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疗效观察 下载:68 浏览:323

卢旭升 程安林 《诊断医学》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GCS评分和血肿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创引流术对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且可降低医疗费用。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脑神经功能的效果 下载:73 浏览:373

吉康荣 李康成 陈琴 《诊断医学》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进行常规保守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L-6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为(16.1±2.7)ng/L,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43.9±4.5)μg/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肿量为(9.1±3.7)ml,周围水肿量为(5.9±3.3)m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5.1±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可以明显减轻或者消除患者颅内的血肿占位,快速降低颅内压,有效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来改善机体水肿,保护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25例脑干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的术后护理 下载:56 浏览:491

王春娟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总结25例立体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干出血后的护理。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引流管的护理、呼吸道的管理、并发症的处理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两种输液针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效果比较 下载:57 浏览:409

张明华 张明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输液针采血对新生儿的影响,为新生儿动脉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针。方法:将2017年6~11月新入院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号输液针采血,对照组采用5.5号输液针采血,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哭声持续时间、标本合格率以及血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及哭声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动脉采血可选用7号输液针采血。

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预测评分的建立及其效果的初步评价 下载:77 浏览:488

​孔祥宇 董军 钱志远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建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预测评分并初步评价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17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取其中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评分,以偏回归系数(β值)为权重进行赋分,并简化取整。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评分的鉴别能力,应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价其准确性,应用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价其临床实用性,最后将建立的预测评分应用于本组患者进行验证。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凝药物史、超早期血肿扩大率≥2.7 mL/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非增强CT征象(岛征、黑洞征、混杂征、液平)出现一种或多种为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GCS评分≤8分赋值分值为2.0分,超早期血肿扩大率≥2.7 mL/h赋值分值为2.5分,非增强CT征象(岛征、黑洞征、混杂征、液平)出现一种或多种赋值分值为2.0分,抗凝药物史赋值分值为4.5分,预测评分总分为0~11分。预测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803~0.904,P=0.000),校准度高(χ2=3.323,P=0.344),决策曲线分析的净获益率高,可选阈概率范围大。预测评分应用于本组患者显示高危组(预测评分≥4.5分)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敏感度为0.77,特异度为0.85,准确度为0.8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预测评分可以为临床上精准识别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高危个体、指导临床诊疗及临床试验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76 浏览:504

​费振海 阳建国 钟兴明 汪一棋 赵朝辉 蔡勇 张磊 顾华 杨涛 刘卫兰 唐坎凯 陈志冬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探讨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入住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106例重症脑出血患者, 依据患者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组在颅内压监测下采取控制性减压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同时术后进行颅内压监测管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中骨瓣回纳率, 术后再出血、头皮渗液、颅内感染、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再次手术率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研究过程中中途退出5例(对照组2例、治疗组3例), 最后纳入统计分析例数为101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52例)。治疗组患者术中骨瓣回纳率(69.2%)较对照组(24.5%)明显提高, 术后再出血、头皮渗液、颅内感染及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11.5%、7.7%、3.8%、13.5%)较对照组(30.6%、22.4%、16.3%、34.7%)均明显降低, 术后再次手术率(3.8%)较对照组(16.3%)明显降低, 预后良好率(76.9%)较对照组(55.1%)明显提高, 死亡率(7.7%)较对照组(22.4%)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 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骨瓣回纳率, 减少二期颅骨修补率, 减少术后再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再次手术率, 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影像组学模型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研究 下载:84 浏览:516

​杨俊 侯自明 王浩 刘东远 康慧斌 侯哲 王森 张洪兵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构建一个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对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发病6 h内的2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入院后0.5 h内行头颅CT检查,于入院后24 h内行头颅CT复查,依据血肿体积差异判断有无血肿扩大。在首次CT资料上勾画感兴趣区域,应用Matlab软件从中提取431个影像学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预测效果最强的影像学特征,进一步用所选特征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构建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头颅CT复查发现血肿扩大发生率为18.9%(40/212)。通过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18个影像学特征[图像灰度基本特征4个(标准差、峰度、能量、方差),图像形状和体积特征1个(表面和体积比),纹理类特征7个(长行程低灰度优势、惯性、90°相关性、短行程优势、全角相关性、长行程优势、逆差距),小波特征6个(自相关3、相关信息测度23、长行程高灰度优势4、短行程高灰度优势4、短行程低灰度优势7、总变异3)],并结合SVM构建了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83.5%。结论 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进行预测。

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446

耿炯 尤金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和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治疗有效率为98. 08%,明显高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术后住院时间较锥颅血肿引流术组短;治疗后,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高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下载:84 浏览:514

​刘超1,2 李明昌1 王军民1 邹长林1 谈胤求1 龚翩1 田其1 陈谦学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实施钻孔引流术联合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CS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于钻孔引流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连续服用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血肿量,治疗后1周颅内积气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周期、住院费用,治疗后2个月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B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血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肿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周颅内积气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周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CS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SS、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ADL-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DL-BI评分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钻孔引流术比较,钻孔引流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CSDH更能促进残留血肿吸收,降低颅内积气量,改善患者预后。

舒适护理对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价值 下载:245 浏览:2184

朱立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选取颅脑外伤且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组,每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睡眠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睡眠质量、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的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可改善睡眠质量、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13 浏览:2335

蔡昌呈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血肿体积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对照组术后1d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有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MMSE、ADL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与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均可有效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但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下载:11 浏览:135

卜九军 杨鑫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总有效率更高(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值得推广运用。

开颅及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104 浏览:1194

刘兴智 陈钫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特别关注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住院时间的比较。方法:从2020年至2022年期间,我们纳入了42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我们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相关信息以及治疗效果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和术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 > 0.05)。然而,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04)。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在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方面表现相似。但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示出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的优势。这一结果提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能成为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治疗选择,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脑部血肿患者行微创介入血肿穿刺液化引流术后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下载:289 浏览:2996

祁鑫华 曹丽 马改平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部血肿患者行微创介入血肿穿刺液化引流术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部血肿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50)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QOL、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硬膜外血肿突发脑疝的护理探讨 下载:173 浏览:2583

赵立华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对硬膜外血肿突发脑疝的护理措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择22位确诊为硬膜外血肿突发脑疝的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分析实验各项数据;结果:22位探究对象中,成功救治22人,但治疗结束后均留有后遗症,2人因救治无效而死亡;结论:针对容易患有脑疝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以便能够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发生上肢血肿的护理探讨 下载:169 浏览:1896

赵琳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上肢血肿护理。方法 选取 60 例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发生上肢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 3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针对性护理,对比 2 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成功率为 100%,对照组为83. 33%,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 <0. 05);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 67%,对照组为26. 67%,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对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出现上肢
血肿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止血,取得良好效果。

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脑部血肿的临床治疗效率分析 下载:549 浏览:2255

代鑫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脑部血肿的临床治疗效率。方法:自2019年05月开始在本院进行样本选择工作,至2020年01月共选出18例行微创介入治疗脑部血肿患者与等量行传统开颅手术的脑部血肿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对两种治疗方案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介入组的总体治疗效果更好(P<0.05),且介入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传统开颅患者更佳(P<0.05)。结论在治疗脑部血肿时,可以为患者使用微创介入治疗,不但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预后状态也更为理想,可在临床治疗广泛应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