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甘蔗水肥一体化种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00

杨雪艳1 蒋代华1 杨钙仁1 黄智刚1 黄凯2 《中国土壤》 2018年5期

摘要:
水肥一体化是当前蔗糖产业化过程中实现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提高产量与品质,达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生态有效保护的新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探讨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甘蔗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规律,可为糖料蔗生产的水肥一体化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试验设计如下:常规种植(CK),处理编号为W0F0;水肥一体化设四个处理,灌溉量设4个水平,分别是50%、80%、100%、150%;施肥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50%、80%、100%、120%,处理编号为W0.5F0.5、W0.8F0.8、W1F1、W1.5F1.2。结果:(1)适宜的水肥配比可以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最佳水肥配比处理是W0.5F0.5。(2)适量水肥配比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苗期和成熟期微生物量碳氮均在处理W1F1含量最高,分蘖期和伸长期,微生物量碳含量是在处理W1.5F1.2最高,微生物量氮是在处理W0.8F0.8最高,且较W0.5F0.5差异不显著。(3)水肥配比可以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处理W0.5F0.5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变化显著;适量的水肥配比可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过高的配比则会使酶活性降低;磷酸酶酶活性随着水肥配比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水肥一体化技术下,水肥配比为50%时,可以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且为最佳水肥配比,适量的水肥配比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达到节水节肥保护土壤环境生态的效果。

血浆钙离子、25-羟基维生素D、CaSR及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27 浏览:435

韩雪 林杉 赵子伟 《肿瘤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钙离子、25-羟基维生素D、组织中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tive receptor,CaSR)及E-钙黏蛋白(E-calciummucin,E-cadherin)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经手术切除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60例(A组)、同期10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B组)和40例乳腺癌旁组织标本(距癌灶边缘5cm)(C组)。入院确诊后未经治疗前,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A组、B组血钙离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组、B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三组均实施E-cadherin及CaSR免疫组化。[结果] A组血浆钙离子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CaSR阳性率高于B组、C组(P<0.05);A组E-cadherin阳性率低于B组、C组(P<0.05);乳腺癌Ecadherin、CaSR、血钙、25-羟基维生素D表达与TNM分期、病理类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钙离子、25-羟基维生素D、CaSR及E-cadherin与乳腺癌病变密切相关。

运用特异的动物异常现象预报地震 下载:64 浏览:383

刘秋云1 万雨林1 徐欢2 杜悦1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12期

摘要:
动物VDAC3中碱性氨基酸的多态性的多少与提前感知地震的时间具有相关性,含有碱性氨基酸数量多的动物对地震的预感更敏感。过滤掉非特异动物行为后,根据动物痉挛、拒食、无法站立、易被捕捉、水禽不肯下水、海鸟惧怕痉挛朝大陆飞等特异行为可以较为准确预报大陆或海上地震。

钙离子调控蛋白在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73 浏览:484

李会 王运丹 王君 张慧敏 李佳蓬 王腊 项园 廖兴华 包乐媛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探讨钙离子调控蛋白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内容]Ca2+作为第二信使参与生命活动中多种途径的调控,钙离子调控蛋白作为Ca2+的生物信息传递载体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激活是肿瘤新生的第一步,新生血管的形成能促进实体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该文综述了参与钙离子浓度调控的钙调控蛋白S100蛋白、膜联蛋白(Annexin)、钙网蛋白(CRT)、钙调蛋白Ca M及其他非直接钙离子结合的钙调控蛋白,这些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如何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该综述聚焦重点是肺癌的研究,也对其他常见癌症有涉及。[结论]钙离子调控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调节血管形成和肿瘤发展的一类蛋白,是肿瘤发展的标志物及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界面修饰策略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下载:31 浏览:314

孟凡宁1 刘彩云1 高立国1 马廷丽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认证效率已达25.2%,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希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候选者。但通过溶液加工方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不可控的形貌与较差的结晶性是制约器件稳定性提升和大面积生产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们通常在电荷传输层与钙钛矿层之间进行界面修饰。本文从界面修饰的角度出发,总结了不同界面修饰策略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界面修饰在低成本和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金针菇多糖螯合钙的制备工艺研究 下载:75 浏览:428

唐秋实1 杨雅兰1 刘学铭2 陈燕舞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7期

摘要:
金针菇多糖具有重要生物活性,为了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研究以金针菇干粉提取的金针菇多糖为原料,探讨金针菇多糖与氯化钙溶液的最佳螯合工艺,制备出具营养强化功能的金针菇多糖螯合钙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和钙离子的螯合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螯合时间、氯化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金针菇多糖与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比、溶液pH和螯合温度等因素对金针菇多糖螯合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螯合工艺,并分析了多糖螯合钙前后的结构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螯合钙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钙初始质量浓度5.0mg/m L,金针菇多糖与氯化钙的质量比8:1,p H5,螯合时间5 h,所得螯合率达最高78.3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金针菇多糖中-OH与Ca离子发生配位作用生成稳定螯合物;且金针菇多糖与钙离子螯合物抗氧化性优于未螯合的金针菇多糖。

手性钙钛矿纳米材料的构筑及光电性能 下载:31 浏览:300

周明浩1,2 姜爽1 张天永1 史永宏2 金雪2 段鹏飞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材料因其丰富的化学结构和优异的光电性能,已成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半导体材料。在钙钛矿无机框架中引入有机手性分子后,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手性钙钛矿纳米材料,从而可以极大地推动智能光电材料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本文将综述手性钙钛矿纳米材料的构筑与手性产生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一维手性钙钛矿纳米线、二维及准二维手性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纳米片、三维手性钙钛矿纳米晶、超分子组装体系中诱导的手性钙钛矿纳米晶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手性钙钛矿纳米材料在圆二色性、圆偏振发光、铁电性、自旋电子学等方面展现出优异的光电性能及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有关手性钙钛矿纳米材料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很多机理还存在争议,许多基础性和应用型的工作也有待开展。

界面钝化策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下载:35 浏览:308

王蕾1,2 周勤1,2 黄禹琼1,2 张宝1 冯亚青1,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近年来,新兴起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突飞猛进,在短短十年里其光电转化效率从3. 8%迅速发展到目前25. 2%的认证效率,被视为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阳能电池之一。虽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很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已与多晶硅薄膜电池相媲美,但是电池的长期稳定性仍是阻碍其商业化的一大挑战。钙钛矿表面和晶界存在大量的缺陷,界面钝化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策略。二维钙钛矿材料是有机胺层与无机层交替的层状钙钛矿,具有体积较大的有机铵阳离子,与传统的三维钙钛矿材料相比对于环境的稳定性较好,并且结构灵活可调,在三维钙钛矿表面修饰二维钙钛矿层钝化缺陷,在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稳定性,另外,合适的钝化剂分子也能够非常有效地钝化缺陷。本文总结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不稳定因素,归纳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钝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二维钙钛矿材料发展的巨大潜力以及寻找合适钝化剂分子的原则,期望能够为获得高性能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而实现商业化提供有益的指导。

锡基钙钛矿太阳电池光吸收材料 下载:64 浏览:406

李晓茵 周传聪 王英华 丁菲菲 周华伟 张宪玺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钙钛矿太阳电池以其优异的光吸收特性、载流子传输能力以及简单的制备工艺,成为太阳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高效、无污染、低成本一直是太阳电池领域追求的目标。然而,传统钙钛矿太阳电池由于其光吸收材料中含重金属元素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从而限制了此类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进一步商业化应用。基于此,科学家们都在致力于寻找新的无铅钙钛矿材料。在众多无铅钙钛矿材料中,锡基钙钛矿材料由于其相对较小的毒性、合适的带隙以及相应器件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等优点,成为最有希望应用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替代材料。然而,锡基钙钛矿太阳电池也存在一些弱点,其能量转换效率和器件稳定性相较于铅基钙钛矿太阳电池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器件制备过程中对空气十分敏感。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锡基钙钛矿材料及器件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地研究势在必行。文章分类介绍了各类锡基钙钛矿材料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包括有机-无机杂化锡基钙钛矿材料,锡铅混合钙钛矿材料和全无机锡基钙钛矿材料,综述了锡基钙钛矿材料及其相应器件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讨论了影响器件性能的各项因素,最后对锡基钙钛矿太阳电池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钙钛矿太阳电池电子传输层与光吸收层的界面工程 下载:56 浏览:411

单雪燕1,2 王时茂1,3 孟钢1,3 方晓东1,2,3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自2009年出现至今经历了光伏领域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目前经认证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过23%,极具应用前景。界面工程是提升PSCs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回顾了PSCs中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光吸收层间界面工程的主要研究工作,根据作用效果将相关研究按照改善钙钛矿光吸收层质量、提高电子传输层与钙钛矿层间的能级匹配度和提升电池稳定性等三类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光吸收层间界面工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46例临床观察 下载:31 浏览:320

檀满祥 江龙 陆薇薇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1例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采用基础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阳黄清解颗粒治疗,10 d后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PCT、CRP水平均下降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可改善患儿血清PCT、CRP、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缩短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还原

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46例临床观察 下载:26 浏览:258

檀满祥 江龙 陆薇薇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1例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采用基础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阳黄清解颗粒治疗,10 d后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PCT、CRP水平均下降显著,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黄清解颗粒配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可改善患儿血清PCT、CRP、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缩短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还原

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中的应用 下载:77 浏览:261

周军杰 《诊断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2018年4月本院儿科收治的31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本院出生的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SAA、PCT、CRP,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SAA、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感染治疗后,SAA、PCT、CRP检测结果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至治疗7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SAA、PCT、CRP联合检测准确率(AUC)均大于三项指标单项检查。结论 SAA、PCT、CRP联合检查可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动态监测SAA、PCT、CRP水平变化可作为判定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依据。

含铝钢钙处理研究与应用 下载:62 浏览:465

祁敏翔 张琦 温雨 原一洲 《冶金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炼钢过程中钙处理是十分关键的一道工艺。经钙处理可有效改变夹杂物形态,对洁净钢生产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同时钙处理成本也占炼钢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为降低炼钢成本,对含铝钢是否可以取消或减少钙处理进行了专项研究,研究表明部分钢种可以减少钙处理量。

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下载:68 浏览:311

钟丽颖 李顺东 《诊断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勃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骨密度水平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代谢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骨量,加强骨代谢调节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床旁快速肌钙蛋白I(cTnI)检测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73 浏览:450

刘世洁 刘晓黎 富学林 叶宁 《诊断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床旁快速肌钙蛋白I(c TnI)检测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85例)和观察组2(93例),观察组1采用全定量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肌钙蛋白,观察组2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肌钙蛋白;另选择同期健康成人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肌钙蛋白。比较3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c TnI、c TnT、CK-MB指标阳性检出率及检测特异度、敏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 Tn I、c TnT、CK-MB指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与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检测时间明显比观察组2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快速肌钙蛋白I检测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作出及时诊断,与化学免疫法相比,全定量荧光免疫检测法检测时间更短,且同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钛基钙钛矿阳极的研究进展 下载:88 浏览:405

林佩俭 苗鹤 王洲航 陈斌 武旭 扬袁 金良 《新材料》 2020年10期

摘要: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直接连续转化为电能的高效、环保的发电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第四代燃料电池,其结构为全固态结构,在中高温条件下工作。SOFC具备燃料范围广、材料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发电效率高、余热利用价值高等优点。SOFC阳极为从外界输运过来的燃料与从阴极传递过来的氧离子发生电化学反应提供场所。开发高性价比的阳极是提高SOFC性能、降低其制造成本的关键。SOFC阳极材料包括贵金属、Ni基材料、Cu基材料、钙钛矿等。然而,贵金属阳极受成本制约较为严重,Ni基阳极在使用碳氢燃料时易产生积碳而降低其使用寿命,Cu基阳极的电化学活性较低。钙钛矿阳极因其稳定的结构、较高的抗积碳和耐硫毒化能力而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各类钙钛矿阳极的报道层出不穷。钛基钙钛矿因其较好的催化活性、电化学稳定性、抗硫中毒及抗积碳性能成为近年来SOFC阳极研究的热点。但相较传统Ni基阳极,钛基钙钛矿仍存在催化活性和电导率较低等问题。因此,若将钛基钙钛矿阳极直接应用于SOFC中则无法满足大功率放电需求。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可以采用掺杂、复合改性等方法来提高钛基钙钛矿阳极的电化学活性。本文以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La掺杂钛酸锶、Y掺杂钛酸锶和其他体系的钛基钙钛矿作为对象,重点讨论了钛基钙钛矿的改性方法(如掺杂和复合)和研究进展,并给出钛基钙钛矿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为高活性、高稳定性SOFC钙钛矿阳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在心肌梗死中的表达及他汀类药物对其影响 下载:61 浏览:201

李盼盼 《诊断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中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的表达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10只,心肌梗死组(AMI组)10只,他汀组(P组)根据服用他汀类药物剂量的不同将他汀组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20mg/kg·d)10只和大剂量组(B组)(80mg/kg·d)10只。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发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区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RT-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内皮细胞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高于SH组(P<0.005)。心肌梗死组不同他汀类药物剂量组中B组浓度低于A组(P<0.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而且在心肌梗死组中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血浆中内皮细胞钙黏蛋白的增高,他汀类药物可调节其表达促进心肌梗死的预后。

面向组织工程应用的再生丝素/海藻酸钙海绵:制备、表征及体内、体外性能研究 下载:77 浏览:431

石敏 陶思洁 李丹 王鑫 徐水 朱勇 《新材料》 2020年6期

摘要:
以再生丝素和海藻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再生丝素/海藻酸钙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八组材料断面的内部结构与形态进行了检测。同时,实验测定了材料的吸水率、保水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这八组材料均具有相互连通且均匀分布的三维多孔结构,孔径位于50~300μm之间;吸水率在589.09%~1 908.31%之间;保水率在227.34%~1 542.93%之间;所有的材料均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以及较快的吸水速率;湿态环境下的抗拉强度在0.066 9~0.237 5 MPa之间;断裂伸长率在0.628 2~1.809 2之间。通过复合材料的SD(Sprague-dawley)大鼠体内埋植试验发现,所有材料均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常温制备赤泥-低钙粉煤灰基地聚物的试验和微观研究 下载:88 浏览:425

张默 王诗彧 《新材料》 2019年12期

摘要:
低钙粉煤灰在常温条件下合成地聚物存在反应度低、强度低的问题。本研究在低钙粉煤灰中掺入20%赤泥制备地聚物,研究其力学性质,并通过SEM、EDS和FT-IR分析地聚物的微观结构变化。进一步研究了化学配比n(Si)/n(Al)=1.8~2.5、n(Na)/n(Al)=0.8~1.1以及在100%相对湿度养护0~7 d对赤泥-粉煤灰基地聚物性质的影响。试验发现常温养护的赤泥-粉煤灰基地聚物的力学性质明显优于低钙粉煤灰基地聚物,且n(Si)/n(Al)=2.0~2.2、n(Na)/n(Al)=1.0为前者制备的最优配比,而较高的养护湿度可提高其早期强度。这证明赤泥对常温合成粉煤灰基地聚物有促进作用,并揭示了赤泥-粉煤灰基地聚物比粉煤灰基地聚物更密实的微观结构、更多的地聚物胶凝体形成和更高的反应度是前者力学性质优于后者的主要原因。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