的抗震性、延性。同时支承设备的新增次梁采用T型断面分别受力,巧妙的解决了补强结构抗剪可靠度不足的问题。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钛合金钻孔技术研究 下载:79 浏览:484

高晓星 《中国设备》 2018年12期

摘要:
随着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的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等质量轻、强度大、耐腐蚀性强的优良特性等都符合航空制造材料的需求,虽然钛合金的各项性能特点都比较好,但是由于加工性能相对较差,因此严重影响相关产品的加工和应用。

碳纤维缠绕制品数字射线DR成像空间分辨率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6 浏览:277

刘凯1 刘义华2 王晓勇1 周娥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采用不同的焦点尺寸和放大倍数对碳纤维缠绕试块进行了数字射线DR成像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其它检测参数不变时,使用最佳放大倍数检测获得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最高;使用较小尺寸的焦点检测获得的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本次试验结果为碳纤维缠绕制品数字射线DR成像检测焦点尺寸和放大倍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碳纤维布开槽加固混凝土梁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71 浏览:461

赫腾飞1 田永元2 贺海飞3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近年来碳纤维布"开槽"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在国外逐步得到重视。介绍了碳纤维布开槽加固混凝土梁的这种新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详细说明了此种加固方法的特点、优点、特殊的施工工艺以及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情况。开槽法加固混凝土梁施工方法简单、培训简便、加固效果好、剥离率低,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式,值得在土木工程领域内进行研究、推广和使用。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熔盐电镀Al涂层的研究 下载:85 浏览:443

赵雪妮 杨建军 何富珍 张黎 王瑶 张伟刚 刘庆瑶 《新材料》 2019年8期

摘要:
通过对碳纤维(CF)进行混合酸处理后,采用AlCl3-NaCl-KCl三元无机熔盐体系在CF表面电镀获得Al涂层。对处理后CF的形貌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的电镀工艺对涂层厚度、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混合酸处理后CF表面粗糙度及比表面积增大,润湿性得到改善,处理后CF的拉伸性能呈小幅上升。电镀工艺参数对于涂层的厚度及形貌影响显著。随着电镀时间的增加,涂层厚度增加;当电流密度改变时,Al涂层形貌结构变化明显;电镀时间为3 h、电流密度为35 mA/cm2时,得到的涂层均匀致密。

木质素基碳纤维制备的研究进展 下载:90 浏览:474

刘兰燕1 宋俊 1程博闻1 薛文池1 郑云波2 《新材料》 2018年10期

摘要:
木质素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并且可再生、碳含量高,将其应用于碳纤维的制备有着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简要介绍了木质素基碳纤维的发展进程,详述了硫酸盐木质素、有机溶剂型木质素和蒸汽爆破木质素的来源、结构差异及其碳纤维制备工艺过程进展,通过对比得出硫酸盐木质素是制备低成本碳纤维的最佳木质素原料,同时指出了木质素制备碳纤维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木质素制备碳纤维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现役混凝土板梁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效果研究 下载:71 浏览:400

王媛媛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材加固的现役开裂钢筋混凝土板梁开展静载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研究预应力碳纤维板材加固法对提高钢筋混凝土板梁的承载力、抑制裂缝发展的作用,并与常规加固方法比较,验证该加固方法的效果及其优势。

低热通量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燃烧特性 下载:55 浏览:412

陈少杰1,2 徐艳英1,2 王志1,2 胡泊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使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35 kW/m2热通量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等燃烧特性参数与其厚度的关系,建立了热穿透深度的数学模型以得到不同厚度层合板的热穿透深度、判别层合板的热厚热薄特性并分析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在低热通量下,随着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厚度的增加其点燃时间延长、平均质量损失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峰值下降、总释放热量增大、热释放速率峰值先增大后减小;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在点燃时表现为热薄型或是热厚型,与其物理厚度有直接关系。热厚型材料有一个由热厚型向热薄型转变的热响应过程。

木质素灰分含量控制及其影响研究 下载:42 浏览:433

江雪峰1,2 欧阳琴1 刘大鹏1 陈友汜1 马洪波1 孙巍2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3期

摘要: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天然芳香族高分子,含有丰富的碳元素,是制备碳纤维的理想原料。但是,工业木质素的杂质含量普遍较高,不能满足碳纤维制备要求。为此,本文采用盐酸沉析、离心分离和酸洗的方式对某种国产工业木质素进行纯化处理,考察了盐酸用量及纯化次数对木质素灰分含量的影响,并采用GPC、FT-IR和DSC研究了木质素的分子量、化学结构和反应活性随纯化处理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纯化次数的增加,木质素的灰分含量大幅降低,反应活性显著提高;随着盐酸用量的增加,在一次提纯时,木质素的灰分含量先大幅降低,当浓盐酸与木质素的质量比大于0.6:1时,木质素的灰分含量趋于稳定;经四次纯化处理后,木质素的灰分含量降低至0.77%。

碳纤维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的可靠性研究 下载:78 浏览:466

蔡斌 赵良龙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为研究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变化规律,提出基于JC法的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可靠度计算方法。考虑钢筋锈蚀率、碳纤维加固量、荷载效应比等因素,应用MATLAB计算软件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钢筋锈蚀后柱的可靠度指标偏低,若粘贴4层碳纤维布,可提升约33%柱的可靠度指标;在加固前后,柱的可靠度指标均随荷载效应比的增大而减小;钢筋的锈蚀率对结构可靠度指标影响显著,可靠度指标随锈蚀率增加而降低;碳纤维布每增加1层,柱的可靠度指标提高3.7%5.8%。

反应物浓度诱导CVD SiC结构的转变 下载:77 浏览:486

黄东1,2 王昊3 何雨恬3 王秀连3 刘桦3 邓畅光3 林松盛3 张明瑜2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利用低密度的C/C复合材料为沉积基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气相生长SiC,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沉积位置和反应物浓度下气相生长SiC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物气体浓度的降低,多孔C/C复合材料基体上气相生长的SiC的微观结构呈区域性变化,SiC薄膜依次向SiC薄膜和颗粒、SiC短棒、SiC纳米线转变.探讨了不同反应物浓度气氛中过饱和度诱导原子迁移和气相分子吸附的过程,并提出一个SiC的生长模型.

改善聚丙烯蜂窝夹芯板高温弯曲性能的研究 下载:69 浏览:486

孟姗姗 秦永利 范欣愉 肖鹏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为提高聚丙烯(PP)蜂窝夹芯板的高温弯曲性能,研究了蜂窝板的聚丙烯/玻璃纤维(PP/GF)面层中玻璃纤维长度、聚丙烯(PP)芯层中滑石粉添加量和滑石粉粒径对蜂窝夹芯板高温弯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加工性的前提下,增加聚丙烯/玻璃纤维(PP/GF)面层中的纤维长度,增加蜂窝芯中滑石粉添加量及降低滑石粉粒径,均可提高聚丙烯蜂窝夹芯板的高温弯曲性能.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板材弯曲性能研究 下载:83 浏览:480

熊鑫 蒲颖 邓荣坚 宋威 范欣愉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积累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数据,通过改变相容剂PP-g-MAH含量、环境温度、复合材料铺层结构等方法,研究各种因素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相容剂PP-g-MAH能提高板材的弯曲强度,PP-g-MAH的合适用量是树脂基体的3.0%~4.5%;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板材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降低,由于夹芯板玻纤含量相对较低,其弯曲性能的降低幅度更大;不同的铺层结构对复合板材弯曲性能影响较大,0°方向上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高于90°方向上的.

聚吡咯修饰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 下载:63 浏览:463

王闻宇1 刘亚敏1 金欣1 肖长发1 朱正涛1,2 林童1,2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液相沉积聚吡咯处理。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碳纤维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与表征,并进行单纤维界面剪切强度试验和SEM观测,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预处理碳纤维沉积聚吡咯(PPy)使单纤维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259.3%。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强度的提高与纤维/树脂间的机械铆合和界面的作用力有关。等离子体预处理使碳纤维表面的羧基基团增多,在羧基和PPy之间形成氢键,从而提高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聚苯胺包覆酸处理螺旋碳纤维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下载:74 浏览:477

史泰龙 唐国霞 赵晨曦 黄新林 刘秀昀 孙益欣 朱亚波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用原位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聚苯胺(PANI)包覆螺旋碳纤维(CMCs)复合材料,使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硝酸处理CMCs(表示为H-CMCs)为纤维表面提供含有羧基等含氧官能团。这为苯胺在H-CMCs表面的聚合提供基础,有助于PANI附着在H-CMCs的表面。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PANI包覆H-CMCs,其比电容值明显高于H-CMCs自身,表现出良好的大电容性能。原位聚合法更有益于PANI与H-CMCs的协同作用,使复合体的电容性能提高。

既有建筑碳纤维加固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46 浏览:343

高阳 佟志军 孙政权 崔志远 连玉龙 《建筑技术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更新的进程,为满足地区发展及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将既有建筑改造为其他类型建筑的施工项目日益增多。在此类型施工项目中,既有建筑改造后为满足新的建筑功能的抗震、结构承载力的需要,需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固改造。
传统应用的方式多为截面加大加固、包钢加固技术,其施工步骤繁琐,且对建筑物内部空间尺寸、外部立面线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山医院苏北健康管理中心项目,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原有肌理,展现空间特征和再现历史原真,对原有工业建筑进行加固改造,在项目的梁、板、柱加固中应用碳纤维加固施工技术。由于碳纤维拉伸强度高、施工便捷、加固后对厂房后续装饰装修施工的外立面成型效果更好,因此广受好评。
本施工技术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碳纤维加固技术,不改变原有建筑内部空间尺寸及原有风貌,减少常用加固技术例如增大截面、包钢加固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投入,同时保证加固施工满足建筑功能需求。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